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 范洪波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其發病機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將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為兩組,通過臨床觀察來評價抗抑郁藥與胃粘膜保護藥聯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
(1)病例選擇
本組患者均具備以下條件:①反復發作上腹痛、腹脹、反酸、噯氣、燒心、惡心、嘔吐等癥狀超過6個月,每年發病持續3個月以上;②胃鏡檢查未發現食管炎、潰瘍、腫瘤、糜爛等器質性病變,也無上述病史;③實驗室、X線、B超等檢查除外肝膽胰腸道等器質性病變;④除外精神病和全身性疾病;⑤無腹部手術史。診斷標準參照羅馬Ⅲ標準。
(2)分組方法
隨機分組方法,治療組男15例,女25例,年齡28~70歲,平均40.5歲。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26~65歲,平均37.4歲。
治療組使用替普瑞酮膠囊5mg,3次/日,口服和黛力新片21mg,早晨、下午4點各服1片。對照組僅使用替普瑞酮50mg,3次/日,口服。療程1月。
相同癥狀下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的比較應用四格表的卡方檢驗,P<0.05認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顯效結果見表1。將相同癥狀下聯合治療組和對照組藥的總有效率(包括顯效率、好轉率)分別用四格表的卡方檢驗見表2,(余癥狀的比較依此類推),按 a=0.05 水準,P <0.01,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有反酸癥狀的聯合治療組與對照組用藥后的療效總有效率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P <0.01。
FD發病率高,約占胃腸專科門診患者的1/3,有不少癥狀重的患者需住院治療,本次觀察對象為收治我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FD發病機理尚未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心理因素與FD的關系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1]。近年來有學者報道FD患者80%以上有精神抑郁、焦慮、神經質等精神癥狀,在這種狀態下,胃的運動功能與分泌功能減弱甚至停止,腸蠕動呈抑郁狀態[2]。目前對FD的認識已從單一的生物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綜合模式,FD不僅是胃腸功能性疾病,而且與中樞神經系統密切相關,胃腸道癥狀同樣與心理、社會及生理因素存在密切關系[3]。
黛力新是由兩種非常有效的化合物組成的復方制劑。氟哌噻噸是一種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小劑量突觸前膜D2受體,促進多巴胺遞質釋放,具有抗焦慮和抗抑郁作用。美利曲辛是一種雙相抗抑郁劑,作用于突觸前膜,抑制NA和5-HT再攝取,提高突觸間隙5-HT和NA的含量,低劑量應用時具有興奮特性。由此認為,應用黛力新這種抗抑郁、抗焦慮的特性來緩解FD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同時聯合胃動力藥或抑酸藥治療可提高FD的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同癥狀下聯合治療組與對照組用藥后的總有效率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P<0.01)提示黛力新聯合替普瑞酮膠囊治療FD有明顯療效。黛力新起效快,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緒的同時,消化道癥狀也獲得顯著緩解,且副作用較輕,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本臨床觀察我們發現,入選的患者共80人,其中男性33例,女性47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女性47例中,年齡在30~45歲的32例,占68.1%。FD是否與年齡、性別有關,值得進一步探討。
1 柯美云,張淑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理[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5,15(1):7 -8.
2 彭麗華,梁浩.抑郁癥與消化功能疾病[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1999,7(7):601 -602.
3 羅金燕,牛春燕.胃腸動力疾病新概念與功能胃腸病羅馬Ⅱ體系[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22(1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