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胡小平
摘要:電子商務是伴隨著互聯網派生出來的一種新的商業貿易形式,它在提高貿易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等方面都起到了顯著的作用。但是,由于電子商務的交易無國界、虛擬化、對象不確定性等特征,對現有稅制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對傳統稅收征管方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根據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在電子商務稅收制度方面的經驗,為解決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提出政策建議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稅收原則
中圖分類號:F812.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3-0103-02
一、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一)電子商務的定義
電子商務是近年來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型貿易方式,與傳統商務相比,其具有全球性、流動性、隱蔽性、電子化和數字化等特點[1]。
(二) 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的嚴峻性
電子商務的巨大銷售額無疑成為各國政府一筆潛在的稅源。第2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人,互聯網普及率較2010年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截至2011年,網購用戶總規模已經達到1.94億人,網購使用率提升至37.8%,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6.8萬億元人民幣,網絡購物交易額7 735.6億元人民幣。
電子商務已經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來,大家所熟悉的“淘寶網”2009年舉辦的11月11日“光棍節”五折大促銷活動,當日交易額暴增了70%;2010年締造了單日交易額9.36億元的紀錄。2011年官方數據顯示,“淘寶商城”和“淘寶網”單日總交易額達到52億元。香港素有“購物天堂”的美譽,但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提供的數據,2011年9月份香港零售業的總銷售額為31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54億元),平均到每天大約8.47億元,與“淘寶商城”和“淘寶網”的單日交易額52億元相比,也黯然失色。“淘寶商城”和“淘寶網”的日營業額是整個香港零售業的6倍左右。這驚人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了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同時也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盡管大家對于怎么征稅的問題尚未達成一致,但是對電子商務征稅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二、電子商務引發的稅收流失
(一)關稅的流失
網絡空間中,數字化的產品在傳輸過程中不受傳統交易下國家地理疆域的限制,不存在一個有形的通關過程,海關就很難掌握和監控網上交易的事實,從而造成了關稅的流失。
(二)增值稅的流失
增值稅是我國的第一大稅種,也受到了電子商務的沖擊。一方面,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貿易被電子商務所替代,使增值稅的稅基受到侵蝕;另一方面,由于電子商務自身獨有的特點,現行增值稅對其進行監管和征繳面臨種種困難,也造成了稅基的流失。
(三)所得稅的流失
由于網絡交易中的商品、勞務和特許權都是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這就使得所得項目的劃分界限變得模糊,有形商品和服務的范疇很難界定,稅務機關在確定是銷售所得、勞務所得,還是特許權使用費上難度很大,導致課稅對象混亂且難以確認,對所得稅的征管非常不利。
(四)營業稅的流失
在電子商務中,假如交易的一方能被認定是以電子傳輸的方式提供勞務或無形資產給境內貿易方使用時,那么該行為屬于應稅行為,根據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應該繳納營業稅。但是稅務機關在確定具體哪一方應為納稅人,以及收入認定和服務性質認定時都可能因為納稅人故意避稅導致營業稅款的流失。
三、現行稅制在電子商務應用中的困難
(一)納稅義務人和征稅對象難以確認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交易雙方不需要在固定地點注冊登記,只需建立自己的網站,便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商務活動。例如,大型跨國企業利用互聯網在某個國家開展貿易活動時,在很多情況下,它們在該國境內都不需要設立自己的常設機構或辦事處,在這些電子商務經營活動中,如何確定納稅主體和征稅對象,就變得極為復雜。
(二)稅收征管體制問題
首先,電子商務是以數字化信息的形式存在的,信息可以隨時修改且不留痕跡和線索,這就使得稅收征管失去了有效的計稅依據。其次,由于信息加密技術的發展,稅務部門很難掌握納稅人的身份和交易信息,再加上法律對知識產權和隱私權等都有保護,使得稅務部門變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從而使偷逃稅款行為成為可能。
(三)稅收管轄權沖突加劇
目前,世界各國所實行的稅收管轄原則尚未統一;發達國家更傾向于維護自己的居民管轄權,而發展中國家更側重于維護自己的地域管轄權。電子商務的出現和發展使經濟活動(特別是商品和勞務的交易活動)與特定地點的聯系弱化,經營者之間的網上交易不再有任何地域界限,從而使稅收管轄權的界定和協調遇到難題。
(四)跨國電子商務加劇了國際避稅問題
傳統稅法是按照交易標的物的性質和交易形式來劃分所得的性質,由于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產品具有數字化、無紙化的特點,這一規定并不適用。這樣,交易的性質就變得模糊,納稅人可以充分利用各國不同的稅種劃分以及稅率的差別來規避高稅負。電子商務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性質,顯著縮短了交易的時間,跨國公司可以更加輕易的通過轉移定價將產品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等各種成本合理的分布到世界各地,以達到節稅的目的。
