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王李俊
摘要:鄧小平一直非常重視教育,而教育思想作為鄧小平理論當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有著決定性的指導意義。因此,通過對鄧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過程及思想轉向進行深入剖析,對充分發揮鄧小平教育思想對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作用,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教育思想;形成過程;主要內容;思想轉向
鄧小平教育思想,作為鄧小平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引導著我國的教育事業朝向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其理論博大精深,內容涉及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教育的性質和方向、培養目標、教育體制改革等方方面面,構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策和規劃起著極其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本文通過對鄧小平教育思想進行初步梳理,闡述其形成的過程和主要內容,深刻認識鄧小平教育思想在新時期的轉向和實踐。
一、鄧小平教育思想形成的過程及其主要內容
(一)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時期,鄧小平教育思想的發端
鄧小平在《動員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提出:對新兵進行工作,“重要的是武裝戰士的頭腦”。①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部隊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應遵循的原則和方法等問題。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鄧小平教育思想的發端之作。而在《太行山的經濟建設》一文中鄧小平指出:“生產正所以保障戰爭的勝利,教育則為戰爭、生產而服務,把三者密切地結合起來,.就是不可戰勝的力量?!雹卩囆∑秸_地處理了戰爭、生產、教育之間的關系,從革命戰爭的全局出發提出了教育為戰爭、生產服務的方針。
(二)建國初期,鄧小平教育思想的萌芽
隨著全國的解放和黨領導人民進行恢復經濟的工作,鄧小平圍繞社會主義建設這個主題,對教育做出許多指示。1952年10月,鄧小平從國家建設的全局出發,提出了“教育計劃要與國家經濟建設計劃密切配合”的意見。③形成了強調教育要與經濟密切結合,并為發展生產、繁榮經濟服務的思想主線。1954年7月,鄧小平在《辦好學校,培養干部》重要講話中指出:“現在我們是搞建設,干部已成為決定性的因素?!k好學校,培養干部,才是最基本的建設?!边@篇講話是鄧小平建國初期的教育思想的代表作。④1955年,鄧小平在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上向青年們提出兩點希望和要求:一是“青年應當有遠大的理想”,二是“青年應當努力學習”,使這一代青年都“成為識字的人,有文的人,能夠掌握科學和技術的人”。⑤
(三)撥亂反正時期,鄧小平教育思想的發展
1976年粉碎了“四人幫”,第二年的7月,再次復出的鄧小平面對“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嚴重混亂局面,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全面整頓,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進行了撥亂反正。1977年5月24日鄧小平在《“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談話中指出:“抓科技必須同時抓教育”。同時,他明確指出了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我們黨的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一定要在社會上提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1977年8月8日,鄧小平在著名的“八八講話中說到:“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雹尥暧捎卩囆∑酵镜闹甘荆咝U猩荚囍贫鹊靡曰謴?,中國的高等教育從此又重新納入正常運行的軌道。1978年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他又提出了“提高教育質量,提高科學文化的教學水平,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和“教育事業必須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等一系列的教育戰略指導理論。
(四)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教育思想的成熟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82年召開了中共十二大,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在這一時期,鄧小平的教育思想飛躍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其內容涉及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1983年10月,鄧小平為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面向”是鄧小平教育理論最后形成的標志,把鄧小平的教育理論推向一個新高度。
二、鄧小平教育思想在新時期的轉向與實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了共和國歷史的新時期,也開創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新時期。30多年來,在鄧小平教育思想指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黨在實踐中又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教育思想。
(一)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和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體現了我黨治國方略的與時俱進
鄧小平同志關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關于科技和教育的思想。1995年江澤民同志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發展戰略。⑦2002年,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p>
實踐證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
(二)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到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反映了我黨對社會主義根本宗旨和發展規律認識的升華
鄧小平同志大力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把尊重人才、開發人才資源作為事關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來抓。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黨中央領導集體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的思想,明確提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江澤民同志在2002年“七一”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在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辟x予了“人的全面發展”更為深刻而廣泛的內涵,也是對鄧小平教育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在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十六大進一步突出教育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確立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確立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⑧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強調要樹立新的人才觀。強調小康大業,人才為本,人才培養,教育為本,是我黨對社會主義根本宗旨和發展規律認識的又一次升華。
(三)在鄧小平教育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國教育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實現了兩大歷史性跨越
一是如期實現了二十世紀末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宏偉目標,二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在學人數達到3000萬人,步入國際通常所說的“大眾化”階段門檻。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取得明顯進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也取得了長足進展,專門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同期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學校教育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高??荚?、招生、收費、后勤社會化、畢業生就業以及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等制度改革也取得新的進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教育法律體系框架初步形成。
注釋:
①《鄧小平文選》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1—7頁
②《鄧小平文選》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85頁
③《鄧小平的生平、思想研究總目》,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536頁
④《鄧小平文選》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209頁
⑤《鄧小平同志論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8-9頁
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48-58頁
⑦《江澤民文選》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28頁
⑧《胡錦濤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03-12-21(1).
(作者單位:東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