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嵌入式系統工程系 宋文斌
在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中,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必然會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1]。如今,大學畢業生已不再是天之驕子,畢業就意味著面臨失業。用人單位不僅要求畢業生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來勝任工作,同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3]。
根據企業給學院培養人才方面的反饋意見,大致總結以下幾點不足之處:(1)希望學校在育人方面多下功夫,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很多企業用人、選人的首選條件,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就是一個企業的文化;(2)希望學生能正確認識自我,準確地給自己定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3)希望學生具有獨立健康的人格,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長遠的發展觀念,了解舍與得,付出與收獲;(4)希望提高畢業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和抗挫折能力,培養樂觀向上的品質和積極的心態;(5)希望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誠實守信的品質。
面對這種形勢,我們一方面要堅持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一方面要根據社會的需要,改變教育模式,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綜合素質能力結構,以增加學生擇業時的籌碼。
研究和借鑒國際高校經典的學生培養模式,能夠為我國高校學生工作改革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國內外高校在學生工作事務管理理念上存在著不盡相同之處,這也就引起了對于學生工作的方向、方式、側重點、目標等問題上的差異。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中國的教育問題,需要我們結合中國高校的實際情認真思考,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給出適合本土高校學生發展的以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核心的的人才培養思路和方法。CDIO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瑞典皇家工學院、瑞典查爾摩斯工業大學和瑞典林雪平大學共同創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繼承并發展了歐美地區20 多年的工程教育理念,也代表著國際工程教育的最終發展方向,它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四個單詞首字母的組合[4]。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在繼承的基礎上對CDIO理念中國化,調整并增加了部分能力指標,構建了具有東軟特色的TOPCARES-CDIO能力指標體系,提出了TOPCARES-CDIO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并在全院范圍內實施了教育教學改革。學院所提出的 TOPCARES-CDIO 能力指標體系包含8 個一級指標、32個二級指標和110 個三級指標。除了專業能力培養外,還注重學生思維的開放與創新,強調對學生態度與習慣、創新能力、價值觀以及個人職業能力、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能力、責任感的培養,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駕馭社會實踐的能力[5]。
于是,TOPCARES-CDIO教育教學改革應運而生,它是以構想、設計、實施、操作為循環的一體化教學理念,是要用全新的理念來改變教育模式,實現從“以教師單純傳授知識和技術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和實際應用能力”的轉變。因此,要以TOPCARES-CDIO教育教學改革為契機,不但要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其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
歐洲教育學專家齊克林和雷賽爾曾指出,環境因素在完成發展目標與否方面起重要作用。他們認為影響大學生發展的大學環境因素有七個:學校目標、學校規模、師生互動、教學大綱、教學方式、學生團體及學生事務規劃與服務。齊克林的理論認為規劃好大學生的學習環境對幫助學生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正確的素質教育培養目標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和努力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
學院結合TOPCARES-CDIO的改革理念,制定了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的素質教育一體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嵌入式系在通過對企業的走訪和調查后,在學院素質教育人才培養能力體系的基礎上進行了刪減,選擇了適合我系學生發展的若干指標形成了特有的素質教育人才培養能力體系。其中包括7個一級能力指標(T、O、P、C、A、R、E),25個二級能力指標,66個三級能力指標,并根據每一個三級能力指標確定了具體的培養能力指標。各級能力指標之間按照邏輯包含順序和重要度加以組織。一名學生如果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程師,就必須學習專業技術、社會意識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在設立適應專業培養目標的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之外,還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課外實踐教學環節,如SOVO(大學生創業中心)、CO-OP(企業與大學合作項目)教育計劃、專業社團、學習小組、競賽活動等,實現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

