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俊 張玉彬
(1深圳市福田外國語高級中學 廣東 深圳 518000;2深圳市福田區教研中心 廣東 深圳 518048)
化學導學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李登俊1張玉彬2
(1深圳市福田外國語高級中學 廣東 深圳 518000;2深圳市福田區教研中心 廣東 深圳 518048)
文章從課堂教學環節、化學導學案的編寫、化學導學模式教學特點幾個方面對化學導學教學模式進行了介紹。
導學式教學;自主學習;導學案
化學導學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化學 “教”與“學”圍繞導學案展開,學生在課內、課外主動構建化學知識,課堂上學生分組展示和接受檢測,并在老師的引導下突破構建中遇到的疑點和難點,實現在預習中主動構建知識基礎,在匯報中提升自信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課堂檢測中鞏固、運用化學知識,在交流研討中提高探究與合作能力。
目前全國各地很多學校實施化學導學式教學,采用的模式雖各有千秋,但基本環節區別不大。深圳市福田外國語高級中學化學組借鑒兄弟學校的經驗,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該校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該校采取的模式是:“35+10”。就是課堂45分鐘分成兩部分,前35分鐘是預習展示和檢測及難點突破,后10分鐘是下節課的預習指導和預習研討。具體時間和環節模式如下圖:

在預習反饋環節的活動主要有:學生表達,主要檢測化學基礎知識學習情況,提升學生的化學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功體驗;板演,主要檢查化學語言(化學式、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等)書寫的熟練程度和規范情況;實驗演示,學生在預習中有的內容要通過實驗來完成,如展示實驗過程,驗證自己的結論,現場采集實驗數據等;作品展示,有的內容需要學生在課外做好自己的作品,如小論文、化學小報、分子模型、幻燈片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作品介紹和展示,讓他們的動腦動手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肯定,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筆試,主要檢查基礎知識理解情況,一般不超過5個選擇題,覆蓋預習的主要內容,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檢測,通過檢測發現預習中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難點突破找準切入點。
針對預習反饋環節學生暴露出的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通過實驗探究、師生討論、組間交流、師生互動、教師講解等形式,幫助學生解決他們懸而未決及模糊不清的問題,并幫助他們理解本課知識的基本運用。
達標檢測環節中主要活動有:學生表達、學生筆試、老師點評等,不同于預習檢測的是所設計的問題重在知識的運用,問題的角度已發生了變化,問題的層次已經提高,主要著眼于運用知識能力的考察。
學生對本節知識條理化,明確本堂課的重點,老師可做適當的補充并完善。
最后10分鐘教師下發下節課的導學案,進行預習方法具體指導,即對每個知識點對應的學習方法提示,然后由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解答疑問,并要求學生把預習向課外延伸,課下繼續探討,形成了課課交叉循環連接的形式。
對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在各環節的細節上有所不同,在教學時要靈活多變。
化學導學案教學的基本抓手是導學案。下面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2(必修)》第2章第2節《化學能與電能》第1課時為例進行簡要地說明。
[學習目標]1.能從宏觀能量轉化的角度描述原電池的概念并說出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運用;2.能從微觀電子流動和電極反應說出原電池原理并寫出電極反應式;3.能記住原電池構成的基本條件并能用所給的材料設計簡單的原電池。
[學習重點]1.能從微觀電子流動和電極反應說出原電池原理并寫出電極反應式;2.能理解原電池構成的基本條件并能用所給的材料設計簡單的原電池。
學習目標具有導向、激勵、調控功能。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有可檢測性,使本節內容的當堂檢測題能夠與之相對應。 學習目標設置的數量以2-4個為宜,不能太多,可在目標中將學生預習中可能會涉及的重、難點以及易錯、易混、易漏等內容作出標注,以使學生預習有的放矢;目標內容應明確具體,而且可操作、能達成,盡量使用“能記住”、“能說出”、“會運用 хх解決 хх問題”等可檢測的行為動詞,并指出重點或難點。
方法指導是教師在導學案上對導學的每個知識點進行學生學習方法建議或推薦。例如對于本節內容,可以提供以下學習方法建議幫助學生完成上面所提出的學習目標:通過回憶上節課的“能量守恒定律”和閱讀本節教材完成學習目標1;通過復習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及鋅和稀硫酸反應實質討論完成學習目標2;通過觀察銅鋅原電池示意圖和小組討論,在完成學習目標2基礎上完成學習目標3。
由一定數量的填空題和選擇題組成,主要引導學生通過預習解決本課的基本問題。例如:原電池閉合回路的形成,外電路電子由___極流出,經導線流向____極;溶液中陽離子向_____極移動,陰離子向___極移動。電子流動方向和電流方向____,銅片起的作用______。
預習導學是化學導學案的基礎部分,它是上節課下發并給予方法指導,本節課學生展示和教師檢測的對象。這部分目的是引導學生預習。
這部分是化學導學案中提示學生,預習遇到困難時的求助點。可能是你學過的知識,也可能是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生活、社會、科技知識。例如本節課可將“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和本質”等已經學過的內容作為知識鏈接。
這部分內容是課堂教學的主線,是化學導學案教學的核心部分。一般由預習情況反饋、難點突破、達標檢測、知識小結等組成。
[預習反饋]預習成果展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試題檢測,設計3-5道選擇題對預習情況進行檢測。
[難點突破]對本節的難點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合作得出結論。例如本節課銅鋅原電池原理展示、構成原電池的條件。
[達標檢測]
以習題的形式對本節課學習內容進行鞏固,試題難度應該比預習反饋試題略大一些。
[知識小結]請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和梳理。
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中,學生預習主要是依托導學案和教材,而在導學案中,老師已明確了具體學習目標,并針對每個目標提出了詳細的預習方法供學生參考使用,因此學生的預習是目標明確,有法可依。不僅如此,在上節課的后10分鐘,老師還對預習進行了方法和內容的重點輔導。再者學生可以在固定的學習小組內進行充分討論,觀點碰撞。因此,這樣的預習非同傳統的課外預習。
在教學中,各種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學生在活動中說、寫、做、議、思、探,人人參與,個個表現,由被動灌輸變為主動學習。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改變了傳統化學教學老師聲嘶力竭,死塞硬灌的狀態。
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中,老師講解很少,主要是引導和評價。教師的導不僅體現在課堂內,更體現在導學案的設計里;不僅體現在活動環節中的引導,更體現在導思、導議、導做等,這種導不是一語道破天機,而是提示尋找天機的方法和途徑,要在導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力得到提升,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體驗到成功感、增強自信心。
在預習反饋環節一般安排一次檢測,目的是檢查預習效果和預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在重、難點突破中更具針對性。而在學習內容結束之時,也有一次課堂檢測,目的是檢查本課的學習目標達成度。兩次檢測的具體要求不同,但最終效果都是為了本節課學習目標的達成。
總之,影響化學導學案教學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會不會學,是不是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是一個由低到高、由弱到強、由慢到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緒,也要克服消極等待的思想,特別要克服不敢放手的保守思想。
1008-0546(2012)03-0004-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