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之
“菜籃子王國”的覆滅
文/惠之

一家壟斷著當地市場,且關系百姓菜籃子的溫州國有企業,竟然是一窩上至董事長、下至財務處長的腐敗分子的“樂園”。這是浙江近年來涉案金額最大、涉及人員最多、社會反響最為強烈的一起罕見腐敗窩案,涉案對象多達47人,其中涉及縣(處)級領導干部10人,鄉(科)級領導干部16人。2012年5月22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涉案總金額高達3.7億余元的溫州菜籃子集團原董事長應國權等16人腐敗窩案作出一審判決,其中以貪污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國有資產罪、受賄罪數罪并罰判處應國權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現年57歲的應國權在溫州是個知名人物。1970年12月,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參加工作后,一直與“菜籃子”打交道。1992年至1998年,應國權擔任溫州蔬菜實業總公司總經理,1998年后一直任溫州菜籃子集團有限公司(國有獨資企業,下稱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獨攬大權12年。期間曾擁有“市級勞模”、“浙江省優秀企業經營者”、“全國內貿系統勞動模范”等眾多榮譽,被稱為“功勛企業家”。 應國權在任期間,可謂呼風喚雨,一言九鼎,作風十分霸道,溫州菜籃子集團一度成為應國權的“獨立王國”。
據檢察機關指控并經法庭質證,2003年,因溫州城市規劃調整,集團公司原位于市區的各分支網點被納入城市改建范圍,需要外遷安置。應國權與集團公司黨委書記郭洪遠及副總經理何永蓮、陳國凱、宋宏峰等集團公司高管決定成立個人入股總比例達80%的溫州菜籃子發展有限公司(股份制企業,下稱發展公司),以取代集團公司成為外遷安置用地主體,從中牟取私利。
為進一步控制發展公司,應國權除自己擔任董事長外,還讓大學畢業不久的兒子應飛杭擔任發展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為避人耳目,應國權又讓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丁容海擔任發展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
2003年11月14日,應國權等人拿到成立發展公司的溫州市政府批文,在當天召開的市政府專題會議上提出要求研究集團公司外遷安置土地的征用問題。經市政府專題會議研究,決定將集團公司及所屬外遷企業集中安置在甌海區婁橋鎮,并與規劃中的溫州市重點建設項目蔬菜批發市場一并規劃,建設規模約800畝至1000畝。
溫州市政府專題會議之后,應國權、何永蓮等人就開始游說和賄賂拉攏時任溫州市政府辦公室城建處副處長湯頤和、時任溫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馮鳴(均因犯濫用職權罪、受賄罪一審分別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和十五年)等人,要求將專題會議紀要中的“集團公司”改為“發展公司”。湯頤和、馮鳴等人同意并照辦。2003年11月25日,相關會議紀要正式發文,第二天發展公司即正式成立,向有關部門提出進行土地征用的申請。
經游說和賄賂有關經辦人員,何永蓮等人最終使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預審同意以劃撥形式給發展公司供地。2006年1月,溫州市國土資源局向發展公司發放了《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就這樣,發展公司拿到了使用面積達325余畝的商業用途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
經評估,這一片土地價值1.97億余元,扣除已繳納的土地征用款及集團公司所占20%的國有股份比例,應國權等人被侵吞的國有資產價值達1.15億余元。
