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華
一直以來,肝硬化失代償期病人并發脾功能亢進被認為是臨床治療上的疑難問題[1]。近些年來,臨床上采用的部分脾動脈栓塞術(PSE)已經表現出取代外科手術治療的趨勢,其明顯的優勢主要是微創、經濟以及術后少有并發癥,既使門靜脈高壓得以降低,又能保留脾臟的正常機能[2]。本文對行PSE后的肝硬化伴脾功能亢進病人給予護理干預,取得理想的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8月期間共收治64例實施部分脾動脈栓塞術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進病人,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齡21~73歲,平均(53.06±2.47)歲。將認知行為異常與肝性腦病病人予以排除,所有病人均通過血常規、胃鏡及B超檢查證實為肝硬化致脾大及脾功能亢進。其中39例為乙型肝炎肝硬化,11例為丙型肝炎肝硬化,14例為酒精性肝硬化。全部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護理 (1)對病人的病情狀況進行評估,通過交流或問卷等方式明確病人的護理需求,如飲食、睡眠及活動,并對病人生命體征、各項肝功能指標、日常活動能力、意識狀態、情緒調節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耐受能力等進行評估。(2)密切觀察病人是否存在嗜睡或意識模糊等表現,測量體溫,觀察術側下肢皮膚顏色與足背動脈波動狀況,以及是否存在碘遲發反應。(3)提供清淡、優質蛋白質及低脂肪飲食,不可過早給予高蛋白飲食而加重肝臟負擔,提醒病人禁止用手抓癢,以避免皮膚破損并發感染。
1.2.2 補償性護理 實施護理操作過程中抓住引導時機,運用引導策略,引導病人配合護理。與病人及家屬一同制訂護理方案,按病情程度選擇不同時間鼓勵、支持并幫助病人開展自理護理計劃。指導病人在床上變換體位及如何起床的方法,輔助病人由絕對臥床休息逐漸過渡到床邊活動,支持其適度活動,以自身不感疲勞的活動量為宜。在引導病人活動時,護理人員不得離開,避免其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并要求病人自行更換衣物,自行如廁以及做好個人衛生工作。
1.2.3 教育支持性護理 實施PSE術前向病人說明該術式微創、安全及療效理想等優點,耐心解答病人的疑慮,使其做好心理準備并以良好的心態迎接手術。術后病人麻醉清醒后,告知其手術效果理想,幫助病人樹立信心。有針對性地提供輔助教育,幫助病人建立自我護理知識體系,指導其養成正確的病情監測習慣,定期準時復診。
1.2.4 栓塞反應觀察與護理
1.2.4.1 疼痛 是脾動脈栓塞術后臨床上常見的并發癥,由于脾部分缺血、梗死、脾包膜緊張等所致,常發生在左上腹。護士要密切觀察疼痛部位、時間、性質以及程度,可采取止痛劑以及轉移患者注意力等有效方法緩解疼痛,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向醫師報告,及時搶救,以免造成嚴重并發癥。
1.2.4.2 發熱 大部分出現在術后當天或第2 d,體溫波動在38~39℃之間,可持續1~2周。治療上應及時、準確地給予抗炎藥物,防止出現脾膿腫等感染性并發癥。護理上囑患者多飲水,進行中藥或物理降溫,記錄出入量,而且要及時補充體液,及時更換衣物、床單等。
1.2.4.3 惡心嘔吐 協助患者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出現窒息。嘔吐頻繁者暫禁食,及時將嘔吐物清理干凈,協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減少惡性刺激,從而促進食欲。
1.3 效果評價 (1)自理能力評定量表(ESCA)。評定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包括43個問題,在護理操作、責任感、概念及健康相關知識共4個維度上進行評定,基本資料共3項,其他各維度均為10項,各項分值為0~4分,非常像我計4分,部分像我計3分,無意見計2分,有些不像我計1分,非常不像我計0分,總計172分,得分高低與病人的護理能力成正比。得分在66%以上者為高等水平,在33%~66%之間者為中等水平,低于33%者為低等水平[3]。(2)慢性肝病調查問卷(CLDQ)。可評定病人近14 d以來和肝病相關的近期狀況,問卷信度與效度分別為0.882和0.787。共6個維度,包括全身癥狀(SS)、腹部癥狀(AS)、活動(AC)、疲勞(FA)、焦慮(WO)、情感功能(EF),總計29個問題。基本資料部分共5個題目,其他各維度各4個題目,各項分值為1~7分,6個維度的總得分即為生活質量的總分,得分高低與生活質量成正比[4]。
