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宇
摘 要:貨幣資金作為企業的發動機,如何管理得更加有效,對每個企業都很重要,尤其是貨幣資金持有量大、對財務杠桿依賴程度比較高的企業。傳統審計對貨幣資金管理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完整性、安全性和內部控制有效性方面,對貨幣資金管理的效益性較少涉及,也缺乏相關理論和實務的研究。內部審計的定位是管理加效益,提高貨幣資金效益、提升貨幣資金管理水平是內部審計的職責。文章將財務管理、風險管理與審計實務相結合,就貨幣資金管理審計的內容、方法、技術、評價體系和標準提出思路,以期推進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的開展。
關鍵詞:貨幣資金 效益性 審計
中圖分類號:F820.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7-162-03
一、緒論
1.研究背景和動機。原審計長李金華在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五屆二次理事會上指出:“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應放在經濟增長的質量上,注重管理和效益,為管理層當好參謀和顧問。內部審計要以效益審計和管理審計為主,從效益審計出發,最后落實到管理審計。”講話已過去五年,但效益審計在組織內部審計活動中比重仍不高:在企業僅占8.41%,在非營利性組織僅占0.8%。這種現狀的產生,筆者從自身工作實踐視角分析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內部審計根據審計需求開展審計項目,組織缺乏對效益審計的需求;第二,效益審計實務方面的研究較少,審計人員對效益審計如何開展存在疑惑,對效益審計能取得的效果存在顧慮。審計需求取決于審計效果,審計效果又取決于審計質量,而科學、實用、統一的審計模式是審計項目質量的重要保證。
效益審計的對象是各種組織可利用的資源,范疇很大。本文選擇對企業的貨幣資金管理進行探討,主要考慮:第一,無論組織的形式,貨幣資金都是組織最重要資源之一,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第二,貨幣資金管理受組織差異性影響較小,研究結果的適用范圍廣;第三,貨幣資金管理相對復雜,其效益性審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研究目的和意義。通過研究企業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的內容、方法、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等,初步搭建一套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作業模式,指導審計人員實務操作,保證審計質量;有利于企業了解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的重要性和作用,牽引審計需求;實現內部審計幫助企業提高貨幣資金管理水平、提高貨幣資金管理效益的目標。
目前國內對效益審計重要性研究很豐富,但具體實務方面的研究較少。在重理論、輕實務的環境下,探討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的模式,對推進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促進效益審計實務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二、理論基礎和意義
1.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的理論基礎。(1)效益審計是對一個組織利用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的評價,目的是促進資源的管理者或經營者改進工作,更好地履行受托責任。(2)經濟性是指組織經營活動過程中獲得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及其他成果時所耗費的資源最少。(3)效率性是指組織經營活動過程中投入資源與產出成果之間的對比關系。(4)效果性是指組織從事經營活動時實際取得成果與預期成果之間的對比管理。(5)貨幣資金是指企業的庫存現金、各種形式的銀行存款和銀行本票、銀行匯票。
2.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的意義。內部審計的職能、地位、職責和權力賦予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具有其他任何管理形式都不具備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1)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具有“威懾作用”,可以提升貨幣資金受托管理者對貨幣資金的效益性的關注度,促進其自覺履職。(2)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通過監督貨幣資金管理的全過程,控制貨幣資金管理風險,減少損失,幫助企業實現經營目標。(3)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通過提供咨詢服務,幫助受托管理者發現改善的機會,提出改善建議,提高企業貨幣資金管理效益。(4)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決定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站在企業大局角度進行評價,追求整體效益,避免局部的狹隘性,從而為企業決策者提供高質量信息。
