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輝 楊毓芬
百科詞典把體育課定義為它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對學生掌握體育與保健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實現學校體育的目和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又有人從教學手段的視角把體育課定義為是借助各種器械,在室內外場地中以師生的身體活動為主要教學手段的課程。正因為體育課是以師生的肢體運動為主要教學手段,又會借助到各種場地與器材,因此會不可避免地、事先難以預料地發生各種各樣的傷害事故。而體育課上一旦發生傷害事故,事后處理便成為了解決的重要手段,于是往往就造成體育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下降,從而直接導致此類教學內容的減少或消失,進而影響學校體育的發展。為此,意欲和體育教師一起,從法理的視角去審視、去規范體育教學行為,防范風險,進而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全面實現體育課的教學目標。
在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上,我國現行的規定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等。特別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于2010年7月1日生效后,從第38、39和40條對未成年人傷害事故賠償問題作了規定。
基于 《侵權責任法》,體育課上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教育和保護義務程度較其他情況下要高。因為體育課是體育教師按照學校制定的計劃展開的必修課,因而學校應預見可能發生的危險,并應采取合理適當的措施避免危險的發生。同時,對于體育課學生也不存在自由參加、自甘風險的問題,所以,體育課傷害是不存在歸責事由的,或雖然存在歸責事由但不存在因果關系來解決,即傷害是體育本身固有風險造成的,學校已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沒有過錯,對傷害的發生不承擔責任。反之,如果體育教師未盡安全告知義務或違反求助義務等,則是學校過錯。
學生在體育課中出現了傷害事故,第一時間就是救護,這個救護要求體育教師判斷什么情況下只需要自己或校醫處理,什么情況下需要醫療急救。如打急救電話、將學生送往醫院,通知家長等。而后,體育教師還要圍繞傷害事故的主要事實進行自行收集有效證據。
傷害事故主要事實的構成要素包括責任主體、時間、地點、原因、主觀過錯、損害后果六大要素。即誰是真正的責任人;傷害事故是發生在課堂上的什么時候(如當教師在課堂上背對學生時做示范,學生突然嬉鬧而造成傷害。由于學生致害行為的快捷性,對此教師是根本無法預見并制止的。這種在課堂上瞬間發生的快捷性動作,只要沒有明顯地被任課教師發現的 “前奏”,就不應承擔責任。但是,如果學生的行為持續了較長的一段時間,教師應該發現卻沒有發現和制止,那就不能免除責任的);傷害事故是發生教師安排的活動場所還是其他地方;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很多情況下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屬于 “多因一果”,因此應有意識地收集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各方面原因的證據);收集可以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或過錯較小方面的證據;學生受損害后果。
在收集證據時要合法地收集證據,不能為了擺脫責任,隨意取舍,斷章取義,甚至歪曲事實制造假證據以及指使、誘導學生作偽證;收集證據時要盡可能不帶主觀傾向,同時要全方位地收集證據不可忽視每一個細節;收集證據要及時,多數證據存在時效性,隨著時間推移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造成收集困難,或者是證明力降低,甚至消失;要收集最佳證據,如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考勤記錄;體育器械設施;錄音、視頻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等。
富民強國的時代提倡民生體育,這就要求現代學校體育教學承擔起教化育人的教育責任。也就是生命教育所提倡的:基于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促進生命的發展,提升生命的質量。為此,學校體育教學必須引入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是指組織透過計劃、監督、執行對所有的活動和資產,做有效控制或避免其發生意外事件、傷害或損失。其中風險告知便是體育教師從司法和人本的視角必須履行的義務,因為在體育課的傷害事故糾紛的司法實踐中,判斷學校是否有過錯,主要考察體育教師是否履行了告知義務。
為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從三個方面進行告知。一是要告知學生體育課的目的意義作用、對身體形態機能和生理機能的影響、體育活動的常識與知識、學校體育活動場地和器械設施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方法等必要的體育知識。二是要告知學生有關體育課程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項以及體育教學課堂常規等內容。三是要按照教案設計的要求去告知學生課時教學目標、任務和場地器材安排;準備活動方法;身體練習的名稱、動作的要領、重點、難點、學法步驟、要求、易犯錯誤及糾正、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以及易出現的風險及規避措施;如果安排游戲和比賽教學內容,要告知其規則和方法;最后還要告知學生放松整理活動的內容和方法;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
