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福鎊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機電中專 廣東 江門 529100)
談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與管理
鄧福鎊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機電中專 廣東 江門 529100)
探討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建設的作用,從車間場所建設、生產設備配置、師資隊伍建設、管理機構設置等方面分析了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方法,并對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教學生產方式進行了分析。
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建設;校企一體
2004年,我校在本地區率先試行“2+ 1”學制,2006年試行“半工半讀”模式,向校企一體化靠攏,收到了良好效果。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招生人數逐年增加,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到95%以上,呈現出家長稱贊、學生樂業、用人單位歡迎的喜人局面。2010年,我校建設了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向“校企一體”方向邁進。
隨著職業教育的深化改革,“校企一體”是必然趨勢,但無論是“2+1”,還是“半工半讀”,學生都是在學校學理論、在工廠學操作,教學與生產存在一定的脫節。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符合職業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
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生的理論文化知識普遍掌握得不夠好,抽象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不足,喜歡現場直觀學習。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使學生能在生產中學習、在學習中生產,符合中職生接受知識的規律,讓學生容易掌握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使學生能參與模具接單、設計、工藝編制、零件加工、模具裝配、試模、成品檢驗等模具制造全過程的學習與生產,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能力滿足企業的需求,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用工要求的“無縫”對接,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為受企業和用人單位歡迎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融合到生產過程和管理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帶領指導下,把理論知識運用到生產之中,并把在生產中的體驗與理論進行對接,從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增強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學習生產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熱情和創新精神。
可減輕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 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讓學生直接參與生產,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一定的經濟回報。
可提高學校的經濟效益 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為周邊中、小企業提供了幫助,為社會創造了財富。同時,由于車間的生產主體是學生,人工成本低,雖然接單價格比市場普遍偏低,但只要經營得當,利潤還是可觀的。我校2011年上半年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利潤就達三十多萬元。另外,以往的實訓耗材現在大大減少,這一項在2011年上半年也為學校節省了幾萬元。
可培養大批“雙師型”教師 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為教師提高操作技能提供了練習場所,教師的理論知識在生產中得到檢驗和充實,一大批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車間場所建設 車間場所建設遵循一體化教學和適用原則,生產崗位距離比一般工廠大,崗位間能容下幾個人在現場學習,且光線充足、通風、噪音小,車間的設備布置跟工廠模具生產車間一樣:符合生產流程、設置合理、條理性強。教學生產車間通常建兩層,二樓設兩間多媒體教學室和一間設計室;一樓為現場教學和生產場所。我校的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一樓的車間平面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一樓平面布置圖
生產設備配置 生產設備配置跟工廠模具生產車間一樣,設備性能良好,滿足生產要求,且安全可靠、操作容易。設備管理符合“6S”標準要求。

圖2 車間管理機構圖
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是實現 “工學結合”職教模式的關鍵,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師資隊伍建設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1)從模具行業中招聘工程師和技師,經過教育學、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教學方法、班主任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幫助他們考取教師資格證,使他們成為“雙師型”教師。(2)選派骨干教師到著名沖壓模具制造企業掛職,在那里學習模具設計和加工技術、生產管理和人事管理、經營和物流管理等,使他們懂得模具企業的運作模式,掌握模具企業運作的關鍵技術。我校先后派教師到深圳格蘭達、江門宏基五金制品廠、佳鐵自動化有限公司等企業培訓,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通過外聘技術人員再培養和校內教師出外培訓,提高了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成為“雙師型”教師,為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提供了師資保證。
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管理機構設置以精簡為原則,車間機構按車間主任——大組長——小組長三級組成。車間里的教師一職多能,既是教師,又是師傅;既是管理者,又是生產者,且每位教師兼任多項崗位,車間管理機構如圖2所示。
除圖2管理機構外,還設置了財會、統計、會計、材料供應及倉庫等管理部門(我校因還有其他的教學工廠,為精簡機構、統一管理,這幾個管理部門由學校統一管理)。
建設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目的是為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以任務和充分利用資源為根據,專業課程安排大班教學,生產實踐分組教學。
專業課程教學(理論教學) 專業課程教學是理論教學部分,不能因為有了生產車間就不學理論,就直接在生產崗位工作,這樣會進入“徒弟式”教學的誤區。只有經過理論教學——生產實踐——再理論教學的交替學習方式,學生才會掌握知識,才會達到知識的升華。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要根據生產任務、模具專業培養目標、學生綜合能力發展規律來安排,教學方法則以多媒體教學、現場直觀教學、實物教學為主。首先,用多媒體將生產過程以錄像和動畫等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了解模具工作原理、定義和相關數據。其次,帶學生到生產現場進行實物教學,操作課則讓學生上機操作。學生掌握了一定理論知識后,轉到生產崗位參加實踐學習。
生產實踐教學 生產實踐教學按組和模塊進行,一個生產項目一般分為四個模塊,每個模塊設置教學任務和目標。(1)模具設計模塊:能運用常規設計手段和專業模具設計軟件進行中等復雜程度的沖壓模具設計,同時能進行模具制造成本核算。(2)普通機械加工模塊:能熟練地編寫模具零件加工工藝規程,并能熟練地使用普通機床加工出各種合格的模具零件。(3)數控加工模塊:能熟練地使用手工方式和CAD/CAM方式編寫數控加工程序,并能熟練地操縱數控機床加工出各種合格的模具零件。(4)鉗工裝配模塊:熟悉模具裝配、試模、調整及維修的全過程,能熟練地使用模具鉗工常用機械設備、輔助設備和相應的工裝、工具進行模具裝配,具備分析、處理模具加工與裝配工藝問題的能力。每個模塊安排一組學生學習,每組約5人。每組完成一個模塊的工作任務,掌握該模塊的知識后轉到另一個模塊學習,完成四個模塊的學習任務,也即完成四套模具的生產任務。
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完全符合 《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的要求,是產教結合的深層次表現,其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其關鍵是教師隊伍的建設,每所職校都應設置教學生產車間或教學生產企業。我校沖壓模具教學生產車間的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如何更好地管理和經營、如何做大做強,還需繼續研究探索。
[1]姜大源.職業教育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隋廣智.中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1,(7).
[3]韋飛,徐志梅.淺談高職院校實驗室建設的設計思路[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11).
[4]楊占堯.沖壓工藝編制與模具設計制造[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5]韋玉屏.完善長效運行機制 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J].機械職業教育,2007,(10).
[6]鐘江靜.模具拆裝實驗室的建設[J].機械職業教育,2011,(3).
[7]宋潔,閆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運作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8).
[8]安春雨.工學結合階段中職數學教師應有效引導學生學習[J].新課程,2010,(1).
G712
A
1672-5727(2012)01-0156-03
鄧福鎊(1966—),男,廣東江門人,廣東省江門市新會機電中專工程師,模具教研組組長,研究方向為中職模具專業建設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