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娟 王慎敏
摘要: 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已經是以“90后”為主體的學生群體。很多學生工作者做了關于“90后”的調查研究,了解這一群體的心理特點,幾乎都認同“90后”存在“自我意識增強、集體觀念淡化”的特點,這固然與他們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但社會環境中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甚至這種影響呈現蔓延的趨勢,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沖擊,高校學生工作者應主動識別、積極應對。
關鍵詞: 新自由主義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一、新自由主義的內涵
新自由主義是古典自由主義的發展與變種。古典自由主義最主要的學術觀念就是經濟自由,強調市場機制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看不見的手”,反對封建制度和重商主義的國家干涉正常。新自由主義是依據新的歷史條件對古典自由主義加以改造,更加強調市場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從理論來源來看,新自由主義經歷了倫敦學派、現代貨幣學派、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等[1],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但真正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社會轉型國家傳播并產生廣泛影響,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2]。本文主要討論的是作為一種西方社會思潮的新自由主義。
中國社科院新自由主義研究課題組認為:“新自由主義是在繼承資產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以反對和抵制凱恩斯主義為主要特征,適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轉變要求的理論思潮,思想體系和政策主張?!蓖ㄟ^分析發現,新自由主義強調以個體為本位,把個人與群體、社會孤立甚至對立起來,否定集體主義價值觀。
二、新自由主義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新自由主義作為影響當代中國的主要的西方社會思潮之一,其主要觀點和政策主張勢必會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高等學校產生某種影響。這種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和改變著“90后”大學生群體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念,同時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
1.新自由主義的思想使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遭遇解構,使一些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淡薄,奉獻精神缺失,個人本位、個人主義價值取向更加明顯。
作為西方反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社會思潮之一,新自由主義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持久的批判,進而攻擊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新自由主義思潮從產生之日起,就把社會主義制度視為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主要威脅,并將它作為主要的批判對象。在新自由主義那里,社會主義成為同法西斯主義一樣的極權主義的代表,而只有私有制才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合理、也最為完美的社會制度。而且,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傳播另辟蹊徑,它在中國的傳播一開始就與中國改革開放中碰到的難點和熱點問題直接相關,如腐敗現象、收入分配差距、國有企業改革,以及就業難、高房價等一系列熱點問題。他們往往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挖掘,針對某些社會問題開出相應的“藥方”,這對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和認同。由于缺乏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部分大學生的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發生錯位,“當代青年所說的理想,主要是指個人的理想、個人的生活理想。理想目標指向權力、金錢、物質享受、社會共同理想和精神追求不再占據主導地位”[3]。在實際工作當中,大學生入黨動機功利化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個別大學生在低年級入黨僅僅是為了將來報考公務員或者進國企、事業單位更方便,更有甚者,到了大四為了某個工作機會想突擊入黨。這無疑說明了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和個人主義凸顯的傾向。
2.復雜而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以及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全方位滲透使得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加艱難。
全球范圍內兩種社會制度對立依舊存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沒有消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仍在繼續。在當代中國,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各種思潮交錯激蕩的形勢下,國內激進的新自由主義者通過網絡平臺等信息化渠道的錯誤宣揚,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極大的挑戰。高新科技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促使“90后”群體間的信息交換。有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是通過網絡途徑接觸新自由主義這一概念的,并且絕大部分學生對新自由主義思潮并無深入的了解[4]。因此,當代大學生是在無意識的過程中接觸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總體來說,新自由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具有隱蔽性和滲透性。這對大學生的思想防御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對象主流意識的識別能力形成挑戰。