此外,平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民事責任教育,這樣就可以讓他們知道,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知道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有違法行為就要承擔法律后果;發生民事糾紛,要尋求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這樣就能更好地把體育課上的傷害事故降到最低點。
對于體育課堂中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許多專家、老師都談的很多很全,為此,只是從落實體育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提些建議,因為它是風險防范的最終落腳點。
體育教學是在目標統領下實施的,但安全防范是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體育教師要事先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體質特點(包括特異體質學生)、運動能力,而后再根據天氣、場地器材和環境的安全等來設置授課計劃、搭配教學內容、制訂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和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如:在安排教材時,要考慮到適宜的活動強度和難度,并應根據場地設施,盡可能將易出現事故的教材和相對較為安全的教材放在同一節課。
課開始,要使學生明確課目標任務和要求,告知運動中可能發生的危險,指導學生做好一般熱身運動和專門性練習。
課中,教師要按照認知規律、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等原則來開展教學。要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
課結束時,要做好放松整理運動,這對加速疲勞的消除,促進體力的恢復有重要作用;同時要觀察學生的身體狀況,加強醫務監督。
一是要安全合理分配使用場地器材,如:兩個不同教材最好安排在相鄰的地方,一般在互不干擾和相互影響的前提下,場地越集中越好。二是要合理開展分組教學。如:在分組練習時,可打破原始小組,根據學生對動作掌握的程度,將動作較為規范、基本上能獨立完成的同學分在一組;對動作掌握不夠須在保護幫助下才能完成的同學分在另一組。練習時教師應將指導及保護幫助的重點放在相對較差的一組上。不建議同時分組進行體操、投擲等具有危險性的項目,應只安排一組危險性較高的活動且教師應一直在旁指導,不能離開。三要在保護幫助方面下功夫,充分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如:指定體育骨干擔任各小組組長,負責該組的組織紀律和擔任各組保護幫助任務。小組長必須認真負責、身體素質好,在課前應進行簡單的培訓,講解保護幫助的方法,另外要教給學生出現失誤后,應如何自我保護的方法,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保護措施。
一是要督促學生衣著和所帶物品不影響教學安全;二是學習時,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活動狀況,留意周圍環境,督促學生遵守規定,遇違規動作立即制止。如:在分組練習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練習時存在的問題,要巡回指導、糾正錯誤動作,鼓勵學生愉快地鍛煉。在指導一個小組時,應采取視野范圍較為廣闊的合理位置,最好能將其余小組 “盡收眼底”,使個別組織紀律性較差的學生放棄 “不安分”的念頭。三是要全程督導班級活動不得離開,若確實必須離開,離開前必須找同事代為管理。四是要正確處理疲勞和運動損傷,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一方面教師要根據上課的內容提前仔細檢查場地器材,及時清除和維修有安全隱患的器材設施。課結束,要清點器材及檢查設備,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課后教師要及時全面反思,改進教學和管理,提高業務素質,增強應變能力。
[1]王子樸.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不應成為發展的代價.體育教學,2009.3
[2]孫宇平.淺談學生傷害事故與法律責任.體育教學,2009.3
[3]張文國.《侵權責任法》中學生傷害事故賠償責任若干問題探討.中小學管理,2010.10
[4]韓 勇.侵權法視角下的學校體育傷害.體育學刊,2010.11
[5]肖經云,王新蕊.淺析體育課教學中傷害事故及責任認定.體育教學,2009.3
[6]王 娟,孫慶祝.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原因與歸責.中國學校體育,2010.8
[7]張笑世.學生體育傷害事故及其責任分析.中國學校體育,2010.8
[8]楊 軍,閻建華.學校傷害事故的責任分析.體育文化導刊, 2008.11
[9]魏 勇.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研究述評.體育教學,2009.3
[10]韓 勇.體育活動中安全保障義務的判斷標準.體育學刊,2009.12
[11]解立軍.在學生傷害事故中學校應如何收集證據.人民教育,2008.6
[12]陳立春,常立飛.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管理.體育學刊,2010.3
[13]石 巖,侯嬋莉.體育活動風險認知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的理論研究.體育科學,2008.10
[14]劉 紅,石 巖.學校體育活動風險告知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體育與科學,2009.4
[15]王 蔚,嵇明海.體育教學中實施安全措施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學校體育,2009.8
[16]李懷閩.體育教學意外傷害事故的防范和處理.體育教學,2009.7
[17]張大超,徐曉芹.中小學體育課傷害事故特征與應對策略.體育教學,2009.7
[18]閻玉珍.要減少學生傷害事故則要加強學生的民事責任教育.人民教育,20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