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營養研究所 張 琳 李 垚* 劉紅南 劉 瑩 馮香安 金 芳 索艷麗 呼林林 劉延國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雞蛋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卵磷脂又名磷脂酰膽堿,在西方國家被譽為與蛋白質、維生素并列的 “第三營養素”,在機體脂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卵磷脂能夠改善記憶力,促進大腦發育(Miller,2002)。雞蛋是人們日常膳食中攝取卵磷脂的主要來源,因此,開發高卵磷脂含量的功能型雞蛋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槲皮素又名櫟精,是沙棘總黃酮的主要成分,屬于黃酮類化合物中的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降血脂、調節畜禽脂質代謝等生物學作用。目前國內外研究表明,綠茶酚、兒茶素、大豆黃酮等黃酮類化合物能夠改善磷脂代謝,抑制磷脂氧化,提高磷脂抗氧化能力(Fu 等,2011;Naumov 等,2010),但有關槲皮素在蛋雞上的應用研究仍鮮見報道。本試驗旨在研究沙棘黃酮主要成分之一槲皮素對蛋黃卵磷脂含量的影響,為開發高卵磷脂雞蛋生產提供試驗依據。
1.1 試驗材料 槲皮素購于阿拉丁公司,純度≥97%。海賽蛋雞購自哈爾濱益農禽業。
1.2 試驗設計與日糧組成 將體重和產蛋率相近的29周齡健康海賽蛋雞240只隨機分4組,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10只雞。分別為對照組(基礎日糧)、試驗Ⅰ組(基礎日糧+0.02%槲皮素)、試驗Ⅱ組(基礎日糧+0.04%槲皮素)、試驗Ⅲ組(基礎日糧+0.06%槲皮素)。預試期1周,試驗共8周。日糧配制參考NRC(1994),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1.3 飼養管理 采用密閉式雞舍,3層立體籠養。試驗期白天為自然光照,早晚輔以人工照明,每天恒定光照為16 h,自由采食和飲水,按常規程序進行免疫和雞舍消毒。
1.4 測定指標
1.4.1 蛋黃中粗脂肪、卵磷脂及水分含量的測定每重復收集2枚蛋,4℃保存。用于測定蛋黃中水分、粗脂肪與卵磷脂含量。蛋黃含水量 /%=(蛋黃失重/蛋黃重)×100;蛋黃粗脂肪含量采用乙醚提取法測定;蛋黃卵磷脂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
1.4.2 血清生化指標的測定 試驗結束時每重復隨機選2只雞前腔靜脈采血,離心后制備血清,-20℃保存。血清游離脂肪酸(FFA):化學比色法測定(試劑盒購于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VLDL-C):Friedwald公式法測定;載脂蛋白 B(apo-B)與載脂蛋白 A1(apo-A1):透射比濁法測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磷鎢酸-鎂沉淀法測定(試劑盒購于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胰島素(INS)與雌二醇(E2)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測定(試劑盒購于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測定步驟嚴格按試劑盒說明進行。
1.5 數據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以 “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 17.0軟件One-Way ANOVA進行方差分析,Duncan’s法進行組間多重比較,以P<0.05為差異顯著性判斷標準。
2.1 槲皮素對蛋黃中卵磷脂、粗脂肪及水分含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Ⅱ組蛋黃卵磷脂與粗脂肪含量分別顯著提高19.86%和5.81%(P<0.05),其他各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槲皮素對蛋黃中卵磷脂、粗脂肪及水分含量的影響 %
