40出頭的宋老師較肥胖,2年前被診斷為“脂肪肝”。醫生告訴她這是一種常見病,建議她注意飲食合理搭配,堅持體育鍛煉,定期復查。宋老師一直堅持按醫囑鍛煉和飲食,沒想到,最近體檢卻發現了“糖耐量受損”和“高脂血癥”,脂肪肝也變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經治醫生建議用他汀類藥物。宋老師頓時覺得暈頭轉向,怎么一下子就出來這么多病呢?
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后者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臟過度沉積所致。近年來國內發病率不斷升高,發病率達10%左右,而且發病年齡也不斷提前。由于此類患者常合并高脂血癥,必然會增加罹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脂藥物,其正確應用理所當然地成為醫患關切的話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何種情況下應啟動他汀治療?肝損傷如何監測?如何避免用藥風險?
啟動他汀治療的必備條件 啟動他汀類治療的最主要依據不是單純某項血脂的升高,而主要是看心腦血管病的風險有多大。一般認為,經過合理飲食和運動治療后3~6個月,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大于4.16毫摩爾/升,總膽固醇大于6.46毫摩爾/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于0.90毫摩爾/升,甘油三酯大于2.26毫摩爾/升,即應啟動他汀類藥治療。宋老師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確診為“高脂血癥”和“糖耐量受損”,已進入心腦血管病危險行列,需要啟用他汀類藥。
他汀類藥物的用藥風險與監測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往往伴有一定肝損傷,同時也是藥物性肝損傷的高危人群。因此,在使用調脂藥物前,必須強調常規檢驗血清轉氨酶,如有異常,必須進一步查明原因,有無肝損傷的其他指標或肝功能不全征象等。在他汀治療過程中,醫生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如有否乏力、納差、嗜睡、黃疸、肝腫大等。對轉氨酶升高者,應檢查總膽紅素及凝血酶原時間,判斷是否存在肝損傷和肝功能不全。如發現明顯肝損傷或肝功能衰竭的證據(血清膽紅素增高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應立即停用他汀,并請專科醫師診治。
他汀治療應注意的事項 對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的無癥狀性、孤立性轉氨酶升高,在正常值1~3倍上限以內,不需要中斷治療,可酌情選用保肝藥,如水飛薊素、甘草酸二胺等。對于轉氨酶升高達到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且半月內復查仍持續升高者,則需降低藥物用量,并進一步監測;發現肝功能不全者應立即停藥。此外,對有明顯肝功能異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不支持使用他汀類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