有了自己控股的發展公司,應國權等人便變著法子從國家的“菜籃子”里“偷菜”。據檢察機關指控,2005年底,應國權起意侵吞集團公司參股的溫州菜籃子肉類聯合有限公司(下稱肉聯公司)所經營的白肉運輸業務收入。他召集卓寧初、白方中、胡永林、丁容海等集團公司高管商議,決定將白肉運輸業務從肉聯公司剝離出來,由發展公司參股成立新的運輸公司接手該業務。后經卓寧初等人操作,2006年2月,發展公司出資參與組建了溫州菜籃子安通運輸有限公司(下稱安通運輸公司,其中發展公司占股75%),應國權授意陳國凱擔任安通運輸公司法定代表人。之后,應國權未經有關部門審批,擅自終止了肉聯公司自營的白肉運輸業務,直接由安通運輸公司經營該業務。
經審計,從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30日,安通運輸公司實現凈利潤2000余萬元,其中發展公司應占凈利潤1500余萬元,扣除其中20%的國有股份收益比例,應國權等人貪污侵吞國有資產1200余萬元。
相比之下,蔬菜市場業務量更大,應國權等人自然更不會放過。早在2006年前后,發展公司在取得婁橋一期征地的土地使用權后,開始按照蔬菜交易用途建設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應國權等人就預謀將集團公司下屬蔬菜交易市場的業務轉移到發展公司名下,以侵吞該業務經營收入。2007年間,丁容海、胡永林即以發展公司的名義向蔬菜交易市場內的經營戶收取尚在建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攤位定金共計1000余萬元。此后直到2010年案發,應國權等人采取多種手段,又將集團公司的近7000萬元蔬菜業務收入轉移到發展公司名下予以侵吞。
為使自己的小“菜籃子”發展更快,除直接將國有資產侵吞外,應國權等人還設法將集團公司的公款挪用給發展公司,名曰“輸血”。
2006年至2008年間,應飛杭以每年上繳固定承包費、自籌資金、自負盈虧的方式,承包集團公司下屬的外貿部。其間,為了留住和擴大客戶源,應飛杭向應國權要求挪用集團公司的資金為外貿部先行墊付客戶的出口退稅款2300余萬元,應國權答應并安排王璋進行具體操作。此后,應飛杭又與應國權等人挪用集團公司資金1000萬元,用于營利活動。
此外,應國權父子還與集團公司多名高管一道將3500萬余元公款借給他人做生意,其中2000多萬元至今尚未追回。
應國權的頭腦確實“活絡”,有不少歪點子,早在貪污、挪用公款之前,他就打起了國家工資的主意。
集團公司組建后,一直實行“工效掛鉤”的工資管理模式,由溫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根據公司職工總數、利潤指標完成情況核定公司的工資總額。1998年6月至2007年間,由集團公司總經理應國權決定,副總經理宋宏峰負責指揮,先后擔任財務處處長的陳鏘濤、王璋和擔任人事處處長的胡秀民負責具體執行,在申報“工效掛鉤”時通過將停薪留職人員虛列為在崗職工的方式虛增職工總數,蒙騙勞動、財政等管理部門,騙批工資總額基數,增加可供分配的工資額度。2004年至2007年間,王璋、胡秀民按照應國權的決定,以集團公司名義與其下屬市場內從事運輸的三輪車工簽訂虛假勞動合同,將其虛招為集團公司的臨時工,在申報“工效掛鉤”工資總額時納入職工總數,騙取工資總額基數額度。
經檢察機關查明,1998年至2007年間,集團公司違反國家關于實行“工效掛鉤”的國有企業工資發放的規定,以集團公司名義,在應核定的工資總額額度外,將采取欺騙手段獲得的核定工資額度的資金作為工資列支,由胡秀民負責工資造冊,宋宏峰、陳鏘濤、王璋進行審核、發放,將其中的大部分資金集體私分給集團公司高管及部分中層干部,小部分資金集體私分給職工。經查,1998年至2007年10年間,集團公司偽造騙取工資基數額度資金達11198.54萬元,就這樣,這1.1億余元國有資產竟然被以應國權為首的菜籃子集團公司私分侵吞。
相比動輒貪污、挪用、私分的巨額公款,應國權被檢察機關指控受賄25萬元簡直是“小兒科”,他還厚顏無恥地認為自己算是“廉潔”的。
2005年至2010年間,應國權利用職務便利,在農貿市場攤位安排、水產生意等方面為水產商戶黃建權謀取利益,先后三次收受黃建權現金共25萬元。
另外應國權還貪得無厭吃起“利息差”。菜籃子發展公司的錢畢竟由國有股份和所有股東的私人股份構成的。2010年初,應國權等人擅自先后把2512.5萬元資金借給別人。其中部分資金的實際借款利率是月息3.9%,但公司入賬時才1.2%,應國權等人從中吃利息差。
2010年12月,溫州坊間突然流傳消息:經群眾舉報,應國權落馬了!接著溫州城內開始瘋傳,包括應國權在內的16名菜籃子公司高管先后落網,并牽出相關人員腐敗案,人們無不感到震驚!