2.2 槲皮素對蛋雞血清雌二醇和胰島素水平的影響 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Ⅱ組E2含量顯著提高(P<0.05),較對照組高135.43%,試驗Ⅰ組、Ⅱ組INS水平顯著提高(P<0.05),同時試驗Ⅱ組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組(P<0.05)。

表3 槲皮素對蛋雞血清E2、INS水平的影響
2.3 槲皮素對蛋黃卵磷脂相關血脂指標的影響由表4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Ⅰ組血清FFA含量顯著提高41.26%(P<0.05),其他各組無顯著差異 (P>0.05);試驗Ⅱ組的血清VLDL-C、apo-B、apo-A1含量顯著提高(P < 0.05),分別較對照組提高19.66%、26.62%和49.08%,其他各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4 槲皮素對蛋黃卵磷脂相關血脂指標的影響
3.1 槲皮素對蛋黃卵磷脂合成的影響 肝臟合成卵磷脂主要是通過CDP-膽堿與腦磷脂甲基化途徑,CDP-膽堿途徑中起始酶 (ChoK)與限速酶(CCT)的活性與卵磷脂合成量密切相關。CCT存在于細胞溶膠和內質網中,但只有與膜結合的部分具有活性,脂肪酸能夠推動CCT與內質網結合,使CDP-膽堿途徑順利進行(王鏡巖等,2002)。研究發現,大豆黃酮、葛根總黃酮能夠顯著提高小鼠血清游離脂肪酸含量(鄧炳楠等,2012;方升等,2006)。本試驗結果表明,槲皮素能夠顯著提高血清游離脂肪酸含量,這一結果與上述報道一致。大量研究顯示,黃酮類化合物通過調節動物體的內分泌機制,提高血清胰島素與雌二醇含量(弓琴等,2009;Yang等,2000)。此外,胰島素和雌二醇與PC合成途徑關鍵酶活性密切相關。研究顯示,17-β-雌二醇可使胎兔肺胞漿CCT活性增高,而雌二醇、乙烯雌酚(DES)等雌激素可以促進腦磷脂(PE)甲基化生成卵磷脂、增加ChoK的數量。在體外試驗中,胰島素處理肝細胞,對ChoK活性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朱正美,1985)。同時,胰島素可使胰島β細胞內卵磷脂分解代謝的關鍵酶磷脂酶Cγ1發生磷酸化,使其失活,從而抑制卵磷脂分解 (李廣文,2009)。本試驗條件下,三個槲皮素添加組均提高了血清游離脂肪酸、雌二醇和胰島素含量,試驗Ⅱ組卵磷脂含量顯著提高,提示蛋黃卵磷脂含量提高與血清FFA、E2與INS含量提高有關,高劑量槲皮素對蛋黃卵磷脂無顯著影響,可能與雌激素的拮抗作用有關,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活性或抗雌激素活性的雙向作用,主要取決于受試對象本身的激素水平與機體自身狀態,當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時,則與雌激素受體競爭性結合,降低雌激素的生物活性;當內源性雌激素水平較低時,能與受體相結合而表現出雌激素樣作用。由此推測,由于產蛋高峰期蛋雞體內較高的雌激素水平,高劑量槲皮素主要表現出抗雌激素作用。
3.2 槲皮素對蛋黃卵磷脂轉運的影響 蛋禽在產蛋期,肝臟中合成的卵磷脂以VLDL-C與HDLC形式進入血液,apo-B、apo-A1是 VLDL-C、HDL-C主要的載脂蛋白,為其正確組裝所必需。研究發現,主要成分為槲皮素、山奈酚、兒茶素等黃酮類物質的紅桑能夠極顯著升高患有糖尿病大鼠血清中VLDL-C水平,結論顯示,紅桑提取物能夠改善血脂組成,同時對糖尿病有一定治療作用(Ikewuchi等,2011)。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樣作用,同時有研究顯示,VLDL-C的合成與基因轉錄分別受胰島素、雌激素的調控,同時雌激素對apo-B也有一定的影響。HDL-C主要由卵磷脂構成,肝臟合成新生HDL以磷脂和Apo-A1為主。有關黃酮類化合物的大量研究表明,黃酮類化合物對動物的脂質代謝具有調節作用。研究發現,以紫色甘薯中總黃酮飼喂糖尿病癥狀改善后的大鼠,結果表明,高、中等劑量處理組血清HDL-C水平極顯著升高(Jiang等,2011)。apo-A1是 HDL-C 的最主要載脂蛋白,既是卵磷脂-膽固醇酰基轉移酶(LCAT)的激活劑,又是HDL-C的配體,黃酮類化合物能夠上調高密度脂蛋白代謝相關蛋白apo-A1 mRNA的表達。何旭東等(2006)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具有預防大鼠脂質代謝紊亂的作用,試驗結果顯示,處理組血清HDL-C顯著升高,顯著上調apo-A1 mRNA的表達。肝臟apo-A1 mRNA水平顯著增高,促進肝臟合成apo-A1,增加血清apo-A1含量,提高血清HDL-C水平。本試驗條件下,三個槲皮素添加組均升高了血清VLDL-C、apo-B、apo-A1含量,0.04%槲皮素顯著高于對照組,而高劑組未產生顯著影響,可能與雌激素的拮抗作用有關。提示,蛋黃卵磷脂含量的升高與血清VLDLC、apo-B、apo-A1 含量升高有關。
