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延安市衛生學校 (延安716000) 談曉紅 馬 鵬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family,IAP)家族的新成員,其能促進細胞的惡性轉化、抑制細胞的凋亡,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有重要作用[1]。HP感染是胃癌病因中最重要的環境因素之一,HP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致癌因素已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但其確切的致癌機制尚不明確,我們應用免疫組化法檢測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黏膜癌病變過程中的表達,探討其在胃癌前病變和胃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以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系。
1 材 料 選擇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病理科2010~2011年間胃鏡室檢測及病理證實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伴腸化、異型性增生各30例,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54歲。普外科手術切除并經病理確證胃癌大體標本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齡23~78(平均56歲)。早期癌23例,進展期癌45例,低未分化癌中39例,高中分化癌29例,有淋巴轉移38例,無淋巴轉移30例。所有患者術前均未接受化放療。
2 研究方法 應用免疫組化法(SP法)檢測Survivin在胃粘膜癌變過程中的表達情況。兔抗人Survivin多克隆抗體,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SP試劑盒及(DAB)購自北京中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免疫組化染色嚴格按照SP試劑盒說明書提供操作步驟進行,陽性對照選用已知陽性胃癌切片,用PBS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HP檢測 采用尿素酶試驗、甲苯胺藍染色兩種方法檢測HP感染情況,兩種方法均為陽性者判為HP感染,兩種方法均陰性者判為HP陰性,單項陽性者退出試驗。
3 結果判斷 所有切片的病理診斷按1978年全國胃癌病理協作組制定的標準分級進行診斷。Survivin陽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細胞漿,光鏡下觀察,陽性染色呈棕黃色細小顆粒。兩位病理科醫師隨機選擇10個高倍鏡視野,每個視野計數100個細胞,計算陽性細胞的百分率。陽性細胞的百分率<10%為陰性(—),百分率>10%為陽性。
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包進行,對數據進行χ2檢驗,檢驗水準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HP根治前后Survivin在不同胃粘膜病變中的表達率:Survivin在HP根治前從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到不典型增生組織中的表達率逐漸增高分別為0、16.7%、30%、46.7%;HP根治后表達率也逐漸增高后分別為0、0、3.3%、23.3%。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的HP根除前后陽性表達率有統計學意義(P<0.05)。Survivin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表達率為16.7%,低于伴腸化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不典型不典型增生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伴腸化組與不典型不典型增生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Survivin在HP根治前后不同胃粘膜病變中的表達率(%)
2 胃癌及癌旁組織中Survivin陽性表達情況:Survivin在胃癌組織中表達率為70.5%,癌旁組織中Survivin表達率為29.4%,可見Survivin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顯著高于癌旁組織(P<0.05)
3 Survivin表達與胃癌臨床病理指標的關系: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達與患者性別、年齡無關(P>0.05),與組織分化程度、有無淋巴轉移及臨床分期相關(P<0.05),見表2。

表2 Survivin表達與胃癌臨床病理特征指標關系
4 胃癌中Survivin表達HP的關系:68例胃癌癌旁組織中HP陽性37例,HP陰性31例,胃癌病人HP感染率為54.4%,HP陽性組Survivin表達率雖然高于HP陰性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
Survivin是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家族的新成員。Survivin主要通過抑制Caspase家族成員的蛋白水解酶級聯反應過程中位于下游的Caspase 3和Caspase 7的活性而發揮作用,Survivin還可以干擾細胞周期,調節細胞分裂增殖[2]和促進血管形成[1]。
研究證實Survivin是迄今發現最強的凋亡抑制基因,與腫瘤發生、發展及預后密切相關。本研究顯示:在胃粘膜癌變過程中Survivin陽性表達率逐漸升高,特別是在不典型性增生階段增高明顯,與胃癌與慢性萎縮性胃炎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在胃癌的演變過程中Survivin的凋亡抑制作用逐漸增強,發展到不典型性增生階段后凋亡機制受到限制,部分異常細胞失去Survivin介導的凋亡控制,導致細胞凋亡和增殖失衡從而導致胃癌發生。Survivin在胃癌組織中表達率為70.5%,癌旁組織中Survivin表達率為29.4%,差異具有有顯著(P<0.05),進一步說明Survivin蛋白在胃癌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達與患者性別、年齡無關(P>0.05),與組織分化程度、有無淋巴轉移及臨床分期相關(P<0.05),提示Survivin的表達可能與腫瘤的增殖和侵襲轉移有關,是判斷胃癌生物學行為的重要指標。
HP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致癌因素已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但確切的致癌機制仍未明確。Normarks等[3]認為HP的致胃癌機制是:HP侵入宿主防御系統,引起持續HP感染和慢性炎癥,激活宿主免疫系統并通過釋放NO導致DNA損傷,引起上皮細胞增生和凋亡之間的平衡紊亂,從而促進癌基因激活與抑癌基因的失活,從而導致腫瘤生長。
一般認為,HP感染是胃癌發生發展進程的首要推動因子,但主要作用于癌前病變的起始階段。本研究結果顯示,Survivin在HP根治前從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到不典型增生組織中的表達率逐漸增高分別為0、16.7%、30%、46.7%;HP根治后表達率也逐漸增高后分別為0、0、3.3%、23.3%。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的HP根除前后陽性表達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根除HP可使部分萎縮和腸化減輕,可能預防HP相關性胃癌的發生。Survivin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表達率為16.7%,低于伴腸化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不典型不典型增生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伴腸化組與不典型不典型增生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根除HP能有效治療HP相關性胃炎,如果在胃粘膜炎癥及腸上皮化生階段根除HP則能使病變逆轉,HP誘導的細胞凋亡早期可能依賴Survivin基因的調控。胃癌病人HP感染率為54.4%,HP陽性組Survivin表達率雖然高于HP陰性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在不典型性增生及胃癌形成后HP感染已經不再發揮作用,這與王德榮[4]等研究一致。
綜上所述,Survivin蛋白的表達可能與胃癌的發展、生物學行為和預后有關,HP感染能夠促進其表達,是胃癌發生的早期事件,主要作用于癌前病變的起始階段,兩者在胃癌的發生發展中可能起協同作用,進一步深入研究兩者的作用機制能夠為臨床胃癌的診治提供一定的依據。
[1] Rodrfguze JA,Span SW,Ferreira CG ,et al.CRM1-mediated nuclear export determinese the cytoplasmic localization of the antiapoptotic protein Survivin[J].Exp Cell Resl,2002,275(1):44-53.
[2] Honda R,Korner R,Nigg EA,et al.Exploring the functional interctions between aurora B,incenp,and surviving in mitosis[J].Mol Biol Cell,2003,14(8):3325-3341.
[3] Normarks S,Nilsson C.Persistent infection with Helicobater pylori and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J].Adv Cancer Res,2003,90(6):63-68.
[4] 王德榮,趙幼安,丁 浩,等.胃癌發生過程中凋亡基因Survivin與Fas表達及其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系[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6,23(50):35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