2011年12月20日上午,備受關注的溫州菜籃子集團腐敗窩案在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大法庭開庭。一大早,法院周邊道路實行了臨時交通管制,眾人經過法警的安檢后進入法庭。在當天的庭審中,溫州中院開放了一個大型的審判庭,盡管如此,可容納300多人的法庭,依然人滿為患:市民代表、溫州市屬各單位的紀檢組長、犯罪嫌疑人家屬、媒體記者把整個審判庭擠得水泄不通。
這次審判的規模為浙江法院審判史上所罕見:16名被告一字排開,齊刷刷地站在法庭上;溫州市檢察院派出多名檢察官,排成兩排;被告人請的律師陣容更是龐大,共有27名律師,其中不乏溫州律師界大腕級人物,共密密麻麻地擠了三排。陣容如此龐大,讓旁聽者無不刮目相看。溫州跑政法線的幾名老記者發出感嘆:這真是算長見識了!
上午9時30分正式開庭。因涉案人員眾多,審判長確認被告人身份就用了20分鐘,公訴人宣讀起訴書持續45分鐘,起訴書篇幅長達12000余字。預計整個庭審過程將持續3天。據公訴人指控,原溫州菜籃子集團董事長應國權等16名高管的撈錢手段五花八門,涉案金額近4億元。
溫州菜籃子集團高管幾乎被“一網打盡”。除董事長應國權外,還有菜籃子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郭洪遠,原副總經理陳國凱、何永蓮、卓寧初、季紹坤、胡永林、白方中、宋宏峰,原總經理助理王璋、黃奇麗、董克凡,人力資源處原處長胡秀民,財務處原處長陳鏗濤,以及由應國權等個人控股的發展公司總經理丁容海,應國權的兒子、發展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應飛杭,均是出庭的犯罪嫌疑人。
此外,涉案的還有該集團基建處原處長夏賢玉,今年5月,他被泰順縣法院以受賄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沒收其受賄違法所得7萬元。前段時間,涉案的溫州市政府原副秘書長馮鳴、市府辦督查處原處長湯頤和也因濫用職權罪、受賄罪分別受刑。
在庭審中,應國權稱:“我之前受到了威脅,供述不真實。”針對公訴人指控的貪污、挪用公款、私分國有資產、受賄等4項罪名,應國權當庭翻供,說全部不是事實。他甚至多次扯大嗓門,反問公訴人,“你不告訴我,我怎么知道?”“我被紀委抓住1年了,你問我,我問誰?”在法庭上,公訴人建議法庭將應國權的認罪表現、態度記錄下來,作為量刑的考慮。
應飛杭對檢察機關指控的挪用公款犯罪供認不諱。其他被告人雖有不同程度的翻供和異議,但隨著庭審的深入,相互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出來。到最后一天,各自都在庭上表現出悔恨之意。庭審連續進行了四天,其中12月24日的庭審持續到凌晨1點左右才結束,總庭審時間約43小時,成為溫州法院開庭時間最長的一次庭審。法庭宣布將擇日作出判決。
2012年 5月22日,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大法庭座無虛席,萬人矚目的涉案總金額達3.7億余元的溫州菜籃子集團腐敗窩案在這里開庭宣判。
9時30分,隨著審判長“抨!抨!”幾聲敲響法槌,溫州菜籃子集團原董事長應國權等16名被告人被依次帶入大法庭。與一年多前被捕時相比,應國權沒有多大變化,只是顯得有些憔悴。溫州市市屬50余家國有企業負責人、機關干部代表、法院特約監督員、新聞媒體記者、被告人家屬及市民代表等近400人到庭旁聽宣判。在逐一核對被告人身份后,審判長說,本案案情復雜,涉及16名被告人,判決書長達131頁7萬余字,無法在一個上午宣讀完畢,所以今天法庭上只宣讀判決詞。考慮到被告人中多人年邁體弱,無法長時間站立,審判長讓16名被告坐下聽庭,然后開始宣讀判決詞……
