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雁 雷池玥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0135)
港口作為港口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對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龍頭”作用。Merelene Austin詳細介紹了港口經濟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宋炳良根據2002年度上海市投入產出表,用定量分析方法評估上海市水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對上海市經濟增長和就業崗位創造所作出的貢獻。鐘昌標運用投入產出模型,定量分析了寧波港每增加一元產值所能帶來的社會效益。吳國付等以華南地區某港為例,計算港口對當地經濟的總貢獻度及其貢獻度在當地經濟發展中所占的比重。從以上研究來看,目前對港口經濟的貢獻研究多應用投入產出模型。因此,運用投入產出乘數模型計算港口經濟貢獻度,為合理制定下一步港口經濟發展戰略提供科學依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經濟活動與港口的關系,可將港口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總貢獻分為直接貢獻、間接貢獻;而根據港口經濟的不同作用,可分為經濟貢獻度和社會貢獻度。前者是測算港口經濟貢獻度最根本的分類方法。通過對港口相關經濟活動大量數據的搜集,得出港口相關經濟活動對地區經濟的直接貢獻,并由調整的投入產出表通過模型計算出港口相關活動的間接經濟貢獻及波及貢獻,最后計算出其相關活動對地區經濟的總貢獻。
港口對城市經濟的直接經濟貢獻是指其直接經濟活動對城市經濟的貢獻,即港口及相關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初始或第一輪影響。按港口相關經濟活動進行分類的港口直接貢獻范圍如表1所示。

表1 港口直接經濟貢獻范圍界定

4 倉儲業 港口區域外的倉儲中心、堆存中心和物流中心等5 道路運輸業 提供港口集疏運的集裝箱公路運輸公司等6 臨港工業 臨近港口發展的工業,如鋼鐵廠、煉油廠等7 港口建設 港口設計、勘察、規劃、建設和航道疏浚等8 航運服務業 貨代、船代、航運金融、保險、海事咨檢驗檢疫等詢業等9 臨港行政管理 船檢、海關、海事、邊檢、
增加值計算應該以這些企事業單位作為獨立核算單位,將這些企事業單位的增加值指標量進行相關合并計算就可以得到港口核心經濟活動的增加值。
因此,本文在衡量港口經濟建設對城市經濟的直接貢獻時,按照表1的范圍,計算其對城市經濟的直接貢獻,并計算其直接經濟貢獻率,公式為:

港口的間接經濟貢獻是其運輸功能擴展出的其他功能的發揮產生的效益以及港口中心建設過程中所有經濟活動產生的波及效益的總和。在對港口經濟活動的后果進行分析總結后可以得出,港口所產生的間接經濟貢獻應該由以下兩大部分組成。
1.前向乘數效益
港口的發展為那些以港口為中間投入的部門進一步擴大生產創造了條件,而這些部門如要進一步擴大生產,必然要求其他中間投入也按比例增加,進而給這些生產中間產品的部門帶來效益。這種由于港口服務充當其他部門的中間投入而對社會凈產值所作的貢獻,稱為港口的前向乘數效益,表現為間接創造的一系列凈產值增量之和。
設為i部門的前向乘數效益,則其計算公式為:

可以用矩陣表示:FB=(I-H)-1N-N,其中N為各部門的增加值向量,H為分配系數。分配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Xij為第i產品部門提供給第j產品部門使用產品或服務數量,Xi為第i產品部門的總產出。
2.后向乘數效益
港口本身會不斷擴大對這些中間投入的需求,于是又促進了這些相關部門的擴大生產。這種由于港口建設需要其他部門的產品作為其中間投入而對社會凈產值所作的間接貢獻,稱為港口經濟的后向乘數效益,表現為間接創造的一系列凈產值之和。
設為i部門的前向乘數效益,則其計算公式為:

可以用矩陣表示為:AB=(I-A)N-N;N為各部門的增加值向量,A為直接消耗系數,其計算公式為:

港口對GDP的間接貢獻可表示為:

