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萍 周玉秋
尹艷萍:女,本科,主管護師
霧化吸入是臨床上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的一種常見方法,其操作簡單實用,藥物直達病灶,局部藥物濃度高,具有起效迅速、藥物量少、治療時間短等特點,能達到抗感染、解痙、止咳、濕化氣道等作用。由于小兒在霧化過程中對“煙霧”的恐懼心理,往往會影響霧化治療的順利進行。為提高患兒對霧化治療的依從性,確保治療效果,為此我們自行設計并制作了一套帶有音樂的霧化吸入管道支持系統,達到預期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9月~2011年10月來我院兒科住院或者留觀一日病房的患兒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齡3個月~6歲。其中0~1歲10例,2~3歲32例,4~6歲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例,喘息性支氣管炎23例,支氣管炎25例,急性支氣管肺炎16例。所有病例均無嚴重并發癥及其他影響治療的合并癥。按各年齡段均衡性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疾病程度及其治療方案等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選材與制作 霧化器為水電分離型雙頭式超聲霧化器,用全塑材質的治療車改裝成專載霧化器的治療臺,在其一側豎立一根同類材質直徑為5 mm、高500 mm的支撐桿。選用呼吸機配件的連桿機構連接此桿,在該機構上定距離設置管卡以固定霧化管,末端連接帶有鋼絲管卡的彈簧支撐。耳機將其頂部隱蔽裝一音樂集成模塊,保留其開關,去掉麥焊上彈簧支撐即可,在治療車內下方制作一個200 mm×100 mm的不銹鋼框,固定體積約5~7寸的開放式音響。音樂內容為專門下載的兒歌及兒童節目。
1.2.2 霧化吸入方法 兩組用藥相同,均采用生理鹽水 30 ml﹢糜蛋白酶4000 U霧化吸入,2次/d,每次15 min。吸入管專人專用,吸入前專業人員常規向患兒家屬告知霧化須知。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觀察組根據自愿戴上耳機或者使用固定在治療車內的開放式音響。無論何種音樂用前先調整音量大小,在支撐上的管卡內套上霧化管,打開霧化開關開始霧化,并按下耳機或相關電器上開關,即可實現一邊做治療,一邊聽音樂的目的。1歲以內嬰兒不戴耳機,只打開開放式音響。使用過程中通過移動治療臺、調節連桿機構、微調彈簧支撐與患者口鼻間距離,便于不同年齡、不同體位、不同姿勢的患兒在治療時不受約束。
1.3 評價方法 比較兩組三個年齡段霧化吸入耐受時間及家屬滿意度,滿意:不需用手扶霧化管,足療程或者能堅持10 min鐘,無中途放棄治療,安靜無吵鬧,配合治療;不滿意:上述條件三條中任意一條達不到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χ2檢驗,檢驗水準 α =0.05。
2.1 兩組不同年齡段患兒對霧化耐受時間比較(表1)
表1 兩組不同年齡段患兒對霧化耐受時間比較(min,±s)

表1 兩組不同年齡段患兒對霧化耐受時間比較(min,±s)
組別0~1歲(n=5) 2~3歲(n=16) 4~6歲(n=15)0.7885 0.0164 0.0037對照組觀察組t值P 13.40 ±1.14 9.57 ±2.11 10.86 ±1.66 13.60 ±1.14 11.62 ±2.44 12.86 ±1.80 0.2774 2.5420 3.1634值
2.2 兩組患兒或家長對霧化治療滿意率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兒或家長對霧化治療滿意率比較 (例)
呼吸系統感染是小兒時期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作為有效治療手段之一的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因其療效確切、操作簡便早已應用于臨床,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因患兒存在恐懼心理難以完成整個治療過程。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可能與現行的霧化治療方式太原始,家長不重視,沒有考慮到不同年齡段患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只注重強迫患兒機械地完成霧化吸入治療有關。霧化管需要專人用手扶持,對準患者口鼻部長達10~15 min,讓患者尤其是低齡患兒難以接受,這是由于患兒自身生理特點所決定的:如活潑好動,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喜歡新奇事物,不能長時間從事單一活動等。患兒年齡不同,對霧化治療的耐受程度不盡相同,由表1可看出,在0~1歲的兩組患兒中,對兩種霧化方式的耐受時間基本一致,都可以完成全程治療。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小嬰兒身體各部位尤其是大腦功能發育不全,對外界的刺激反應不敏感,不能自主選擇張嘴吸入動作,在家長的全力幫助下都可以被動地接受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患兒的各項發育漸趨成熟,自主意識與行為能力逐漸提高,對霧化的恐懼、活潑好動的行為使其對霧化的耐受時間逐漸減少。使用音樂支持臂的觀察組,無論是2~3歲組還是4~6歲組患兒,都能被優美的音樂或兒童節目所吸引,隨著樂曲的節奏張開嘴,并在護士的指導和鼓勵下堅持完成治療,使患兒耐受霧化吸入的時間高于對照組(P<0.05)。
表2可見,觀察組患兒及家長滿意人數為36例,滿意率100%,而對照組滿意人數20例,滿意率僅為55.6%,差異明顯,且每個年齡段的患兒家長都存在不滿意的情況,提示我們應該對患兒霧化治療的依從性引起足夠的重視。
目前音樂療法在配合治療上已被廣泛應用[1,2],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3]。管秀紅等[4]認為音樂療法在兒科治療中起到了催眠、止哭、鎮痛、調節情緒、治療智障及矯治口吃的作用。本方法就是利用音樂的優勢讓患兒在霧化吸入時轉移注意力,消除緊張和恐懼感,從而起到了防止哭鬧、鎮靜和調節情緒的效果。郭友霞[5]分析患者拒絕超聲霧化的理由,認為有霧化器選擇不當、藥物配置方案對霧化吸入的影響及護理援助不足等。我們認為護理援助不足主要是針對成人特別是老年患者,而對小兒的報道較少,音樂支持霧化可能是有效的手段之一。馬夢玲等[6]報道在利用音樂霧化吸入治療中各年齡段配合情況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本研究結果顯示,0~1歲兩組比較無差異,可能與選擇柔和的音樂配合手機播放,并讓其玩弄手機以消除吸入裝置的陌生感和恐懼心理有關,值得借鑒。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患兒生理、心理特點,選擇適合這一特定人群的有效的超聲霧化方式,可以提高患兒對此種治療的依從性。
音樂霧化吸入可以增加患兒的霧化耐受時間,而霧化支持臂通過改善霧化的工作方式,自由選擇患兒治療時的體位和姿勢,可節省人力,讓超聲霧化治療成為一種真正有效、家長信賴及患兒歡迎的方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周亮文.淺談音樂護理的臨床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4):314-315.
[2]樓唯薇.音樂療法在護理干預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2):2726 -2728.
[3]張春梅,李正錫,郭秀靜,等.音樂療法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J〕.家庭護士,2008,6(7B):1801 -1802.
[4]管秀紅,汪 琪,張 雯,等.音樂療法在兒科的治療體會〔J〕.黑龍江醫學,2009,33(2):153.
[5]郭友霞.患者拒絕霧化吸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國社區醫師,2009,11(11):152 -153.
[6]馬夢玲,曾月嫦,錢自萍.音樂在嬰幼兒霧化吸入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0,25(3):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