三、工作實踐及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1.工作實踐。
(1)加強引導,落實“三自教育”。
對于個性張揚的“90后”來說,讓他們參與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過程中來,更能增強集體榮譽感。2011年12月,我指導所帶的10級信管專業學生開展了為期3周的“明星宿舍”評比活動。在該活動中,學生作為參與主體,組成檢查小組每周二到班級宿舍檢查衛生并把宿舍的形象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上傳到人人網和QQ群,讓所有同學都能看到并有權利給符合標準的宿舍投票,以干凈整潔的衛生條件和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為依據,根據投票結果,最終評選出學生心目中的“明星宿舍”?;顒悠陂g,同學們都很有熱情,有些同學還特別花費心思,在宿舍墻壁和床頭掛起了自制的手工藝品,將宿舍布置得溫馨而整潔。還有同學說,很喜歡這種沒有壓力、屬于他們自己的活動。在2012年元旦前夕,有一個班級自發組織了一場特別的元旦聚會,在聚會上每位同學都準備了一份小禮物并寫上祝福語,大家隨機抽簽,最終每個人都得到由別的同學送出的新年禮物。通過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的活動,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歸屬感,活躍了班級氣氛。
(2)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科學管理。
對于困難學生,應該以悅納之心關注,以真誠之心幫扶,用實際行動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我們常常把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和心理困難的學生統稱為“三困學生”。我所帶的學生生源相對分布較廣,除了省內的學生外,還有部分同學來自遼寧、新疆、甘肅、寧夏、河南、貴州等地,而外省的同學大部分來自貧困家庭,因此本專業經濟貧困生相對較多,而且這部分學生由于中學教育條件限制,與東部地區的學生相比,基礎相對薄弱,在學習上也會存在差距,久而久之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在心理上也會比其他同學更容易出現問題。對于這部分學生群體,我們首先通過家庭情況調查表、查閱檔案等方式了解每位同學的家庭困難情況,充分利用國家和學校的資助政策對他們進行經濟幫扶;其次通過不定期一對一談心的形式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幫助他們克服各種心理壓力,并引導他們確立積極的人生目標;最后以座談會的形式,讓高年級中比較優秀的貧困學生現身說法并與低年級的貧困學生形成互動,營造良性的影響氛圍。2011年12月,在專業內部開展了資助資金使用計劃承諾活動,活動中全部貧困生到場,對其進行了感恩教育,并安排貧困生中的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學生干部代表上臺發言,以親身經歷去影響與會同學。通過調研發現,這些貧困學生普遍對國家和母校懷有感恩之情,并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積極的規劃。
2.對思想政治教育工的思考。
事實證明,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首先對教育對象要有清楚的認識。對于學生工作者來說,大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特點雖然有規律可循,但具體到每個個體,卻存在各種差異,而且社會環境的進步也導致不同年代的學生呈現不同的特點,因此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來做學生工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適應形勢變化,轉變觀念,突破傳統思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
盡管不少學生工作者都認同“90后”存在“自我意識增強、集體觀念淡化”的特點,但對于“自我意識”的認識卻不盡相同。我認為,自我意識并不是自私的代名詞?!白晕乙庾R”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狀態、肢體活動及心理思想的認知;而“集體意識”則是指個人或群體對于所在集體的態度,雙方并不是獨立的,完全可以在注重自我意識的同時,加強對集體意識的培養。因此,學生工作者首先要摘掉“有色眼鏡”,要在充分尊重他們這種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合理引導。在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理解、傾聽的基礎上,啟發引導他們既發掘批判精神又不乏理性,既發揚獨特個性又失包容,既發揮自主能動性又不怕失敗,挖掘其潛能,并在該群體中培育骨干,樹立榜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和自我管理,以及示范帶頭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以期達到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效果[5]。其次,要改善傳統的依靠開班會講道理的做法,因為他們最抗拒說教、講大道理,工作方式上要注重潛移默化,寓教無形,進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以當代大學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念,抵御新自由主義思潮“90后”大學生思想觀念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亓成章,劉獻.關于新自由主義的幾個問題——訪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亓成章教授[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2]于春江.論新自由主義與我國青年的主流意識形態認同[J].江海從橫(理論經緯).
[3]陳升.當代青年評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J].中國青年研究,2007,(1).
[4]周澤紅,詹耘.新自由主義思潮對大學生思想影響的機制及對策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5]周立成.“90”后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