圖1 素質教育內容實施計劃

圖2 嵌入式系學生組織一體化結構圖

圖3 用人單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
嵌入式系統工程系在確定素質教育培養方案時,采用了“黑箱法”。將企業和社會的需求作為輸入,在黑箱中進行相應的操作,完成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最終輸出符合TOPCARES-CDIO人才培養標準的、企業和社會認可的優秀畢業生。同時,將學生現階段已具有的知識和能力作為輸入,經過黑箱的處理后,輸出后續的學習應具有的知識和能力,以保證階段性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嵌入式系借鑒了CDIO的課程設置,詳細分析了學生每一學期的學時安排,計算出每一學期絕大多數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學時總數,并以此為指導確定各個學期的素質教育活動總學時安排,以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可以參與到活動中,同時也考慮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活動時間,保障學生可以參與到其他能力的拓展訓練中。嵌入式系統工程系在設定各個學期的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時,本著“隨年級的增高,素質教育活動逐漸減少、專業教育活動逐漸增多”的原則,結合學生在大學不同階段的學時分布與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能力與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大一到大三各個學期的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例如:大一年級第一學期重點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優良學風養成、職業生涯規劃這五項核心教育內容,并在每一項核心教育內容里開展相應的素質教育活動。因為學生接觸的專業知識較少,所以組織的活動主要以素質教育活動為主。隨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上升到一定的層次,大一學年第二學期我們就計劃組織開展C語言程序設計大賽、INTEL趣味機械設計大賽、“金烙鐵”焊接大賽等與專業知識密切相關的活動。在大二年級,我們計劃開展如挑戰杯、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ITAT全國編程大賽和INTEL趣味機械設計大賽等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活動,素質教育活動較大一學年減少很多,約占活動總學時的1/3。大三年級時,重點開展CO-OP教育計劃、SOVO、挑戰杯、電子設計大賽、INTEL趣味機械設計大賽以及專業社團等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活動,素質教育活動只占活動總學時的1/4。大四年級主要開展CO-OP教育計劃、挑戰杯活動,素質教育活動只有以法制教育為主的幾項,活動學時很少。詳細的素質教育內容實施時間見圖1:
一體化課程計劃是CDIO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6]。“一體化課程計劃形成了一個總體效果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教育系統。這個教育系統由明確而相互支持的各種元素的協調構造而成,每一元素都有各自明確的功能,所有的元素共同作用以確保學生達到專業所設定的預期學習效果”。素質教育亦是如此,只有將素質教育所涉及的各個組織、個體融合為一體,形成一套完善的組織機構,才能在充分發揮各級組織的基本作用的同時,達到“1+1>2”的目的。
(1)理論課程體系與實踐課程體系的一體化。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根據應用型本科人才多層次、多元化的能力特點,構建分類設計、分層施教、分步實施、獨立設置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學制安排上,學院在每學年兩個理論教學學期的基礎上,增設了一個為期一個月的實踐學期,使學生將每學年的重點知識貫穿起來,完成一個實際工程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與學的一體化。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做法,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課程內容和實踐項目的設計上注重應用性,體現“做中學”的實踐性教學特點。讓學生在模擬的實踐環境中進行綜合性的技術訓練,在參與生產實踐過程中主動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同步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3)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一體化。傳統的工科學生培養是以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為主線,忽視對學生社會屬性的認知和培養。TOPCARES-CDIO目標體系除了強調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之外,更強調溝通表達、態度與習慣、責任感、價值觀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在課程體系的設置、組織實施方式和管理體制上要綜合考慮,對專業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培養進行一體化的設計。將專業培養目標映射到學生課外的各項素質教育活動中,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
(4)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一體化。采用學習小組、興趣小組、專業社團、SOVO(虛擬公司)等組織形式,將學生以團隊的方式組織起來,學院在實踐場所、評價體系和實踐指導上資金、給予一定的支持,使得學生在這種課內課外一體化研究、實踐的氛圍內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和創新性,通過做中學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各級組織之間的關系見圖2。
(5)校企合作與職業能力一體化。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需要設計工程實踐場所,而職業能力的培養更需要在實際的企業環境中得到鍛煉和培養。自2006以來開始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全面實施在國外大學備受歡迎的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教育計劃,每年選拔優秀學生利用暑期和實踐學期(為期三個月)到企業頂崗實習或到企業做畢業設計(為期10個月),它使優秀學生在大學期間就有機會獲得9~16個月的真正工作經歷,學生不僅能在企業實習和運用所學知識,還能了解企業的運作,獲得職業訓練,學會承擔責任、溝通協作,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為畢業后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崗位的需要做好準備。
以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為例,在實行TOPCARES-CDIO教育教學改革2年后,教學質量管理與保障部關于以下兩方面就能行了實地調查:(1)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整體質量的滿意度;(2)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知識和技能的評價。其中,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整體質量評價與前三次結果相比,選擇“很滿意”比例有所升高,且均為“很滿意”或“比較滿意”。
如圖3,從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知識和技能的評價結果可以看出,有87%的用人單位認為學院畢業生的知識技能水平與其他院校畢業生或有經驗的員工相比,具有很大優勢。這與前三次問卷調查結果相比,有較大的提高。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基于TOPCARES-CDIO理念的就業能力提升策略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必要性。該策略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TOPCARES-CDIO理念運用于就業能力提升方面,為TOPCARES-CDIO教育教學改革下的就業問題開辟出新方向。
基于TOPCARES-CDIO的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理念,轉變了人才培養機制,又強化了實踐育人意識,在開發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提升其就業能力,進而提高就業機會和就業質量。雖然我們的改革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調整與優化,只有不斷的思索、實施、糾正、改善才能真正形成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的素質教育培養方案,才能培養出更多、更高質量的優秀畢業生,從而促進學校的發展,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
[1]王荊.中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程度比較與借鑒[J].中國成人教育, 2007(12):41-42.
[2]柯羽.非專業素質對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J].中國青年研究,2010(7):98-100.
[3]張慧,王宇紅.國內企業對人才素質要求的內容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6):136-138.
[4]Edward F.Crawley, Johan Malmqvist, Soren Ostlund, et al.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 CDIO 培養模式與方法[M].顧佩華,沈民奮,陸小華,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溫濤.基于TOPCARES-CDIO 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11):23-29.
[6]陳樂,王沛民.課程重建:歐洲工程教育改革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