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芳
氣囊仿生助產術目前在全國各家醫院推廣使用,其符合自然分娩生理規律,不發生由于技術操作引起的危及母嬰的并發癥,從而降低醫療費用,而且使以往產婦分娩時面臨的諸多疑難棘手問題變得更加容易處理。
1.1 一般資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入寧陵縣婦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 308例陰道試產的產婦,進行陰道氣囊助產,觀察產程進展及分娩并發癥。選用同期陰道分娩的320例初產婦進行比較。兩組均選用足月臨產進入活躍期的產婦。
1.2 入選標準 兩組產婦均無頭盆不稱,無嚴重內科合并癥,孕期無胎膜早破,陰道出血等嚴重并發癥,胎兒體重估計在2500~3800g左右,胎心監護正常,兩組孕婦在年齡孕次、孕周、胎兒大小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
1.3 方法 兩組孕婦均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外陰陰道后,行內診檢查,了解骨產道,宮口開大情況,先露高低及宮頸軟硬度后決定是否行氣囊助產。A組使用氣囊助產在患者宮口開大2~4cm,S≥-1先擴張宮頸,設定直徑8cm,保持3min,隨后擴張陰道上段,設定直徑8cm,保持3min,接著行人工破膜,注意觀察羊水性狀,若宮縮欠佳者,則給予縮宮素靜滴,保持同步有效宮縮。
1.4 觀察內容 觀察兩組產程進展,分娩結局。
1.5 使用注意事項 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嚴格無菌操作下氣囊勻速增大,胎心監護儀顯示正常,應注意使用氣囊的同時,保持有效的子宮收縮,沖氣擴張可連續1~3次。
2.1 兩組產程進展情況比較 A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與總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有顯著差異(表1)。

表1 兩組產程進展情況比較
2.2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 兩組陰道自然分娩和陰道助產比較,P值均<0.01,有顯著差異,兩組剖宮產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2)。

表2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例(%)]
2.3 兩組產后并發癥的比較 兩組比較,產后出血患者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新生兒窒息以產后Apgar評分≤7為標準,觀察組13例,對照組32例,P<0.0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3)。

表3 兩組產后2h陰道出血量產后出血發生率和新生兒窒息比較
氣囊仿生助產儀主要作用機制如下:(1)機械刺激并促進宮頸成熟,使宮頸平滑肌纖維,彈力纖維及結締組織松弛,同時反射性引起垂體后葉內源性催產素與前列腺素的合成與釋放,使宮頸軟化,縮短及擴張,加速宮縮,增加產力,明顯縮短產程;(2)破膜后先露部直接壓迫宮頸及子宮下段,反射引起宮縮,同時破膜后血清與羊水中的鈣及前列腺素增加,胞質內游離的鈣激活肌原纖維收縮系統而引起宮縮;(3)氣囊擴張陰道的同時也壓迫直腸,反射性引起產婦有便意感,并不自主向下用力屏氣的動作,迫使先露下降;(4)該儀器利用特制可擴張乳膠氣囊,充分擴張宮頸與陰道,同樣達到胎頭大小,等于提前模擬胎頭作用,勢必會排除或減少先露部下降阻力,為順利分娩提前創造了良好條件[1]。氣囊擴張宮頸,在短時間內把宮口從2cm擴張到9cm,大大加速了產程進展,可以避免產程延長或滯產組母嬰帶來的不良影響,減少待產全過程的痛苦。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產程平均(7.89±3.58)h,而對照總產程組平均(10.88±3.15)h,P<0.05,觀察組陰道分娩率79.03%,對照組63.75%,經與對照組比較說明氣囊助產明顯縮短產程,增加陰道分娩例數,產后出血量和新生兒窒息明顯減少。多個研究顯示[2-4]氣囊助產能夠有效降低剖宮產率,本組研究顯示對照組剖宮產率10%,觀察組剖宮產率4.2%,P<0.05,有顯著性差異,與其相吻合。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宮頸擴張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在子宮頸成熟,宮縮正常的作用下,加用氣囊助產可軟化和縮短宮頸,加速產程,縮短陣痛時間,減少產婦體力消耗,該技術在使用中較安全,具有臨床使用價值。
總之,氣囊仿生助產儀由于具有仿生性,符合自然分娩生理規律,且不使用任何藥物,不會發生由于技術操作引起的危及母嬰的并發癥,因此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范建輝,湛小衛,李小毛,等.79例陰道氣囊助產儀臨床應用的評價[J].中國醫師雜志,2002,4(9):1004-1005.
[2]馬建婷,邵華江,陸杏仁,等.氣囊仿生助產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討[J].中國婦產科臨床,2010,11(4):254-258.
[3]付有霞,冉開瓊,袁秀梅,等.陰部雙側神經阻滯麻醉降低會陰切開率的臨床觀察[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5):26-28.
[4]金云.氣囊助產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15(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