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進
(常州市第一中學 江蘇 常州 213003)
高三化學復習片段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鄧小進
(常州市第一中學 江蘇 常州 213003)
新課改引發了一場教學的變革,觀念不斷更新、方式不斷轉變。基于考情、校情、教情、學情的研究與分析,幾年來我在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積極實踐片段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謂片段教學,即教師選取學生的疑難困惑點、易錯易混點作為教學的重點,設計5到10分鐘的教學片段,引導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素養。片段教學要體現知識性、綜合性、針對性、實效性等特點。本文基于片段教學的實踐與反思,談一下個人的體會與感悟,現概述如下。

設計意圖過氧化鈉是鈉的一種重要化合物,其主要性質由其中負一價的氧來體現,本節課旨在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負一價氧的認識,以便更好的掌握化學反應原理,解決高考中遇到的問題。畫面 畫面說明 視頻、音頻效果及操作說明 教師講解1左上角放一個標識左上角放一個標識:新課程高三復習右上角任選一個化學結構式體現化學特征,以此作為封底。從左自右漸輔出負一價氧的故事,從屏幕下方緩緩升起小標題:存在、被氧化、被還原、自身歧化2存在問題1:畫出過氧化鈉的電子式。Na+[×˙O¨∶×˙O¨∶×˙]2-Na+點擊按紐3從屏幕下方緩緩升起小標題:同學們負一價的氧很有意思,它處在氧的中間價態,所以它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一般體現強氧化性。當它遇到強氧化劑時體現還原性,遇到還原劑時體現氧化性。當遇到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歧化反應,既體現氧化性又體現還原性。點存在則從第一屏到第二屏的切換方式:從屏幕左上角向右下角漸鋪、左上角來源點擊出現答案給出答案很簡單,思考問題的方法很重要,兩個鈉可以提供兩個電子,每個氧缺2個電子,各得一個后還各缺1個達8電子穩定結構。所以兩個氧必須共用一對電子。據此畫出其電子式。點擊被氧化則從第一屏到第三屏的切換方式:從屏幕左上角向右下角漸鋪左上角出現被氧化被氧化問題2: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A.用醋酸溶解碳酸鈣: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 B.碳酸氫銨溶液中加入足量熱的氫氧化鈉溶液:NH4++OH-=NH3↑+H2O C.用氯酸鈉的酸性溶液與H2O2作用制取ClO2:4ClO3-+4H2O2+4H+=4ClO2↑+3O2↑+6H2O D.用硫酸酸化的桔紅色的重鉻酸鉀(K2Cr2O7)溶液與乙醇作用生成乙酸和草綠色三價鉻,可用于檢測是否酒后駕駛:2Cr2O72-+3C2H5OH+16H+→4Cr3++3CH3COOH+11H點擊按紐(主頁)返回點擊出現答案同學們在判斷離子方程式正誤時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前后元素是否守恒,很容易漏選C,造成失分,如果您對負一價的氧有深刻認識,它會幫助你解決問題。此時的雙氧水中負一價的氧遇到了強氧化性的酸性氯酸鉀。它要體現還原性,導致其化合價降低變為0價的氧。所以前面8個負一價的氧后面生成的氧氣應該為4個,所以C錯誤。
案例1:負一價氧的故事

被還原問題3:請寫出過氧化氫和硫化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H++H2O2+S2-=S↓+2H2O 4點擊按紐(主頁)返回同上出現被還原點擊出現答案本題中硫離子具有強還原性。當負一價的氧遇到其時體現氧化性。書寫方程式的一般方法,首先判斷反應物和生成物。硫離子被氧化為硫單質。負一價的氧被還原為負二價,應該為氫氧根或者為水,此時要看周圍的環境。因為雙氧水一般處在酸性環境中比較穩定,所以判斷生成物為水。如何根據三大守恒配平。自身歧化問題4:寫出過氧化鈉和水,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反應。談一談你是如何理解的?52Na2O2+4H2O=4NaOH+O2 2Na2O2+2CO2=2NaCO3+O2點擊按紐(主頁)返回左上角自身歧化點擊出現答案當負一價的氧遇到遇到水時水中的氫為最高價態不能被氧化,水中的氧為負二價和負一價的氧間無中間價態。此時負一價的氧只能發生歧化反應,其中一個變為負二價,一個變為0價。所以把該反應看著過氧化鈉,首先分為氧化鈉和氧氣,如何氧化鈉和水生成氫氧化鈉。同樣過氧化鈉遇到二氧化碳可作同樣思考。
PPT做成的化學教學課件能夠具有強大的靈活性、交互性和生成性,并且兼具直觀性和趣味性;課堂上隨時可以使用,課后也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案例2:碳酸鈉的制備(侯氏制堿法)

以問題為主線引發工業生產的過程,本片段可設計的問題有:①原料的選擇(鈉離子選擇便宜的原料氯化鈉,碳酸氫根離子利用空氣中二氧化碳和堿(氨水)反應制得);②反應的原理;③試劑添加的先后順序(先通二氧化碳還是氨氣);④循環使用的物質;⑤二氧化碳、氨氣的來源等。通過本片段教學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碳酸鈉的制備過程(知識發生、變化的過程),有效地展開了學生思維的過程,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案例3:防倒吸的原理及裝置
師:(我先提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來思考一下,為什么會出現倒吸現象?