本試驗結果表明,一定劑量的槲皮素可通過提高血清FFA、E2與INS含量升高蛋黃卵磷脂合成中關鍵酶的活性;通過提高血清VLDL-C、apo-B、apo-A1含量升高卵磷脂轉運途徑中脂蛋白含量,進而使蛋黃卵磷脂含量升高。
[1]鄧炳楠,金宏,李培兵,等.大豆異黃酮對游泳小鼠抗疲勞能力的影響[J].營養學報,2012,34(1):55 ~ 63.
[2]方升,楊琨,吳元慶,等.葛根總黃酮及大強度耐力訓練對大鼠體內糖和脂肪代謝的影響[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06,9(2):14 ~ 17.
[3]弓琴,咼于明,袁建敏.大豆黃酮與染料木黃酮對產蛋雞生殖內分泌和蛋品質的影響[J].科學試驗與研究,2009,4:1 ~ 3.
[4]何旭東,吳洪海,樓宜嘉.阿伐他汀伍用大豆異黃酮預防大鼠脂質代謝紊亂的作用[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06,20(5):381 ~ 386.
[5]李廣文.胰島素對胰島β細胞磷脂酶Cγ1及其磷酸化水平表達的影響:[碩士學位論文][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09.
[6]王鏡巖,朱圣庚,徐長法.生物化學(第三版)(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8~272.
[7]朱正美.磷脂酰膽堿的生物合成及調節[J].國外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1985,7(6):274~279.
[8]Fu C,Wang T,Wang Y.Metabonomics study of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 on aging rats inducd by dgalaclose[J].Pharm Biomed Anal,2011,55(5):1067 ~ 1074.
[9]Ikewuchi J C,Onyeike E N,Uwakwe A A,et al.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 of the leaves of Acalypha wikesiana ‘Godseffiana’Muell Arg (Euphorbiaceae)on the hematology,plasma biochemistry and ocular indices of oxiaative seress in adoxan induced diabetic rats[J].Ethnopharma Col,2011,137 (3):1415 ~1424.
[10]Jiang H F,Li H R,Tang C.Effect of purple sweet potato flavonoids on metabolism of glucose and lipids in diabetic rats[J].Zhejiang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2011,40(4):374 ~ 379.
[11]Miller D L.Health benefits of lecithin and choline[J].Cereal Food World,2002,47:178 ~ 184.
[12]Naumov A A,Shatalin Y V,Potselueva M M.Effects of a nanocomplex containing antioxidant,lipid,and amion acid on thermal burn uound surface[J].Bull Exp Biol Med,2010,149(1):62 ~ 66.
[13]Yang X B,Huang Z M,Cao W B,et al.Antidiabetic effect of Oenanthe javanica[J].Acta Pharmacol Sin,2000,21(3):239 ~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