法院審理查明,2003年至2010年間,被告人應國權等人利用職務上便利,共同侵吞公共財物數額達2.16億余元。其中,2003年至2006年間,應國權等人為謀取個人私利,商量成立股份制的溫州菜籃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發展公司),并以發展公司為用地主體,利用職務便利,非法侵吞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325畝,價值11578.8萬元。發展公司成立后,應國權等人又以該公司名義參股組建溫州菜籃子安通運輸有限公司、溫州畜禽屠宰加工有限公司,不僅侵吞原屬菜籃子集團參股的溫州菜籃子肉類聯合有限公司的白肉運輸業務,還將肉聯公司解散并侵吞了生豬屠宰業務,分別侵吞國有資產783萬余元和401萬余元。此外,應國權等人還將原屬集團公司的皮碎市場無償變更給發展公司,將蔬菜交易所的業務轉移到發展公司名下,分別侵吞國有資產893萬余元和7975萬余元。
2006年8月至2010年11月間,被告人應國權等人共計挪用集團公司和發展公司3889萬元,分別給被告人應飛杭(應國權之子)承包經營的集團公司下屬的外貿部以及戴某個人用于經營活動。
1998年至2007年12月間,被告人應國權等人為了多發工資、獎金,通過虛增職工人數虛報工資總額基數的方式,騙取工資數額共計11198萬元。其中,大部分資金集體私分給集團公司高管領導層和中層干部,小部分資金集體私分給職工。
2005年至2009年間,被告人應國權利用職務便利,在農貿市場攤位安排、水產生意等方面為水產商戶黃建權謀取利益,先后三次收受黃建權現金共計25萬元,并承諾在婁橋水產市場股份合作等方面給予支持和關照。
法院審理后認為,檢察機關對被告人應國權等人指控的罪名均成立。被告人應國權等人身為國有公司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共同侵吞公共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貪污罪;利用自己或他人的職務便利,共同挪用數額巨大的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其行為已構成挪用公款罪;身為國有公司、企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采取欺騙手段騙取國有資產,違反國家規定,以單位名義將騙取的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私分國有資產罪;應國權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牟取利益或承諾給予利益,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在共同貪污犯罪中,應國權身為國有公司主要負責人,組織、指揮實施貪污犯罪行為,屬于情節特別嚴重,且認罪態度差,依法應予嚴懲。在共同挪用公款犯罪中,應國權是決定者、指揮者,亦系主犯。
最后溫州市中院一審判決結果:以貪污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國有資產罪、受賄罪數罪并罰判處被告人應國權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其他15名被告人分獲有期徒刑十三年至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三年執行不等;同時,追繳各被告人違法所得,并責令其返還財物,退賠損失。
溫州菜籃子集團腐敗窩案的偵查、審理與宣判已落下帷幕。然而,善良的人們不禁發問:這伙貪官為何竟敢明火執仗地“一窩伙”集體腐敗?為何在朗朗乾坤的法治社會如此斗膽地偷梁換柱、明目張膽吞噬國有資產?他們又是怎樣化公為私,從國家的“菜籃子”里將“菜”一步步偷了出來?這給社會和時代都留下了一串沉甸甸的考問!
編輯:靳偉華 jinweihua1014@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