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摘 要: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在會計領域中得到廣泛的使用,但是由于網絡本身的特點和其自身的缺陷,在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在生成、傳遞和存儲等方面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 使會計信息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因此,如何提高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加強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網絡環境 會計信息質量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7-147-02
會計信息是指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的信息,是對會計主體經濟業務活動中以貨幣計量反映的價值運動的一種客觀表達。其真實性是國家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依據,也是企業外部了解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依據,更是企業內部加強管理、提高競爭力的依據。然而,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在會計領域中得到廣泛的使用,在為會計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同時,由于網絡本身的特點和其自身的缺陷,也使得會計信息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因此,網絡環境下如何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會計信息安全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與傳統經濟條件相比,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發生的變化
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的傳輸和發布方式以及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會計信息的傳輸。傳統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的傳輸不是實時性的,即會計信息的生成和會計信息到達信息使用者的時間不同,結果造成信息使用者得到的會計信息都是歷史性的。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從而保證了會計信息傳輸的實時性和及時性。
2.會計信息的發布。傳統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的發布都是通過有紙化的和分期的形式發布。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的發布更多地表現為在線信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只要在有網絡聯接的地方,就能實時獲取會計信息。
3.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傳統經濟條件下,企業都會定期編制以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的財務會計報表,反映企業過去期間經營成果的會計信息,以滿足報表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網絡環境下,企業的會計信息可以在網上實時披露,會計信息使用者選定不同的需求對象就會披露相關的會計信息,從而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通過網絡獲取會計信息的不同需求。
4.會計信息的載體。傳統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的載體多為紙張。網絡環境下,企業的原始憑證、報表等會計信息都是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在磁性介質上,使會計核算無紙化。
5.會計信息處理的自動化。傳統經濟條件下,企業的每一項經濟業務的記錄都要經歷幾個步驟,從審核到復核,再到手工登記入賬,每一個步驟都是對前面步驟的審查與復核,加大了財會人員的工作量。網絡環境下,原始數據輸入計算機后,后面的步驟都由計算機自動完成,減輕了財會人員的工作量。
6.會計信息的共享。傳統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只能在企業內部使用,不能在企業間共享和流通。網絡環境下,大量的會計信息直接從企業內部或企業外部其他系統獲得,企業實現了會計信息集中管理,由于會計信息來源多樣化,使會計信息在一定范圍共享和流通。
二、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面臨的新問題
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會計作為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會有所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網絡本身的特點和其自身的缺陷,與傳統會計方式比較,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在生成、傳遞和存儲等方面面臨著很多新的問題。
1.網絡安全。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最重要的是要運行安全可靠,快捷方便。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的特征,會計信息在網絡環境下會受到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惡意攻擊、干擾、破壞,造成會計信息泄露、會計信息被篡改,甚至可能導致整個財務系統陷于癱瘓,嚴重威脅著會計信息的安全。
2.硬件配置。網絡由計算機、網絡設備和對應的軟件組成。硬件是計算機各種實體部件和設備的統稱,是整個會計信息系統的物質基礎,如果網絡中的硬件配置不當或硬件故障,會影響會計信息在網絡中的傳輸速度,使會計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嚴重時會導致網絡癱瘓,威脅傳輸的會計信息的完整性,甚至使會計信息丟失,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3.軟件開發和使用。在財務軟件的開發過程中,由于設計人員對會計理論的欠缺致使軟件本身提供的功能與實際需要之間,容易出現一些差距,給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機,引起會計信息的失真。企業在使用財務軟件的過程中,如果未能及時升級軟件補丁,或者安全配置參數設置不當,都會降低軟件安全運行的等級和效率,出現安全漏洞,容易受到外來攻擊破壞,從而給會計工作帶來很大的安全風險。
4.會計信息輸入。財務人員在輸入會計信息時,因為自己的操作失誤,會將不實會計信息錄入到財務系統中去。也有可能出于自己的某種非法目的,將企業重要的會計信息偽造、修改和銷毀,使會計信息失真,給企業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5.會計信息存儲。會計信息以數字化的形式直接存儲在計算機硬盤上,如果不及時或定期備份,一旦出現意外,造成數據丟失或系統被破壞而不能正常工作,會計信息在短時間內就難以恢復。或者由于備份介質沒有保存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中,備份磁盤已經失效了,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6.網絡會計法規。目前,傳統會計理論不適用于網絡實際,網絡會計理論體系尚未建立健全。對于網絡會計的發展,政策和實務層面都尚處于探索之中。雖然近年來財政部出臺了多個有關會計電算化和內控的法規,也實施了《電子簽名法》,但系統性地針對網絡會計的法律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
7.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企業需要大批既熟悉計算機網絡知識和財會知識的,又同時掌握商務知識和法律知識的人才。現有的財務人員的知識構成主要集中在經濟學領域,或僅限于常用的會計軟件的使用,普遍缺乏網絡化概念的信息處理的技能。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因為計算機故障和網絡問題嚴重地制約了會計工作的開展。
8.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網絡環境下,計算機能夠將許多不相容工作的內容自動合并完成,會計信息系統容易形成內部控制隱患。如果不能有效地定義和實施會計崗位的分工和相互監督, 操作人員可越權篡改程序和數據文件, 通過對程序非法改動,導致會計信息不真實、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