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
摘要:藝術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藝術教育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素質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國各高校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藝術教育對當代大學生深層素質的滋養與開發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所難以企及的,更是無法替代的。它就猶如一把“鑰匙”,開啟了培養和提高各方面素質之門,從而促進大學生人格魅力的完善和個人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藝術教育;綜合素質;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3-0295-02
一、藝術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的作用
1.藝術教育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感知習慣。感知是心理素質的基本方面,人離開了感知就一無所獲。實踐證明,藝術教育是讓學生準確地感知藝術作品、深切感受藝術家情趣的過程。如在音樂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在感知的過程中與思維、想像結合,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對事物的感知習慣。美術教學讓學生品評作品,學生必須把色彩知識用于感知中去,并結合主觀色彩來評價方能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去感知作品。
2.藝術教育能培養學生穩定的情緒體驗。“書畫養性”是自古到今形成的共識。在書畫活動中,老師要求學生靜心靜意追求盡善盡美,讓學生直抒胸臆,旨在培養學生穩定的情緒。如,進行篆刻藝術不僅要沉著穩健,還要身臨其境;寫書法作品內要感情洋溢,外要穩如泰山。藝術教育培養了學生的穩定情緒。
3.藝術教育能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書畫磨人”簡單地說明了書畫藝術是培養意志的有力武器。愛好書法的學生意志力頑強,具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品質。自古以來,藝術磨練人的特點注定將每一個藝術愛好者的意志磨練頑強。
二、藝術教育具有增強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的作用
健康主要包括強健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藝術教育能陶冶人的性情,凈化人的心靈,娛樂人的身心,使人消除疲勞、煥發精神,增進健康,促進學習。作為大學生長期參加藝術活動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鑒賞水平,并增進人際交往,促進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通過大量的調查了解到,藝術團的學生很少進行心理輔導,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長期受到藝術的熏陶,形成豁達開朗的性格,比較容易調試自己的心理狀態。在調查中80%的人選擇藝術活動是調節情緒的“良藥”。另外,教育離不開感情,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必須以感情作為橋梁,作為紐帶,才能產生教育的效果。教育不能夠離開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打動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藝術教育的特點不僅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現在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系少了、疏遠了、淡漠了。感情世界的貧乏,會給國民素質帶來很嚴重的損失,所以培養學生健康的豐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
三、藝術教育具有提高和發展創新思維的作用
實踐證明,凡是真正健康和優美的藝術創新作品總是會得到人們的承認和贊譽的。近年來,在現代藝術創新活動中利用新的工具材料創作出健康和優美的藝術作品的事例數不勝數,甚至“化腐朽為神奇,變廢物為寶貝”的事例也屢見不鮮。在迎接新世紀全國藝術大展活動中,吉林省的一位作者利用上千個廢舊易拉罐的材料創作而成的“中國團圓龍”在中國美術館的展出現場引起空前哄動;在浙江萬里學院“人文萬里”、“綠色萬里”系列活動中舉辦的以“環保”為主題的服裝設計大賽上,同學們利用廢舊塑料袋、廢紙板等材料做成的各種服裝,引起了觀眾的極大興趣。2012年【我要上春晚】節目中的民間高人牟國東,將生活廢物變為各式樂器,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有意味的是,這些作品所用的材料都是平時人們的生活垃圾,而它們一旦到了具有藝術眼光和創新思維的人們手中,就變成了精美的藝術作品。它對于觀眾來說,參加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可以感受美的精神享受,同時又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真是一舉兩得,相得益彰。所以,我們認為應該多提倡在當代大學生中進行諸如此類的藝術創新活動,因為它對發展學生的健康和正確的藝術創新思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藝術教育具有發展學生個性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作用
藝術的價值更多地表現為一種自我展示、自我欣賞和自我實現,是一種心靈的享受、情感的慰藉,是精神世界的自我觀照。藝術也有競爭,但是藝術競爭更注重的是才華的展露,而不應該是功利的得失。藝術教育的教學活動都不是單向的、告訴式的,而是師生共同參與、雙向合作的過程其內容豐富多樣,形式靈活多變,氣氛生動活潑。藝術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藝術家,而在于培養學生對藝術的關注、認識和體驗。藝術活動的成果并不要求有多高的水平,而是看重學生的自主參與,看重過程中學生的感悟、體驗和發展狀態。因此,藝術教育對學生的個性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藝術教育對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很多藝術形式(如合唱、合奏、藝術設計等)都需要參與者集體配合、共同協作,才能產生良好效果。在藝術活動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在合作態度、協調能力方面能夠獲得生動的感性的體驗和富有成效的訓練。藝術教育更應該重視過程,而不是結論。英國文化委員會“創造與合作工程”項目的主持者認為,學習的過程就是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過程,培養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過程;就藝術教育來說,是感悟、想像、獲得靈感的過程,也是思考、發現、與他人合作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趙梅. 樹立創新意識 促進中等藝術教育發展[J].鄉音,2008,(10).
[2]黃蘊.蘭藝術教育與創造性思維的發展[J]. 廣西工學院學報,2009,(1).
[3]陳玉.論高校音樂欣賞教學與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長江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