生:內部壓強減小導致的。
師:好!怎么預防呢?
生:可以不接觸,可以在導管上接倒扣的漏斗。
師:能舉個例子嗎?
生:制備乙酸乙酯的實驗導管不接觸液面,氨氣的尾氣處理用了倒扣的漏斗。
師:倒扣的漏斗用了什么原理?
生:增大接觸面積,使倒吸困難。
師:還有什么儀器可以增大接觸面積?
生:干燥管。
師:不接觸會導致氣體泄漏,引起污染,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氨氣的防倒吸中可以用四氯化碳使氣體不直接接觸水。
師:非常好,退一步講如果已經倒吸了怎么辦?
生:可以加裝安全瓶。
師:誰來總結下防倒吸的方法。
生:1.不接觸;2.增大接觸面積使倒吸困難;3.加裝安全瓶。
師:給出部分防倒吸裝置,讓學生感悟。
通過師生共同摸索,找到產生問題的根源,然后去解決問題。通過互動式教學片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有序思維能力,同時能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因為只有有了信心才能產生行動,有了行動才能發現和解決問題。
案例4:漂白性知識
化學上的漂白性是針對有機色素的。而漂白的方式又有多種,學生經常會概念不清,我們可以采取片段教學,讓學生先想象如果水中有有色的物質你怎么使水褪色。這時候有人會提到把有色物質撈走,或者利用化學物質與有色物質發生反應變成無色等。此時再講解活性炭的吸附、強氧化劑的漂白、二氧化硫針對品紅的化合就順利成章。同時還可以告訴學生,強氧化性對對手沒有選擇性,而化合不是誰和誰都可以的。此時可以講清二氧化硫漂白品紅的好景不長。通過這個片段教學讓學生知道化學和生活是相通的,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拓展思維角度。
案例5:等同處理在化學中的應用
(1)已知硫酸溶液的濃度越大密度也越大,40%的硫酸溶液和50%的硫酸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以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45%(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本題可以考慮先等質量混合得到45%的硫酸,然后再把多余的50%的硫酸混進去,此時利用平均思想得出結果應該大于45%。
(2)一密閉容器中充入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氣體,保持容器體積不變充入二氧化氮,平衡后二氧化氮的體積分數( )(變大、變小或者不變)。
直接考慮二氧化氮增加,平衡正向移動四氧化二氮也增加,不太好判斷。可以考慮先將二氧化氮放在別的容器中可以達到和原容器中等效的平衡。再把它壓入原容器中,如果不移動體積分數不變,但此時壓強變大,平衡正向移動,二氧化氮的體積分數變小。
在化學的很多問題中,我們要得到一個結果,而利用題目所給的過程很困難的時候,可以考慮選擇不同的過程,往往得到結果要容易的多。
案例5:中心原子雜化軌道的理解
在學生已有對原子軌道認識的基礎上,給出三個例子:氨氣、三氟化硼、二氧化碳。電子對帶負電出現相互排斥同學們都能接受,而排斥之后的空間構型可以想象,而簡單的原子軌道對接很顯然不能解釋。這時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同學們發揮想象力。最后得出三種軌道雜化方式順理成章。然后再判斷某些分子或離子中心原子的雜化軌道方式也變得很輕松。這種片段教學適用于化學中的好多理論和公式(如碰撞理論、克拉貝龍方程等)。直接灌輸給學生好像節約了時間,但往往多次講解學生還不能理解,事倍功半。而讓學生體驗思維的過程,自己得出一些想法不僅教學效果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思維品質和能力。
筆者連續四年在高三,不同內容、多種呈現方式的教學片段在不斷累積和改進中。片段教學遵循短小精悍、自成一體、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片段教學在實踐中摸索前行,在反思中不斷完善。
傳統高三化學教學分為三輪,一輪重雙基,二輪專題復習,三輪綜合卷訓練。而新高考模式下課時大量減少但教學內容卻有所增加。要完成三輪復習已經不可能,所以在課改之初很多地方提出課時不夠的問題。那么在新高考形勢下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大膽改革,筆者所在學校近幾年高考都是采用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即一輪復習的同時就增加綜合卷的訓練。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及時介入片段教學,近幾年我校的高考A級率達到75%,B級率達95%。片段教學讓課堂增添了變數和活力,不僅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片段教學有效地幫助學生二次建構知識,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片段教學豐富了教學的形式,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有大大的提高。
