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CG、綠幕等技術幾乎是現在3D電影大片的標配,但雷德利·斯科特這位75歲的導演仍然堅持用真人演繹外星人,呈現最真實的人性,這是特效技術做出來的“演員”難以企及的。
《普羅米修斯》無疑是9月最令人期待的影片。33年前,雷德利·斯科特曾執導《異形》,并開創了被后人重復無數次的科幻恐怖片這一經典的影片類型。如今,75歲的斯科特再次執導,帶來了蘊含著他更多人生積淀和感悟的《普羅米修斯》。而影片《異形前傳》的別名,更是引人無數遐想。
重組打碎DNA“創造”地球生命
電影的片名,來自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是泰坦巨神之一。他創造了人類,并且教會了人類很多知識。但是宙斯卻并不那么喜歡人類,他禁止人類用火。于是,普羅米修斯幫助人類盜取了標志著人類走向文明的火種,因此觸怒宙斯。宙斯將他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每天派一只鷹去吃他的肝,又讓他的肝每天重新長上。
《普羅米修斯》以震人心魄的宏大場景拉開了序幕,并暗喻了這個著名的神化故事。被稱為“工程師”的蒼白外星人喝下了一瓶黑色的汁液,隨即引發了痛苦的嘔吐,隨后身體溶解,鏡頭變換間可以看到他的體內DNA被打碎又重組,宛若活細胞演化初期的情形。而外星工程師溶解的身體創造了地球生命,這就是普羅米修斯的寓意。
隨后時間跳躍到2086年,科學家伊麗莎白和查理發現了神秘的巖洞壁畫,畫上的人指向幾顆星星。此畫面據稱在埃及、瑪雅、閃米特、巴比倫等古文明中均有發現,經研究確認為是一幅星象圖,指向遙遠的LV-223星球。他們認為這和人類起源于外星有關,于是前往行星LV233,試圖揭開人類起源的奧秘。而在目的地,隊員們不但發現了巨大的外星建筑,也面臨著諸多始料不及的危險。
“自掘墳墓”的人性探討
本片的一大看點,是《異形前傳》這個噱頭十足的別名。《異形》曾開創了一個讓全世界瘋狂的外星世界。
《異形》共經歷了4部風格迥異的續集后,除了第一部斯科特親自指導的,以及第二部由卡梅隆執導的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肯定外,第三部、第四部,皆毀譽參半。33年后,斯科特的重新執導,將異形又拉回了原點,為影迷還原那個最原汁原味的異形世界。
雖然在《普羅米修斯》中,異形前傳的性質已經被否定了。但是在精神內核上,影片追求對人性探討的本質卻從未偏離。
《異形》四部曲是連貫性極強的故事。故事的最后,雖然人類竭盡所能阻止異形來到地球,但是當她們回到地球時,卻發現這里早已被人類自己毀滅了。《異形4》的結局中,雷普利等人終于回到了地球,不過這時地球上的文明早已毀滅,人類已經不在地球生存了。導演想表達的信息很明確:也許我們真正該擔心的會毀掉地球的那個人不是什么異形,而是人類自己。
而這種對人性的探討也表現在《普羅米修斯》中。科學家瑪麗和查理不惜一切要揭開人類起源的真相,但是真相卻把他們推向了滅頂之災,但是最后,孤身一人的伊麗莎白仍然選擇追尋真相。人類甘愿為尋求真相承受的苦難,就如同普羅米修斯甘愿為人類追求文明而被惡鷹啄肝一樣。七旬的斯科特,在經歷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后,在影片中表達了對人性的肯定。
大量實景拍攝讓特效更真實
而本片的另一大看點,無疑是特效和場景。雖然3D、綠幕等技術,幾乎已經成了現今電影拍攝時的“標配”。但是對于雷德利·斯科特這樣的導演來說,他最鐘愛的仍然是有著無窮魅力的實景拍攝。所以本片中,巨大的石門、蒼茫的外太空星球等很多場景,都是實打實的真實布景。
“就我個人而言,我依然喜歡實景拍攝的方法。”斯科特說,“電腦特效絕對是電影拍攝中的一個利器,但是太過分依賴特效,會使得影片看上會虛假和造作。”在這種觀念下,斯科特在影片中使用了大量布景和實景拍攝。
但是比起當年拍攝《異形》時,相對幽閉的窄小空間和“露臉”機會并不多的異形本尊,《普羅米修斯》的宏大場景決定了斯科特還是要利用現代的攝影技術。最后,影片的特效鏡頭數量飆升到了1300個,直逼超級英雄影片《綠燈俠》。
不過,斯科特的堅持并沒有錯,傳統特效在《普羅米修斯》中,仍是無法代替的。“電腦特效固然是目前的主流技術,但是實景拍攝仍然牢牢地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立體影視教研室主任崔蘊鵬告訴記者。比如拍攝復雜的生物異形,雖然電腦特效能夠將它做出來,但是由于它的結構極其復雜,所以對于目前的CG技術,它的制作難度和花費都是巨大的。而模型和真人特效化妝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而且在表現復雜的人類情感和表情時,還沒有哪個電腦特效能和真人做的一樣好。只有人,才能為一個角色真正地注入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