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標題是新聞的眼睛,是新聞的精華,是受眾識別新聞內容、判斷新聞價值的第一信號。標題的優劣直接決定著讀者的閱讀欲望。當下,新聞已進入讀題時代,這對紙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試以筆者十余年的社會新聞編輯工作經歷,分別從簡潔化、切題化、形象化、趣味化等角度剖析社會新聞標題的語言特征。
【關鍵詞】社會新聞 標題 標題制作
俗話說“看書看皮,看報看題”。新聞標題第一時間沖擊讀者的視覺,對傳播信息、表現主旨、刺激受眾感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新聞標題常被喻為新聞的眼睛。各新聞媒體編輯記者都想盡辦法在標題制作上下功夫,以吸引更多讀者的眼球。
筆者在《亳州晚報》從事社會新聞編輯工作十余年,綜合近期紙媒的發展形勢,筆者以為,新聞事件的發生與報道的時間差越來越短。社會新聞編輯必須創新與傳統相結合,快速地擬出能概括新聞重要內容的標題,盡力打造具有簡潔化、切題化、形象化、趣味化特征的標題。
一、簡潔化
簡潔明快的標題,醒目、順耳、易記、使人一目了然,更易被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受眾所接受。反之,冗長繁瑣的標題只會趕走受眾,使新聞的精華喪失吸引力,失去原本應該具有的生命力和實際作用。
《亳州晚報》曾經刊發《興趣班:誰更感興趣》,其原始標題為《興趣班究竟滿足了誰的興趣》,兩個標題相對比不難發現,前者更加簡短易懂,更能吊起受眾的胃口,而后者則顯得相對缺乏特色。另外一篇,《12355透視孩子的心理問題》被改成《12355為孩子排解“心愁”》,將透視改成排解,將心理問題濃縮成“心愁”,更加簡潔,能起到打動人心的作用。此外,用《交學費冒出個“代收款”》代替《學校為學生添置教輔材料超過了“公示線”》這樣一個較長的標題,明顯避免了拖沓的弊病。
比如,原標題《兜風加油強開溜 “霸王油餐”法難容》改成《加油不付款 開車就跑》,前者使用了“霸王油餐”雖然較形象,但是“法難容”三個字卻太守規矩了。改后的標題不但簡潔了,而且能吸引讀者繼續看下去。還有一篇通訊員寫來的稿件,原標題《六十多歲老人忘了回家路》改成《老漢趕城回家摸錯路》,不僅省去三個字,而且更直接明白。《渴望幫助更多寒門學子改變命運》改成《渴望愛心幫助改變命運》,也達到簡潔化的效果。
二、切題化
切題,講究文要對題,不偏題,不漏題,將文章的主旨或者亮點表現在題目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如果題目有失偏頗,不僅會使重要信息在題目中流失,失去受眾群,還會降低報紙的水準。
比如《因奸情狠心女殺夫》,這個標題本身并沒有問題,但卻少交代了一個重要動態信息,就是“狠心女”受到了什么樣的處罰,而這個動態信息正是受眾急切希望知道的。將其改為《殺夫狠心女被判死緩》,則明確交代了案件最終結果,對全文進行了概括。《為上學,她離家出走》和《農家女離家出走籌學費》兩個標題,使用起來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前者意思模糊,受眾可能會疑惑,為上學為什么就要出走呢?而后一個標題則傳遞一個信息,“出走籌學費”。還有一篇稿件的原標題是《家裝游擊隊亟待規范管理》,這個稿件標題反映的問題范圍太大,而且有標語式、口號式嫌疑,改成《家裝游擊隊出問題它不問》則直截了當,比較切題。
三、形象化
標題僅僅符合邏輯性和新聞性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還需要記者和編輯對抽象出的新聞主題以及關鍵詞進行形象描繪,才會增強感染力。一個形象化標題可視、可感,具有很強的概括性,能夠取悅于讀者,甚至可以提升新聞媒體的文化品位。
2012年1月16日,筆者遇到一篇標題為《電線桿立在小區路中間 多部門互相推諉無人問》的稿件。這篇稿件的標題雖然切題,但是有些拖沓,不夠簡潔。筆者經過考慮,把原標題修改成《七年了,誰來給它挪挪位?——電線桿立在小區路中間,居民行走不便且存在安全隱患,單位之間相互推諉》。這樣一改,稿件反映的問題就形象化了,也能引起讀者的閱讀欲望。
還有一篇民生新聞,原標題《下水管道不通,小區業主與房產公司“動手”鬧至派出所》,雖然把文章內容要素交代得很全面,但是字數太多,很普通。后來,筆者改成《下水道堵了又堵咋就修不好?》稿件反映的問題立即就很形象化了。
標題形象化必須忠實于稿件內容。比如,《新華北路二區內私搭亂建嚴重》,“私搭亂建嚴重”是各個媒體常用的一個標題,換句話說,也是很過時的。若改成《建房搭院 圈地種菜——居民在小區內亂建“雜物房”》,稿件內容則一目了然。
同一篇文章,如果使用《超市迎來“圖書館” 購物學習兩相宜》這個標題,顯得生硬又缺乏吸引力,但換成《“圖書館”走進超市休閑區》,將圖書館擬人化,用一個“走”字點亮了整個標題,生動形象,讀起來也輕松自然。《除草劑“除掉”100多畝玉米秧苗》中,除草劑原本除去的應該是草,標題表明除掉的是玉米秧苗,用這種反差來吸引讀者,遠比《沙土鎮100多畝玉米秧苗中毒枯萎》要有力得多。
四、趣味化
新聞標題趣味化是對新聞標題同類化、簡單化提出的挑戰。筆者認為一個趣味化的標題是作者憑借新聞的敏感性和眼光的穿透力,發掘新聞事實中的新奇點,運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儲備,在標題中加以提煉而成。
一篇反映“光明小區”治理情況有所好轉的新聞稿,仔細斟酌不難發現可以在小區的名稱上做點文章,將標題制作成《光明小區治理初見“光明”》,將小區的名稱和治理結果聯系起來,使之趣味性十足。《探營一元店 掛羊頭賣狗肉》,這個標題中運用了口語化色彩較為濃厚的“掛羊頭賣狗肉”一詞,平添了幾分趣味,也通俗易懂。
趣味化社會新聞標題既能夠運用口語化的語言準確傳遞稿件中重要的信息,又具有趣味性、親和力,適合廣大讀者的需要。比如一篇稿件的原標題《家人重金收買 民警不為所動》對稱,切題,但是若改成《竊賊回家午收 民警抓捕遭遇“糖衣炮彈”》,加上“糖衣炮彈”四個字,趣味性躍然紙上。盡管標題制作的形式、方法、技巧可以求新求變,但新聞標題的制作不能隨心所欲、信馬由韁,新聞標題制作原則必須嚴格遵循。總之,我們要重視做好社會新聞標題制作,把握時機,吸引讀者眼球,揭示新聞內容,傳播信息,留住讀者,尋覓自己的知音,實現自身的價值。□
(作者單位:亳州晚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