(1)短小精悍,以小見大
片段教學本身是一個微型的課題,切入口小,每個教學片段都涉及到學習最核心的問題,都指向學生學習中的疑難點,讓學生短時間就能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在收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也樹立了信心。
(2)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片段教學可以針對一個知識點,可以針對一個思維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可以幫助學生對方法的體悟。豐富的內容,呈現形式的多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3)重在參與,貴在引導
應試教育的最大問題是追尋結果的時候忽略了精彩的過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和理解,導致學生遇到問題時無從下手,有序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而片段教學側重于發現問題的本源,重視教學的過程。如案例4中漂白性的問題,如果教師僅僅是講解有這么3種漂白的類型,學生很容易遺忘,但片段中換了一種思路,教師恰當引導,給學生思考和創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得出漂白可能的方法,然后對號入座,這種知識是建立在學生的元認知的基礎之上,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悟,不易遺忘。
(4)隨機介入,靈活運用
片段教學具有相對完整性和獨立性,所以可以選擇在復習中突出重點,也可以在綜合卷講解中遇到問題及時插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同時還可以將PPT提供給學生課余時間自主學習。如碰到學生對雜化軌道認識不充分我可以立即介入案例5幫助其學習。學生頭腦中的片段多了之后必然對知識和方法認識深刻,當碰到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借鑒不同的教學片段。
(1)講練結合,內容完整
片段教學除了內容少、時間短之外,與一個專題復習沒有什么區別,它是濃縮的精華。設計教學片段時要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要明確本片段的重難點,還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環節如情境誘導、情緒疏導、思維引導、當堂訓導等一個都不能少。
(2)收放自如,合情合理
片段教學的引入,不能唐突,要合情合理。在片段教學的過程中要進行提煉,用其中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片段教學不需要面面俱到,不能過度擴展,但要讓學生吃透其中的精髓,使其久久回味。
(3)慎重選擇,及時調整
每節課根據需要插入教學片段。教者首先要對自己設計的教學片段加以研究,預先知道其可能達到的教學目的,然后根據學生的學情,再結合本節課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片段。隨著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對于同一個難點可以通過呈現方式、例題的選擇等來調整片段設計。當學生對片段已經比較熟悉的時候解題時遇到要用到的教學片段只需要點一點(如案例6)。總之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不斷創新利用片段教學。
片段教學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首先切入的點是否被學生需要,設計的片段能否被學生接受。這就需要課前、課中及課后多和學生溝通,而新課改下化學學科地位的變化,導致師生課后交流時間越來越少;再有片段教學還缺少系統的研究,如片段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對比研究;片段與片段之間的關聯還需要作進一步分析;片段教學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還需進一步調查研究。片段教學是一節課的亮點,教師需要不斷研究,開發更多、更好的教學片段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教學片段如同電影的畫面,更容易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的插入式教學一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增效減負的教改目的。
1008-0546(2012)03-0052-04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