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
乳腺增生是一類既非炎癥又非腫瘤的疾病,因正常乳腺小葉生理性增生與復舊不全,誘發乳腺正常結構出現紊亂,屬于病理性增生。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且大約有20%的患者可能會發展為乳腺癌,病死率較高[1]。對于具有癌變性狀的乳腺增生組織有保守和手術兩種途徑治療,為此本文將對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間收治的82例患者,分別給予保守化療和手術切除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間收治的82例患者,年齡30~50歲,平均年齡(42.5±2.3)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5.6±0.6)年,所有患者均經乳腺X線和B超檢查確診,臨床病理癥狀中,有38例患者有乳頭溢液,44例細小樣鈣化,單側病變72例,雙側病變10例。按照患者意愿平均分為兩組治療,保守治療組和手術切除治療組各41例,手術組患者均符合手術適應癥,且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癥狀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手術適應癥 (1)患者乳腺增生組織癌變性狀較重,經藥物治療3個月后無效;(2)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3)病情進展較快,腫塊質硬狀大,或增生結節轉變為局限孤立的腫塊;(4)乳頭有溢液表征;(5)有乳腺癌遺傳家族史;(6)乳房鉬靶攝片中發現有針尖狀鈣化病灶;(5)觸及腋窩發現有腫大淋巴結。
1.3 方法 保守組采用傳統化療治療,手術組選擇性切除具有癌變性狀的乳腺增生組織,術中做冰凍病理切片。術后六個月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手術組病理檢查和手術治療方法。
1.4 療效評定 完全緩解:有癌變性狀的腫瘤消失;好轉:腫瘤體積減少超過50%;一般:腫瘤體積減少低于50%;無效:癌變性狀的乳腺增生組織無明顯變化,甚至腫瘤體積增加[2]。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率+好轉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以P<0.05為差異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 手術組總有效率為82.93%,明顯高于保守組的48.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2.2 手術組病理檢查及手術治療 采用手術切除治療41例患者中,乳腺增生30例,其中乳腺纖維化9例,纖維腺病13例,囊腫病8例;早期乳腺癌11例。手術切除方法給予選擇性切除癌變性狀的乳腺增生組織及乳腺區段切除。
乳腺增生是女性的多發病,80%以乳房疼痛、包塊就診,大約有20%患者可能誘發癌變,分析可能與雌激素、催乳素等激素有關[3]。本文研究手術組患者中,乳腺增生30例,其中乳腺纖維化9例,纖維腺病13例,囊腫病8例;早期乳腺癌11例。病理報告顯示,乳腺增生與乳腺癌的癌前病變同時存在,因此對于有可疑癌變患者應及早給予手術切除治療,預防乳腺癌的發生。本文研究結果表明,手術組總有效率為82.93%,明顯高于保守組的48.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手術切除的治療效果好于統化療治療的效果。
在選擇手術切除治療時,因所研究患者均非浸潤型癌,手術方法中可以不用選擇乳腺全切術,可給予選擇性切除癌變性狀的乳腺增生組織及乳腺區段切除,將乳腺纖維化增生及囊腫型乳腺切除,這樣既可治愈乳腺增生,又可最大限度的預防乳腺癌的出現[4];若對難以治愈,病變較廣且不典型增生明顯的患者應給予皮下乳腺切除術治療[5];若患者的病理切片惡性程度較高,應及時給予乳房單純切除術處理[6]。同時對乳頭溢液病理及時明確地診斷,及早對癌前病變對癥治療[7]。本文研究手術切除方法給予選擇性切除癌變性狀的乳腺增生組織及乳腺區段切除。
綜上所述,對于乳腺增生組織具有癌變性狀的患者,應依據患者的臨床特點,均給予外科手術治療,對提高早期診斷治療乳腺癌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息(上旬刊),2011,8(17):288.
[2]劉鴻艷,柳建華,李芙,等.高頻彩超對乳腺增生癥患者繼發小乳癌的診斷價值[J].當代醫學,2010,16(2l):134,146.
[3]武正炎,王水,劉曉安,等.乳腺癌保乳手術切除范圍的探討[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1,10(13):175.
[4]白小東.乳腺癌手術中副損傷的防治[J].中外健康文摘,2009,1(17):126.
[5]洪中武,傅健飛,徐熙善.手術聯合乳癖散結膠囊治療乳腺增生結節的療效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10):258.
[6]陳琦,張曉君,王景,等.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乳腺良性腫塊481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05(19):364.
[7]劉曉安,王水,劉力嘉.乳暈外緣環形切口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應用[J].現代腫瘤醫學,2006,10(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