1.4 調查方法 參加調查人員接受培訓,規范調查方法以及調查標準。主治醫師填寫病人的臨床資料,病人出院前當場發放并回收CLDQ及ESCA問卷開展調查工作,所發放的64份問卷全部有效回收,回收率達100%。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對于計量資料以±s)形式表示,采用自身配對的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自身配對的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癥狀及體征情況 病人實施PSE術均獲成功,術后14 d其食欲均得到改善,病人乏力感基本消失,體力明顯增強,無牙齦及鼻出血癥狀,手術前后病人的總膽紅素、血清蛋白、谷丙轉氨酶、白細胞以及血小板回升曲線等各指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
2.2 手術前后病人自我護理能力比較(表1)

表1 手術前后病人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例(%)
2.3 護理前后病人CLDQ分值比較(表2)
表2 護理前后病人CLDQ分值比較(分±s)

表2 護理前后病人CLDQ分值比較(分±s)
時間護理前護理后t值P 值例數SS AS AC FA WO EF 64 18.59 ±0.67 10.05 ±0.52 11.21 ±0.47 13.91 ±1.23 21.95 ±1.62 29.12 ±0.51 64 24.46 ±0.97 14.38 ±0.72 15.61 ±0.77 18.95 ±1.53 24.84 ±1.91 34.32 ±0.72 2.664 2.695 2.630 2.849 2.304 2.963<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1 護理干預能夠增強病人的自理能力 表1顯示,術后病人自我護理能力明顯高于術前,這表明護理干預的確增強了病人的自理能力,與文獻報道結論是一致的[5]。這主要是因為通過干預后,病人更加注重對其自身的護理,促使病人主動參與護理過程,使其積極地學習與提高護理技能,增強了病人對疾病控制、病情康復、痊愈以及對外界刺激的適應能力,因而提高了康復效果[6]。
3.2 護理干預能夠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實施護理干預后,病人6個維度的分值均明顯高于術前,分析其原因,在護理干預下,病人在應對術后疼痛、疲勞、各種腹部癥狀以及全身癥狀時,其心態更為樂觀,方法上更為合理,因此能夠使不適癥狀明顯減輕[7]。病人能夠主動通過飲食及合理運動等良好的行為改善體質,積極地消除負面情緒,注重從心理上得到慰藉與支持,所以病人的自我效能得以提升,能夠使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均獲得舒適,進而使病人的主觀滿意度得以提升,最終必將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總之,采取護理干預后,部分脾動脈栓塞術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進病人均以健康的心態接受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也使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質量明顯提高。
[1]秦 琍.彩超下肝硬化門脈血流動力學改變與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關系研究[J].醫學綜述,2012,8(1):158 -159.
[2]周小穎,曹喜才,孫建中,等.脾動脈栓塞術的臨床效果分析[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1,19(4):577 -578.
[3]盧艷云,李應杰,劉 濤.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脾功能亢進行選擇性脾動脈栓塞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工程,2011,22(4):137-138.
[4]徐曉翌,劉合代,黃 騫,等.部分脾動脈栓塞在合并脾亢肝癌患者介入治療中的臨床觀察[J].浙江實用醫學,2011,21(5):329-330.
[5]李劍鴻.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變化與其肝功能分級的關系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11(4):425 -426.
[6]宋雪艾,習 羽,宋 梅,等.自我效能干預法對提升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9,9(9):10-12.
[7]李愛英.個性化音樂干預對肝硬化腹水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2,10(1):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