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天氣悶熱,令人難以忍受。但目前的生活條件大為改善,降溫措施遠不止于涼扇或泡水,電風扇、空調等降溫設備基本普及,各種冷飲鋪天蓋地。古人若穿越而至,肯定會大嘆“恨不晚生幾百年”。
適當降溫能幫助人們安然度過炎夏,但過度地“以冷制熱”,有時也會帶來悲劇。如從熱烘烘的外界進入室內,人體出汗較多,若馬上吹強力電風扇,會使毛孔急驟收縮,影響機體健康,甚至誘發感冒、著涼,嚴重的還會影響局部神經功能而發生面癱、肌肉疼痛等;長時間在空調房內呆著,且調制溫度過低(低于20℃),有可能引發關節痛、受涼、上呼吸道感染等;出汗時馬上洗冷水澡,體表血管由舒張狀態馬上強烈收縮,大量的血液可沖入腦部血管,引發頭痛,甚至昏厥;一次大量飲入冰鎮冷飲,寒邪進入體內,容易導致胃腸道功能障礙,傷害人體陽氣,出現胃寒腹痛、稍食生冷即腹痛腹瀉等病癥。如此種種,稱之為“寒極生悲”是也。
夏天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旺盛。夏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防暑邪和濕邪,重在養心,尤其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過分貪涼而傷陽。因此,“以熱制熱”才是有利于養生的降溫之道。
熱茶降溫 英國科學家曾做過試驗,讓飲用者分別飲用清涼飲料、溫茶、熱茶,結果飲清涼飲料者降0.8℃~1.0℃,飲溫茶者降0.8℃~1.0℃,飲熱茶者降溫竟達到1.5℃~2℃,而且可保持15分鐘以上。這是因為熱茶水能促使汗孔張開,排汗暢快,使體熱隨汗液散發,起到了全面降溫的效果。
溫水洗澡 炎夏之時,洗冷水澡固然令人爽快,但易使汗孔閉塞,體內余熱更不容易消散,而且洗后皮膚很快油膩,汗液再起。用溫水洗澡,易將皮膚表面洗除干凈,汗孔開張,清爽之余,熱感大減。若在夏季患輕度感冒,體溫略升(低于38℃),洗個溫水澡還有降低體溫的作用,對小兒發熱效果更好。注意水溫調節在27℃~37℃,水太熱效果反而不明顯。
熱水泡腳 適用于某些特殊群體。炎夏之時,上半身較熱而下半身不熱,甚至下半身發冷者,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引熱下行。熱水的溫度控制在40℃左右,以人體能忍受為標準,每次泡10~15分鐘即可。
運動發熱 悶熱氣候條件下,機體汗出不暢,極易引起胸悶、頭暈、納差、腹脹等。此時,到運動場適當活動一會兒,如打拳、打球、做操、慢跑均可,時間以汗出透體為度,約半小時即可。待汗出停止后,洗個溫水澡,各種不適全部消失,令人心曠神怡。
不撤姜食 夏天多食寒涼之品,致使火不能暖土,易出現脾胃之氣受損之癥。姜是助陽之品,具有加快人體新陳代謝、通經絡、溫中散寒等作用,可以抑制苦寒邪熱之品對脾胃的傷伐,顧護脾胃之氣。所以民間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之說。但姜不宜多食,在做菜或做湯時放幾片生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