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蕓
摘要:會計分析是以會計核算和報表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采用一系列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分配活動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增長能力狀況等進行分析與評價的經濟管理活動。會計分析的主體包括權益投資人、債權人、經理人員、政府機構和其他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人士。他們出于不同目的使用財務報表,需要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分析程序。
關鍵詞:會計分析;企業財務管理;會計政策;會計估計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3-0138-02
一、會計分析與方法
會計分析是指根據會計核算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的經營過程及其經營成果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會計分析的結果是進行會計預測和會計考核的主要依據。會計分析方法是對單位一定時期的經濟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剖析與評價,及時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缺陷,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在以后的經營活動中進一步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所采用的專門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發現問題、總結經驗、評價業績、改進提高。
會計分析方法包括:
1.定性分析。是指分析人員運用自己的主觀判斷,對企業的資金成本、利潤等方面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它一般適用于缺乏歷史會計資料或其它資料的分析。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調查分析法和經驗分析法。
2.定量分析。是指運用統計技術,考察事物的規定性,從而把握事物性質的一種分析方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時間序列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等。
3.靜態分析。它是對已發生的經濟活動成果,進行綜合性的對比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常用的靜態分析法有:相對數分析法、平均數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結構分析法、因素替換分析法、綜合計算分析法、價值系數分析法等。
4.動態分析。它是對企業正在進行的經濟活動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常用的動態分析有:指數分析法、發展速度分析法、ABC分析法、平均遞增率分析法,季節變動分析法、網絡分析法、移動平均數分析法和費用效益分析法等。
5.預測分析。它是對企業經濟活動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常用的預測方法有:最小損益值分析法、最大損益值分析法、回歸分析法、矩陣分析法、決策樹分析法和馬爾可夫分析法等。
6.經驗分析法。是指分析人員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對企業預測的資料進行分析,并作出評價判斷的一種方法,它的方法有專家意見法、歷史類比法和直覺測定法。
二、會計分析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問題研究
(一)界定關鍵性的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
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評估公司對于一些關鍵性因素與風險的管理成效。而與關鍵性因索有關的交易,其會計處理方式直接影響到會計利潤的表現,因此在會計分析中,分析人員應先界定與關鍵性因素及風險相關的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有哪些,并評估其是否合理。例如,在租賃業務中,出租設備租賃期終了時的殘值估計,直接影響到價格與租賃合同的簽訂,從而正確的估計是一項關鍵性因素,因為殘值多寡直接影響到賬面上的利潤與資產。如果高估了殘值,公司就面臨未來大額沖銷的風險。評估管理當局在重要會計項目上所享有的會計彈性程度,由于各產業的關鍵性因素不同,因此所屬企業在其關鍵性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方法所享有的彈性便有所不同。有的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必須受到會計準則的束縛,有些則具有很大的彈性。銀行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是關鍵性因素之一,對于如何估計壞賬,管理當局卻享有很大的彈性;軟件開發行業也可以自由選擇在哪一個階段將其開發費用資本化??梢姡煌a業因關鍵性因素的不同,管理當局在重要會計處理上所能得到的彈性空間也不相同。若是管理當局在關鍵性因素的會計處理上沒有彈性,則會計信息對于了解該公司實際狀況的幫助就相當有限。相反,如果企業有很大的彈性的話,會計數字就有相當的信息潛力蘊含其中,此時管理當局的誘因與心態就值得深入了解了。
(二)提高對會計分析重要性的認識
