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麗珍
摘 要:文章分析了現在90后高職新生的特點及其入學時容易出現的問題,并據此提出了進行高職新生入學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新生 入學 特點 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7-120-01
新生入學教育是整個大學教育的起點,它既是一項常規性工作,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高職院校招生的特點決定了新生入學教育更為重要。
一、90后高職新生的特點
當下的高職新生已經是90后,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心態各異,在性格、行為方式、人際交往、心理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很多是獨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從小備受各方面關注,這就使得他們大多以自我為中心,自控能力差,做事說話只從自己的利益、需要、立場出發,而不善于換位思考,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但是他們思維獨立,自我意識、自主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個性鮮明張揚,樂于表現自我,早熟老練而又叛逆。
特別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無線通信、互聯網的信息也是瞬息萬變,五花八門的網游、稀奇古怪的新聞、色情內容、網絡犯罪層出不窮,而90后高職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容易癡迷于網絡游戲,受到網絡上低俗的、不健康的信息影響。
二、高職新生入學容易出現的問題
1.理想與現實的失衡。有些高職新生由于高考發揮失常而與理想院校失之交臂,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一定反差;有一些新生對被錄取的專業不滿意,以致存在抱怨;還有一些高職院校的新生與升入普通高校的高中同學比較,容易產生自卑感、失落感。這些情緒的發泄,就會出現和同學相處不融洽,人際關系較差問題,都需要很好地加以引導。
2.奮斗目標缺失。有的新生出于老師和家長的期待,把進入大學作為自己唯一的也是最高的奮斗目標,當跨過了高考這個門檻后,思想上卸下了沉重的包袱, 而大學學習主要靠自覺性而不像高中時有家長老師管教,因此有很多學習意識不強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學生,不知道該干些什么,對前途、對未來一片茫然。加上高校學業壓力相對較小,學生很多業余時間可以利用,而種類繁多的社團活動、網吧對學生的誘惑、對異性交往的渴望等等,都使得高職新生容易陷入奮斗目標缺失。
3.出現環境不適應。現在大部分新生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很多學生在跨入大學之前倍受父母的保護和老師的呵護,從未離開家庭獨立生活;而進入大學經常要獨立處理生活中的絕大部分事務,面對新的環境,生活學習安排難免會顧此失彼、手足無措;而對于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與大城市新環境差距較大,加上學生家庭背景、經濟條件各異,90后學生自我意識強,更容易出現環境不適應。而且大學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與高中完全不同,要求學生“主動式”的學習,出現新生不能適應主動學習專業知識、鍛煉技能及提高素養的“上學”方式。
三、高職新生入學教育策略
1.開設入學教育課程。鑒于90后高職新生的特點以及步入大學容易出現的問題,可以把新生入學教育作為一門課程來開設,系統化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包括學校、專業和就業等情況介紹,學生守則、社團活動、圖書館使用等,在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表現欲,開展宿舍文化、班級文化設計與建設等,把新生入學教育做活,同時增強新生的認同感和歸宿感。
2.引導學生確定職業生涯規劃。相對于普通院校,高職院校應更注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否則他們的三年更容易盲從或虛度,并以此作為就業指導的契入點。目前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僅限于入學時開幾個會難以起到真正指導的作用,也無法達到讓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并為自己設計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計劃。我們可以通過開展相應的主題班會、邀請校企合作企業的主管進校開設講座,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企業需求甚至是具體的崗位要求,進而激發新生對學習的興趣,引發他們對未來的思考及職業方向的選擇。
3.重視第二課堂教育。高職新生的教育,要重視“第二課堂”來開展,如學期初,各社團的納新,團委可以統一納新流程及教育綱要,使社團在宣傳自己的特色的同時達到學院對新生教育的共同目標,另外,在學院組織的迎新晚會以及各系團學組織開展的活動,應該鼓勵大一新生積極參與,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新生在各方面得到鍛煉的同時,能更好的融入學校這個大集體中并實現對學校的認同。
4.心理健康引導教育。90后新生的特點,使其進入大學后各種適應期的矛盾極其容易凸現甚至激化,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所占比重應適當并擇機加大,同時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心理健康講座等簡單教育形式,形式應更加多樣化。其主要內容應該包括:角色轉換、情緒調試、人際關系處理、心理壓力能力、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另外,新生入學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開學的短暫時期進行,在后續的校園文化藝術節、學院運動會、院系班各級組織的各類主題活動中等應持續深入進行,并在教育過程中,避免正面說教以“堵”,特別對于“問題生”,盡量實施迂回教育以實現“疏導”。
參考文獻:
1.黃彬.福建省大學生創業環境的評價[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1(3)
2.曲振國.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天津城市職業學院 天津 300250)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