三、目標和內容
1.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目標。除了審計的一般目標外,貨幣資金管理審計有類型審計的具體目標。目標是審計行為的出發點,決定了審計工作的內容。確定目標可以為審計人員提供一個實施審計的框架。筆者認為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的具體目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證實籌資活動經濟,達到預期效果,評估短缺風險程度。短缺風險,是指企業不能及時、足額地籌集到生產經營所需資金。(2)證實貨幣資金周轉經濟、效率高,達到預期效果,評估短缺風險程度。(3)證實閑散資金管理效率高,達到預期效果,評估短缺風險、安全風險和效率風險程度。安全風險主要是指閑散資金管理不善,造成規模縮水;效率風險是指閑散資金獲得的收益低于貸款利率。
2.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內容。要實現審計目標,貨幣資金管理效益性審計應從以下方面著手:籌資活動效益性、貨幣資金周轉效益性和閑散資金管理效益性。
四、具體方法、技術、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
1.籌資活動的效益性審計。籌資活動的效益性審計通過審核籌資規模是否適當、方法是否經濟、資金到位是否及時,評估資金短缺風險,對比標準和預期目標,作出籌資活動效益性評價,根據審計發現提出優化建議。籌資活動的效益性前提是籌資動機的效益性,由于籌資動機屬于企業決策的范疇,其效益性屬于決策效益性的內容。故本文基于籌資動機具有效益性的假設,單純地探討籌資活動的效益性。
(1)籌資規模適當。規模適當的籌資既不會有資金的閑置,也不會因資金的不足影響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評價籌資規模是否適當,以下兩種方法可以采用:
分析復核法——通過對預測籌資規模的過程進行分析、復核,作出籌資規模是否適當的評價。分析復核法的關鍵內容是:分析預測使用信息的準確性,判斷預測依據的可靠性,評估預測技術選擇的適當性,復核結論產生過程是否無誤,審查預測過程的內部控制。
驗證法——采取與籌資計劃不同的方法預測籌資規模,再把兩種不同方法計算的籌資規模進行比較。預測籌資規模的技術有:定性預測法、銷售比率法、資金習性預測法。如果結果差異不大,基本可確認籌資規模基本適當。如果存在較大差異,審計人員應將情況及時反饋籌資計劃編制方,共同分析差異產生原因,為選擇適當的預測技術作出準確的預測提供審計服務。
(2)閑散資金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閑散資金也是資源,通過運營可以創造效益。閑散資金投向必須滿足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條件,條件強度按順序遞減。
評價流動性主要審查轉換響應的時效性和轉換的速度。轉換響應的時效性是指閑散資金只能投向有效期在閑置期內的項目。轉換的速度是指從提出轉換申請到重新轉變為現金所需的時間,適合的轉換時間不會改變轉換響應的時效性。閑散資金投向流動性是根本,不滿足流動性條件不能運營。
安全性的評價主要關注兩方面。第一,資金投向是否安全,關注資金受托方的信用等級。第二,收益背后的風險。閑散資金本身就是防范風險的工具,不適合投向高風險的業務。還有關注收益的不確定性。
收益性的評價指標是閑散資金管理效率。在保證了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應追求收益最大化。
閑散資金管理效率=(閑散資金的利息和利得收入-交易成本)/閑散資金規模
4.評價標準。原審計長李金華曾講過:“績效審計不要受標準束縛。”筆者認為,效益審計評價標準應當量體裁衣,應根據審計對象、審計環境、企業自身情況,根據職業判斷,選擇評價標準,不能一概而論。貨幣資金管理效益審計可選用的標準包括:制定企業自行確定的標準、專業機構研究或指定的標準、公認的實踐標準或最佳實務標準、國家或行業的正式公布的標準、法律法規等。選用標準的原則是:相關性、客觀性、全面性、明確性、權威性、可獲得和計量等。
五、審計時機的選擇
籌資活動的效益性審計最好采取事前審計,即在籌資計劃未執行或執行過程中進行審計,因為審計本身包括對未來情況的分析、預測。籌資活動完成后審計,可以起到優化流程作用,但審計人員發現問題和提出改進建議的意義和價值會打折扣。
貨幣資金周轉效益性和閑散資金效益性審計最好選擇在會計年度中期進行。貨幣資金的效益性是時時的,可以選擇任何時間進行審計,之所以建議在會計年度中期進行審計,主要因為一般這個時期企業對回收貨幣資金比較松懈,貨幣資金持有量較多,貨幣資金支出管理比較寬松,管理風險較大,進行審計效果會比較明顯。
參考文獻:
1.時現.不均衡性我國內部審計發展的顯著特征——基于內部審計調查的結果.中國內部審計,2011(1):32-35
2.董大勝.審計技術方法.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財務成本管理.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中航工業航材院審計部 北京 100095)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