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芳
摘要:中譯英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做好中譯英的教學對于學生對英語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那么中譯英有沒有可遵循的方法和掌握的手段呢?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英語基本功;另一方面,我們要在語言學習實踐中不斷積累、掌握中譯英的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提高我們的中譯英水平。
關鍵詞:中譯英基本方法手段
很多英語學習者認為:只要掌握了單詞和語法,就能做好中譯英,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許多人翻譯漢語句子,特別是一些長難句子時總感到無從下手或翻譯結果啼笑皆非。那么,中文翻譯成英文有沒有可遵循的方法和掌握的手段呢?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中譯英的基本方法
1.音譯法。中文中的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的詞在譯成英文時找不到對應詞來表達時,可按照漢語讀音將詞匯介紹到英語語言中去。例如:“北京”譯成Beijing,“香港”譯成Hong Kong,“氣功”譯成qi- gong,“武術”譯成wu -shu等。其實,在英譯漢中我們就常用音譯這種方法。例如:Shakespeare譯成“莎士比亞”,London譯成“倫敦”,romantic譯成“羅曼蒂克”,tank譯成“坦克”,clone譯成“克隆”等。
2.直譯法。直譯法是中譯英的基本方法之一。直譯法是指在符合英語語言規范的基礎上,在不引起錯誤的聯想或誤解的前提下,在譯文中保留原文表達方式的一種方法。如“紙老虎”譯成papertiger,“丟臉”譯成lose face,“外強中干”譯成outwardly strong but inwardly weak等。直譯可使譯文簡潔明快,又保持了原文語言的文化現象。
3. 意譯法。意譯法跟直譯法一樣是中譯英的基本方法之一。意譯法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譯意”,就是在漢語文化和英語文化之間尋求“文化對等”,其目的就是避開文化障礙,忠實傳達原文內容并使譯文順暢。如:“及時雨”譯成timelyassistance,“笑掉大牙”譯成laugh offone's head,“吃香”譯成be very popular,“請盡早作出決定,不然你會坐失良機。”可以譯為:Please make up your mind/make your decision as early as possible,or you'11 miss the good/golden chance/opportunity.意譯法著眼于傳達詞語的文化信息,能很好地傳遞詞語的文化內涵,滿足不同民族的潛意識與思維定勢。
應當指出,直譯不是死譯,而是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結構,照字面意思翻譯。例如:“我們的朋友遍天下。”譯成:Our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是直譯;而譯成: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就是意譯。有些成語和諺語只能是意譯,否則就難以做到“信、達、雅”。“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譯文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英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譯文符合英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例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直譯就比較麻煩,用英語諺語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來對應翻譯就非常貼切傳神。又如:“亂七八糟”用at sixes and sevens來翻譯就很自然貼切:“傾盆大雨”可以簡單譯成rain heavily,但用rain cats and dogs來意譯就非常生動地道。其實,直譯以嚴格意義上的忠實為宗旨,意譯則更多考慮英語的特點。總之,選擇直譯還是意譯,應該根據文章具體需要而定,兩種譯法可以并用。
4.補譯法。補譯法指的是對音譯、直譯或意譯在意義上進行補充加注的翻譯,如給直譯加注解、意譯加注解,增加補充相關文化背景內容等,以達到消除文化障礙或誤解,順利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如:“殺雞給猴看”可以翻譯為to killthe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 topunish somebody as a warning to others;“班門弄斧”用teach fish how to swim比較貼切,當然也可以翻譯為to show offone's skill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等。
二、中譯英的變通手段
英漢兩種語言不僅用詞造句的語法結構不同,而且表達思想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我們在翻譯時必須進行適當的變通,以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該變不變則太“死”,讀者難以得到清楚的概念和流暢的譯文;不該變而大變,則失之太“活”,違背原作。因此,翻譯時我們不能簡單地或機械地逐字照譯,硬湊成英文,而要認真分析上下文,掌握詞的確切含義,然后用適當的英文表達,必要時需要變換一些詞匯和句式,如“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勞而無功,還是現實點吧。”翻譯成:All( that)youare doing is useless. Try to be practical.或What you are doing is of no use. Tryto be practical.或All (that)you are doingis to beat the air. Try to be practical.等,都是采用了變通手段。
1.詞類轉換。詞類轉換是翻譯中常見的手段,通過詞類的轉換可以突破原文的句式,引起句法的轉換,如“昨天的大雨讓我們不得不呆在家里”可譯為Itrained heavilyyesterday, and we had tostay at home.或It rained so heavily yes-erday that we had to stay at home.原文中的“大雨”是名詞,而譯文根據上下文的需要,靈活地把名詞轉換成動詞rained。
2.句型轉換。通過句型的轉換,可以實現不同結構表達同一個意思的目的。例如:“沒有我們的幫助,他不會成功。”可以譯成He can't succeed withoutour help.或If we don't help him, he willnot succeed.或Let's help him, or he willnot succeed.
3.時態轉換。英語中有些同義結構能用不同的時態表達同一個意思,這主要是針對一般過去時與現在完成時而言的。例如:“他五年前就離開家了。”可以譯成Five years ago he lefthome。或It isfive years since he left home.或He has been away from home for five years.
4.語態轉換。主動句和被動句可以從不同角度表達同一個意思。例如:“世界上很多人講英語。”可以譯成Manypeople speak English in the world.也可以譯成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in the world.
5.正譯與反譯。正譯就是把句子按照與漢語句子相同的語序和表達方式譯成英語。反譯就是把句子按照與漢語句子相反的語序和表達方式譯成英語。例如:“同學們都很安全。”正譯為All thestudents are in safety.反譯為None ofthe students are in danger.。又如:“別忘了把信寄出去。”正譯為Don't forget to post the letter.反譯為Remember to postthe letter.
6.增詞與減詞。譯文的增詞、減詞都是為了更確切、更忠實地表達原文的含義和精神。譯文中添加一些原文沒有的詞句,表面上看似不忠實,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增加的詞句所表達的意思并非無中生有,而是隱含在原文中的。減詞是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省略無關緊要的詞語,避免拖泥帶水。如:“你越認真,出的錯就會越少。“可以譯為Themore careful you are, the fewer mistakesyou make.其中的人稱代詞就是根據譯文需要添加上的。“你回來我再走。”可以譯為I will go when you come back.或Iwon't go before you come back.或I willnot go until you come back.其中的連詞就是根據需要添加上的。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譯成Sharp tools makegood work。就足以表達原文中的信息了。
總之,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英語基本功;另一方面,我們要在語言學習實踐中不斷積累、掌握中譯英的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提高我們的中譯英水平,更好的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作者單位:浙江省建德市洋溪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