四、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國際經驗借鑒
研究制定合理的電子商務稅收政策不僅是為了適應新經濟時代的要求,也是營造公平市場環境的客觀需要。
美國國會通過了《互聯網免稅法案》、《全球電子商務免稅案》,2003年美國總統布什又將《互聯網免稅法案》的有效期延長到2007年11月1日[2]。這一系列政策表明美國已經對電子商務制定了明確的免稅政策。美國之所以堅決主張免稅,是因為美國通過電子商務進行交易的顧客遍布全球,如果全世界對此項交易免稅,美國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在美國聯邦的財政收入中以直接稅(所得稅)為主,直接稅占到了財政收入的90% 以上,因此,電子商務免稅對聯邦政府財政收入的影響微乎其微。
歐盟在研究電子商務稅收政策方面采取了比較保守的態度,在免稅問題上相當慎重,這主要是出于以下兩方面的考慮:(1)歐盟擔心免稅會影響其成員國的財政收入,而社會福利方面的開支是巨大的,政府需要有額外的收入;(2)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大國,是歐盟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果歐盟接受美國提出的全球免稅方案,美國必定是最大的受益者,這樣就助長了對手的競爭優勢。
五、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研究
在我國,提前做好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研究工作尤為重要。必須使我國的電子商務稅收政策既能夠與國際接軌,又能維護和保證國家利益,從而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的健康穩步發展。
(一)稅收原則
在確定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原則時,應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并結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做法來執行。這些原則主要包括:
1.稅收公平原則。確立稅法公平原則的目的在于鼓勵和支持經營者采取電子商務的方式開展貿易,但并不強制經營者必須使用這種交易媒介。
2.稅收中性原則。電子商務在我國才剛剛起步,為了不阻礙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在電子商務的發展初期不應該開征新稅或附加稅,而是要通過對現行稅制進行補充和完善來處理電子商務引發的稅收問題,以起到鼓勵和引導電子商務發展的目的。
3.堅持地域管轄權優先原則。在制定我國的電子商務稅收法律時,我們既要與國際接軌,同時又必須得維護我國的稅收主權和利益。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參與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理論、原則的國際協調工作。按照國際稅收慣例,在維護國家稅收主權和利益的前提條件下,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在稅收管轄權問題上,要實行兩個原則,一是堅持居民管轄權,二是堅持地域管轄權,但是要堅持地域管轄權優先[4]。
(二)建立符合電子商務要求的稅收征管體系
要避免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源流失,就必須建立與電子商務發展相適應的稅收征管體系,就目前而言,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1)加快稅收征管和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2)積極推行電子商務“稅收登記制度”;(3)總結已經運行的“金稅工程” 經驗,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開發、研制具有追蹤統計功能的征稅軟件,為今后對電子商務征稅做好技術上的準備。
(三)調整并完善現行稅制,補充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條款
在現行稅制基礎上,針對電子商務產生的稅收問題,對稅法條款進行相應的修訂、補充和完善,對網上交易暴露出來的征稅對象、征稅范圍、稅目、稅率等方面的問題進行適時的調整。
(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協調,共筑國際稅收新體系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加快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也需要國際稅收協調在國際稅收原則、立法、征管、稽查等方面有更加緊密的合作,以形成更加廣泛的稅收協作網。因此,我國應積極參與電子商務稅收理論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并應站在發展中國家的立場上積極參與國際對話,共同構筑面向21世紀的電子商務國際稅收新體系[5]。
(五)加強人才的培養和職能機構間的合作
在網絡經濟時代,稅收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電子商務與稅收征管,偷逃與堵漏,避稅與反避稅,歸根結底都是技術與人才的競爭。因此,要順應時代潮流,大力培養既熟悉稅收業務知識又懂得電子網絡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使稅收監控走在電子商務的前面。同時,要加強各職能機構的協調與合作,要盡可能地與電信、財政、工商、金融、外貿、海關等部門合作,建立縱向、橫向的信息共享系統,實現多渠道、全方位的監控。
參考文獻:
[1]周曙東.電子商務概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2]王田甜.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研究[D].華北電子大學碩士論文,2011.
[3]邢凱,鹿楹鑫.探析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流失問題[J].財政金融,2011,(2).
[4]胡燕靈,劉慧娟.淺析電子商務環境下稅收征管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1).
[5]向賢敏.現行稅收如何直面電子商務[J].鄭州大學學報,2006,(6).[責任編輯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