企業領導要把會計分析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來認識,在企業中建立科學的會計分析制度,并通過分析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財務管理人員要認識到搞好會計分析是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徑,要努力搞好會計分析,不斷提高分析質量,為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企業應建立科學的會計分析制度。以制度來規范,企業會計分析工作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舉措。盡管一些企業目前已建立了會計分析制度,但還很不健全。在企業中應設立專門的會計分析崗位,配備專門的會計分析人員;應在制度中明確財務分析的目的、任務,明確會計分析人員的目標和責任;應在制度中明確對分析工作質量的要求。不論是方法的選擇,還是指標的確定,企業應有科學和統一的規范,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會計分析要在報表資料齊全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企業財務人員要充分運用多種科學分析方法,為企業提供有理有據,富有說明力和建設性的會計分析報告。要經常深入實際,經過調查,發現經營中的薄弱環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要有的放矢、講求實效、針對性強,反映問題直截了當。加強事前預測分析,提高資金使用效果。企業會計要從以往的事后反映和監督的舊框框中解脫出來,開展事前預測和決策。決策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關系到企業的命運。決策的制定來源于科學的預測。會計人員要用準確的資料、科學的方法做出會計預測,當好企業的參謀。提高財務人員素質,不斷適應會計分析工作的要求。如前所述,企業應設立專門的會計分析崗位,培養專門的會計分析人員,既要注重培養其基本的財務分析能力,以及對內及對外報表等會計分析數據來源合理修正的能力,也要注重培養其綜合分析能力,充分發揮會計分析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三)分析收入與利潤之間的關系
從損益表中的一些數據,檢驗企業獲利能力與經營成果。如以主業利潤除以主業收入,可得出企業的主業利潤率,凡較高的,說明企業的主業有較高創利能力,能抵御經濟波動與市場風險,企業的成本費用低,盈利水平高,經營有方。又如,主業利潤除以總利潤,接近1的,說明公司主營業務的“主體性”;數值遠離1的,就說明企業主營業務缺乏效益;大于1的,說明發生了其他業務、投資收益的虧損或營業外收支不抵。如取流動資產數除流動負債數得出流動比率,從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后除以流動負債得出速動比率,可以分析企業短期的償債能力與變現能力。一般地說,以流動比率接近2,速動比率接近1為宜;以凈利潤分別除以總資產、凈資產、可以得出公司的資產貢獻與凈產收益率,從而反映公司真正的投資價值。利潤操縱是利用了會計應計制的特點,但在較長時間內,有些利潤操縱手段將失去效用,如推遲確認費用必然引起下期費用升高;提前確認收入和利潤就會引起下期收入和利潤降低。因此擴大信息觀察的時間范圍就能縮小利潤操縱的應用空間?,F金流量表是以現金的流入和流出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動態情況,反映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通過現金流量表能夠說明企業一定期間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能夠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能夠分析企業未來獲取現金的能力;也能夠分析企業投資和理財活動對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影響。
(四)基于公司治理的會計分析體系
各利益主體與會計分析會計分析為評價企業的治理提供了相關依據,基于理性生人的假設,各利益主體都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現行經濟環境中,任何一家公司的治理都離不開各利益主體的影響。因此,基于相關利益主體的治理模型,公司會計分析受到以下幾個相關利益主體的影響。(1)股東。股東作為企業的所有者,在制定企業財務目標時所考慮因素也最多,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成為他們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因此,在會計分析時,往往會選擇影響股東利益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兩個指標來體現。我們知道每股收益=凈利潤/普通股數,每股凈資產=股東權益普通股數。每股收益高低反映潛在的經營實績和盈利預測,并且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而每股凈資產因其是用歷史成本計量的,既不反映凈資產的變現價值,也不反映凈資產的產出能力,其高低僅為每股市價提供參照。所以,對于普通股東來講,為了多得眼前利益,就不考慮企業長遠利益。往往在稅后利潤分配中很難做到留存收益和股利分配的合理兼顧,也不關注公司的資產質量,特別是對債權人等其他利益相關者顧及不夠。(2)債權人。債權人雖不直接參與企業經營決策,但企業的興衰成敗直接關系到該債權本金和收益能否如數歸還的問題。所以債權人希望企業保守性經營,只能投資于一些低風險、穩健型的項目或行業,同時要求企業保持良好的資金結構和適當的償債能力。因此,債權人進行會計分析時,往往關注有關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股東和債權人還共同關注企業的獲利能力和長期發展能力。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企業發展能力的指標有銷售增長率、資本累計率、總資產增長率和營業利潤增長率。作為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職工和政府來說,其對公司會計分析的關注程度要低于股東和債權人。(3)職工。職工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其目標是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因此,對職工來說,他們需要的能夠使自己獲得更大收益的企業利潤的保障。(4)政府。在倡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今天,企業發展必須考慮員工就業、國家稅收、資源配置及環境保護等社會因素?;诖?,企業應考慮社會效益,注重企業目標與社會責任的一致性,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該財務目標,既要做到投資者資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員工期望薪金收入最大化,還要滿足政府期望的社會貢獻最大化和公眾期望的社會責任與績效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財政部CPA考試委員會.財務成本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