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蓓 宜瑞
摘要:高校學生主體意識的不斷增強與價值觀取向的多樣化發展,映射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所以迫切需要將這一領域改革并使之取得長足發展。當前我國逐漸發展起來的社會工作“助人自助” 的價值理念,與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相得益彰,社會工作三大方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形式與手段,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研究提供更加開闊的思路。
關鍵字:社會工作、平等、歸屬感
一、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與結構較為單一,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會采取應急式管理,“以事務為中心”的管理只能解決表象問題,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并達到逐步預防的效果。從跨學科的角度來看,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更大的理論空間,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能夠直接運用的方法很少。
以“助人自助” 的價值理念在我國發展起來的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相得益彰。社會工作是一種補救性工作,同樣也是預防性和發展性工作,其平等、尊重的理念和合理調動各類資源達到助人目標的機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的人文關懷意識充分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為社會工作方法在高校的的開展提供了思想理論指導,社會工作又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性強的專業方法;社會工作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將受助對象范圍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則可以利用社會工作方法資源整合的功能將教育理念細化深入到每一個學生,使個體在足夠的資源中得到共性兼顧個性的全面發展,高校自身也可以獲得更大的社會支持網絡系統。
宏觀上社會工作理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制和模式,有利于廣大思想想政治教育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形式與手段:社會工作平等、尊重的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按照學生的心理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廣大學生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將高校 “以學生為本”的宗旨和思想政治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的方針落到實處。微觀上,社會工作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境界: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社會工作三大方法一方面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進行團隊培訓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自助與助人;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應對各類突發性事件,積極面對社會競爭、就業壓力等現實問題,達到社會工作自助的目的,同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境界。
二、社會工作三大方法方法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運用
(一)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引入個案工作方法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趨向多元化發展,每位大學生都獨具個性特點,在高校中, 存在一部分“問題” 學生,如貧困生、心理疾病、劣跡行為、學習成績差等都可能屬于此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和觀察學生,對于有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個案輔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個案工作獨特的會談與溝通技巧,以個案工作系統的工作過程為借鑒,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在預防和解決學生問題過程中,從問題與需求的多樣性出發。個人輔導是個案工作的主要形式,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做出初步評估,然后制定計劃進行指導的有效方法。其中行為修正模式、任務中心模式、危機調適模式、家庭治療模式等新的工作方法,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技術和手段支持。
個案工作的過程是:接案、資料收集、問題診斷以及工作計劃、結案與評估,這一過程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徑與與可操作性極強的程序。采取針對性強,頗具個性化的介入方案,約見學生,必要時可以進行家訪,甚至約見家長或與其他有關人員聯絡,在問題解決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可以轉介到其他機構,比如心理咨詢治療服務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進行個案輔導中對學生案主的各種反應,都要保持高度客觀中立的態度。遵守保密原則維護學生的權益,最大限度地解決學生的問題,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二)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引入小組工作方法
小組工作是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由社工進行積極的引導,把具有共同問題的小組成員組織為一個團體。小組工作的理念是“尊重、接納、同理、關懷”,是一種運用小組幫助個人的方法,目標是通過組員之間的互動,進行自我反思、經驗傳遞、相互啟發和支持,通過細微的工作手法來引導成員降低自我防御,并適時的引發組內成員對某一問題的深入的思考與討論,通過彼此之間的支持、分享、分擔,使得組員的思想與行為向積極地方向發展,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促進社會群體的潛在能力發揮。在小組活動,運用的小組工作技巧有澄清、積極傾聽、自我流露、對質等。
將社會工作的小組工作方法等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有類似問題或需要幫助的學生,按照不同的需要與個體差異劃分為不同性質的小組。按其類別來分,通常把小組工作中的團體分為治療小組、學習技巧小組、發展小組等。思想教育工作者根據不同的目標,建立相應的小組,探討并發現學生各種問題產生的根源。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教育中增強實踐環節,開展各類小組活動,利用組織互動中的角色分擔、行為的變化、情感支持等方式,引導小組成員在互動中積極、健康向上發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職業指導等目的,更加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環節的工作轉向預測、預防式管理。
(三)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引入社區工作方法
社區工作是以整個社區及社區中的居民為服務對象,通過組織社區成員的集體行動,使社區成員在參與過程中建立對社區的歸屬感,培養和發揚社區居民互助精神為追求,調動、利用社區資源,預防和解決社區問題,共同探討如何推動社區事業平衡發展。從高校自身的規模與結構來講,其本身就是一個特別的社區,管理學生并為學生服務。在這一基礎上將社區工作的專業方法運用在高校社區中,能更加積極地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深入的開展。社區工作方法以學生社區及學生整體為主要工作對象,協調學生社區內的學生個人、群體與學生社區之間的關系,調動學生社區內外資源,滿足學生個人與群體的需要,促進學生社區的綜合發展。社區工作通過組織學生有計劃地參與集體行動,來解決學生社區問題、科學的整合學校以及社會資源。
首先通過高校的教育改革和與時俱進的文化建設、服務管理等方式,建設學生社區組織,培養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其次,以建設好的學生社區的各種組織為載體,深入了解社區中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針對學生社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利用社區組織進行及時解決或預防。調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意識,對于學生個體來講,也達到了助人的目的,這與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相得益彰。
引入社會工作的理念與方法,結合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入情入理的的交流,不但使學生自愿的接受教育,并且在尊重、認可、理解中可以得到得到更好的教育。社會工作三大工作方法的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宏觀的層面和微觀的層面上,都能及時的發現問題預防問題,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參考文獻:
[1]熊英.運營社會工作理念進行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探索[J].湘潮,2009(6).
[2]廖鴻冰.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論壇,2008(4).
[3]楊一青.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入社會工作方法的思考[J].江漢大學學報,2005(09).
(作者簡介:強蓓(1986-),女,陜西西安人,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當代社會思潮與思想政治教育;宜瑞(1987-),女,陜西子長人,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當代社會思潮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