港口的消費波及貢獻就是港口相關產業的直接貢獻、前向波及貢獻和后向波及貢獻形成的國民收入,通過分配與使用而再次引起的國民收入增量,從而刺激消費支出的增加,由此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港口的消費乘數作用是指由于消費的作用而引起的各生產部門所創造的GDP增值。對于這一波及經濟貢獻的測算,一般是根據凱恩斯乘數原理,通過國家或者地區某一時期的消費乘數來測算。
按照凱恩斯乘數原理,如果收入增加一個單位,居民必然會拿出多收入的一部分進行消費,通過上述的循環過程最終產生的需求是1/(1-c),其中c稱為消費乘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上述三項效果所引起的消費量為:(△B+△IDB)C,但由于港口業的前向波及效果一般不計入對GDP的貢獻,而港口業在本文的測算中也屬于很大的一部分內容,因此本文在波及貢獻的測算部分也不考慮前向波及效果。因此,消費作用而引起的GDP增值,即消費乘數作用為:

本文以杭州港為例,根據杭州港的產業范圍和產業特點,利用投入產出乘數模型計算各個產業對杭州市經濟和社會的貢獻值。
根據前述分析,對杭州港口業進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調研,統計并獲得基礎數據。一部分通過《2010年浙江統計年鑒》《杭州市交通統計資料匯編(2010年度)》與《2007年浙江144部門投入產出流量表》的數據轉換而得;另一部分是通過抽樣問卷的方式向9大類產業的企業進行調查,并對所獲數據進行整理、歸納、計算而得。此次回收問卷共90份。綜合考慮兩個途徑,將所獲得的基礎數據經過調整計算分類歸并得到表2:

表2 2010年杭州市港口經濟直接經濟和社會貢獻基礎數據
根據公式(1)計算可知:一方面,杭州港口經濟給杭州帶來的直接經濟貢獻為200.94億元,占杭州市GDP總值的3.38%,其中帶來直接生產稅凈額為22.00億元,占總生產稅的2.82%。另一方面,由此拉動的直接就業人數達206456人,占杭州總就業人數的3.45%。根據公式(2)~(6)計算得:杭州港口經濟給杭州帶來的間接經濟貢獻為33.48億元,帶來的間接生產稅凈額為3.89億元,拉動的間接就業人數達33647人。其中,城市道路運輸業拉動的間接貢獻最大,其次是水上運輸業。根據公式(7)~(8)計算得:杭州港口經濟增加值的波及貢獻為216.39億元;港口經濟所產生的生產稅凈額的波及貢獻為23.9億元。杭州港口經濟就業的波及貢獻為221634人。
通過形成暢通快捷、區域一體的公路、航道網絡和功能完善、銜接順暢的場站、碼頭設施體系,努力實現港口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由“基本適應”到“適度超前”的第二個歷史性跨越。打通航運瓶頸,完善機場、港口和物流園區等重要樞紐的集疏運網絡。著力推進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布局,加快配套地區性運輸樞紐和集散性運輸樞紐。
從杭州港的計算結果看,航運服務業不僅增加值為負,生產稅的直接貢獻也是最少的,這充分反映了杭州航運服務業還不發達的現狀。目前,上海正積極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大力發展航運金融、航運保險等臨港現代服務業。杭州港在發展初期,可積極利用上海等大城市的金融、保險和咨詢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吸引相關企業和人才,同時加快培育本地關聯服務業,建設內河自由貿易區,培育內河船供市場、打造“水上超市”,實現與上海的錯位發展和共同發展。
不僅僅是杭州市,我國港口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處于發展階段,公路、水運、鐵路、航空等各種運輸方式由于受多方面因素限制,與多式聯運、綜合一體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尚未順暢銜接,還不能滿足區域交通、城鄉交通和各種運輸方式一體化的要求。此外在同一運輸方式間,如公路網與城市道路網,不同層次路網之間也存在結構不盡合理、銜接不暢、管理養護不夠完善等諸多不足,運輸效率仍有較大潛力可挖。因此內河港口城市應該加快規劃現代高效總和運輸體系,發展現代物流體系。
[1]Gilbert R.Yochum,Vinod B.Agarwal.Economic Impact of a Port on a Regional Economy:Note,Growth and Change.Summer 1987.79.
[2]宋炳良.論上海港口全部經濟貢獻的評估[J].上海海運學院學報,2001,22(4):26-29.
[3]郭秀娟.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區域內多港口經濟貢獻測算[J].港工技術,2010,47(1):25 -29.
[4]吳國付.港口對地區經濟貢獻度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3).
[5]真虹.港口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