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
臨床研究表明,在護理工作中注重樹立舒適護理服務品牌可有效提升病人滿意度。良好的社會支持可明顯緩沖(或減少)疾病對患者心理發展的影響,樹立患者疾病治愈信心,提高治療配合度[1]。為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在認真落實衛生部《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及《衛生部關于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等基礎上,我院對2010年6月~2012年6月間在我院行計劃生育手術的40例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服務,取得較滿意療效?,F將護理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間在我院行計劃生育手術的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舒適護理組,n=40)與對照組(常規護理組,n=40)。其中,男12例,女68例;年齡20~42歲,平均(29.5±3.24)歲。上環27例,取環19例,人工流產15例,引產12例,結扎7例,其中女性輸卵管結扎4例,男性輸精管結扎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手術類型、手術方式及護理人員配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管理方法優質服務病區(觀察組)和普通病區(對照組)均實行責任護理制,即每個病區由1名責任護士負責,每名責任護士下配有10名護士,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并給予實施、評價,責任護士應對護士的護理質量定期抽查。兩病區間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程度、護理經驗及綜合素質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護理方法
(1)心理護理 受傳統思想、家庭壓力等諸因素的影響,計劃生育手術患者負性心理較大,常伴有強烈的緊張、焦慮、孤獨、抑郁等治療心理,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體貼患者,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感受,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促進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治療心態,樹立疾病治愈信心。
(2)術前護理:①術前健康宣教:綜合患者年齡、家屬文化程度及職業特點等因素制定患者臨床整體護理方案。通過“一對一”教育、小組教育、對媒體教育與配合板報、掛圖等教育形式,采取語言教育、書面教育和示范教育向結合的方法,溫和、耐心地向患者講解疾病及手術相關知識,加強對患者及家屬對計劃生育手術的正確認識,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②術前準備:仔細核查患者術前用藥情況,檢查有無義齒、各種導管是否完整通暢無扭曲等,以及患者手術前日晚餐是否有進流食,手術日清晨是否禁食水。將患者送我手術室前,進一步協助醫師了解術前常規準備情況,認真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床號、住院號(門診號)、診斷及手術名稱、手術部位、麻醉方式等[1-2]。
(3)術中護理:①創造良好休養環境:為患者提供安靜有序的休養環境,保證室內空氣的新鮮、清潔,并定時消毒,溫度、濕度適宜;②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應做好患者術前心理護理,并對其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以保障麻醉、手術輸血、補液及給藥需要。備好搶救用物,術中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③做好輸液、輸血護理:必要時給予輸液、輸血以維持水、電解質及血容量穩定。輸液速度應根據患者病情實時調整,對嚴重脫水、失血、休克、血壓下降者應快速補液,必要時予以加壓。過程中嚴密監測有無輸液導管脫落、滲漏、無扭等情況。
(4)術后護理:①加強護理安全管理:不斷建立健全護理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如入院須知制度、交接班制度、核查制度、消毒隔離制度、藥品管理制度、安全警示規范等。同時嚴格新技術、新設備及新儀器使用規程與管理,并上報備案,加強對產科各種設備的檢查、保養、測定、調試,盡可能預防護理風險的發生;②出院指導:患者出院時由責任護士填寫愛心健康檔案,檔案內容涉及患者的具體病情,及家庭需要提供的后續防治措施(如飲食、作息、鍛煉、用藥等)、復診時間、資訊電話等。
4.效果評價方法根據我院自身實際情況,從基礎護理、護理態度、安全管理、健康教育以及溝通交流、修養環境等方面目隨機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在患者就診、恢復期或出院隨機發放,每項均設有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由護理人員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詢問調查。
5.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于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共發放問卷80份,成功回收75份,調查有效率為93.75%。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總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計劃生育手術是婦科門診常見的小手術,包括人工流產、上環、取環、中期引產、絕育手術等,對象多為健康的育齡婦女,手術操作較簡單,難度不大,但由于計劃生育手術自身的特殊性,易導致手術并發癥,加之受傳統思想、家庭壓力等諸因素的影響,患者負性心理較大,常伴有強烈的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術后康復,易引發護患糾紛。加強對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舒適護理作為“以人為本”是現代護理理念發展的重要內容,它要求臨床護理模式由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單純技能護理向以人為中心的優質整體護理轉變[3]。本研究通過對2010年6月~2012年6月間在我院行計劃生育手術的40例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服務,并與同期實施常規護理服務的40例患者相對照,其結果表明舒適護理組患者的護理總體滿意度(100%)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77.5%),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0.05)。綜上,對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促進患者及早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余輝映,楊黔英,陳鳳詩.舒適護理在計劃生育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1006 -1009.
2 李瑞愛,盧偉燕.計劃生育手術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淺探[J].當代醫學,2011,17(33):1009 -1012.
3 周玲.舒適護理在婦科門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09(33):628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