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開
摘要:為了給如何培養同時具有會計專業技能和較高會計英語水平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提供參考建議,為了給我國在國際經濟競爭中取得優勢打下基礎,對我國普通高校會計英語課程的需求導向、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改進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會計英語;應用型;需求導向;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3-0279-02
會計英語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作用日益明顯。隨著中國企業邁向世界,外國企業落戶中國,精通會計英語的會計專業人才顯得十分緊缺。我國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專業課教學,對部分課程先實行外語教材、中文授課,分步到位。美國會計學會下屬的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也曾提出應重視會計專業教育的國際化,強化學生的國際交流性技巧。可見,國內與國外的教育部門與機構對專業外語的教學非常重視。目前,我國普通高校會計專業開設的會計英語課程,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會計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教學定位不準確
各普通高校的會計專業都開設了會計英語課程,但教學定位不夠準確。有的高校把會計英語簡單作為大學英語的延伸,只注重對語言本身的訓練,忽略了學生的就業需求和興趣需求。有的高校甚至將會計英語設置成了選修課,可見并未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并未認識到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如果沒有學過會計英語,會有可能在全球經濟逐步一體化的進程中成為“文盲”,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會大打折扣。
(二)教學手段不足
1.課時少。雖然目前每個普通高校的會計專業都開設了會計英語課程,但是課時較少,個別高校的會計英語課程只有 30學時,而會計英語的課程內容是會計專業各門課程的高度集成,如果課時較少,會導致教學內容還未展開,就已經結束的情況產生。
2.教學設備的使用不夠靈活。未能在視聽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會計英語的積極性。
3.考核方式單一。目前高校對會計英語的考核方式大多只有期末時的筆試和口試兩種,較易忽略學生平時的點滴進步,鼓勵作用相應減弱。
4.教材缺乏適用性。由于條件所限,國外的前沿教材引進困難。國內教材的素材大多陳舊,缺乏吸引力。有的教材適合某類高校的學生,但對于其它高校的學生并不適用。
(三)教學方法單一
1.大班授課不能因材施教。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對會計專業知識的掌握都不盡相同,如果只是采取一套教學計劃、大班授課,會使有的學生覺得知識吸取不足,有的學生則跟不上進度。
2.過度依賴教材內容。目前,許多高校教師由于受多種因素限制,對會計英語課程的講授只是講解教材中的知識,不能及時用多種教學方法補充會計專業實用英語信息,從而使得教學枯燥無味。
二、會計英語教學問題的改進對策
(一)以三維需求為導向對會計英語教學進行重新定位
三維需求導向即學生就業需求導向、學生學習興趣需求導向和課程設置目標導向。以此三維需求導向重新定位會計英語課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會計是經營性的語言,英語是世界首要通用語言,會計英語是國家之間、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從事經濟業務往來所必備的交流工具。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逐步推進,諸多外企進入我國,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會計專業人才也為國外企業所需求。因此,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需求無疑為普通高校會計英語的教學定位提供了新的導向。高校學生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用會計英語來體現所具有的會計專業技能,是當前會計英語教與學所面臨的首要任務。同時,會計英語的教學不應只靠教師的課堂灌輸,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得學生對會計英語的學習感興趣,化解其畏難情緒,所以會計英語的教學也應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導向。普通高校的每一門課程都設置了相應的教學目標。會計英語作為高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是用英語講解的會計專業各門課程知識的高度融合,有助于學生掌握用會計英語處理經濟業務問題、編制英文會計報表的方式、方法,同時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交流素養。
(二)教學手段的改進
1.適當增加會計英語課時。會計英語教學對培養應用型人才起著重要的作用。會計英語教學毫無疑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會計英語的教學必須具有系統性,即在會計專業學生完成了大一、大二的基礎英語的學習之后,從大三上學期開始就應學習會計英語,每學期應不少于40學時。這樣做可以使得教學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對會計英語的學習應一直持續到大三結束。
2.多媒體的運用。多媒體的運用不應只是簡單地把教材的內容復制在課件上面,而應顯示其在會計英語教學中的獨特魅力。多媒體可以給會計英語課堂教學補充大量的視聽信息,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利用與會計專業有關的英文圖片、視頻資料等帶來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可強化學生的聽讀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現實感。
3.錄音工具的使用。可利用課堂教學中的5—10分鐘時間,播放與會計專業知識有關的英文原版錄音。之后,請學生用漢語翻譯所聽內容,對于專業基礎層次較高的學生,可試著進行復述。在少時多次重復播放后,請學生體會自己的每一點進步,增強其自信心,從而使學生由被動聆聽轉為在業余時間,主動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工具進行會計英語的聽力練習。
4.考核方式多樣化。可將考核貫穿于會計英語教學過程的始終,考核不一定就是讓學生答卷子,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互動隨時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如對學生會計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翻譯能力和對課堂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體現評分的公平性,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勵學生學習,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手段和改進教學方法。
5.教材選擇注重適用性。會計英語教材是課程設置目標的直接體現,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在教材的選擇上,應根據各個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如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好且高校條件允許,可采用國外優秀的會計英文原版教材。如學生的英語基礎一般,可采用知識體系較新,且難度適中的國內出版的會計英語教材。應鼓勵會計英語教師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自編教材,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利于教師對會計英語課程內容的透徹把握。
(三)教學方法的改進
1.分層教學法。以了解學生的英語、會計專業知識基礎情況及擬就業單位類型為前提,針對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得不同基礎層次學生的會計英語技能都能得到提高。對于層次的劃分,可采取學生自愿申請加入初、中及高級會計英語教學班級的方法。對于初級層次,教學應立足教材,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和課下復習,教師在課堂上應起主導作用,引領學生對教材中一些疑難的詞語、句子進行翻譯和學習。同時,在課堂上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熟記會計英語術語和一些經濟業務的英文會計處理方法,并對積極發言的同學給予表揚及考核加分。對中級層次的教學,教師可在教材之外適當補充稍具難度的會計英語實踐材料,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于高級層次的教學來說,教師可以逐漸從課堂的主導者轉換為引導者。教師首先可以做指導性的講解,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之后可以通過用用英語討論的方法來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對課文中出現的難點問題,老師要組織學生先進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訓練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最后教師再做總結性的點評。這個階段老師可用全英語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當然也只能用英語來交流討論。
2.案例教學法。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頗受學生喜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配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在會計英語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還能夠寓教學目標于學習樂趣之中,將會計英語的聽、說、讀、寫和分析、解決專業問題的訓練緊密結合起來,鍛煉學生用會計英語來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用會計英語表達的習慣。
3.情景教學法。教師為使學生在模擬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用英語處理基本會計實務的能力,比較適合采用情景式教學法。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英語會計憑證、賬目和會計報表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為學生勝任今后的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也可設計一個特定的環境,讓學生擔任出納、會計及財務經理等角色,使得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鼓勵學生用英語模擬場景對話并完成相應崗位職責。在達到教學目的的過程中,學生也鍛煉了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所應具有的自主性和適應性。教師在情景教學過程中則作為輔助者及觀察者,靈活把握每次完成情景教學任務的時間、難度。
上述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可以綜合運用。
參考文獻:
[1]周桂英.從會計人才的供求現狀看會計專業英語的教學[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9,(11):61.
[2]張寧,韓艷榮,田欣.會計英語教學的“五步”教學法[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7,(7):61.
[責任編輯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