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琴紅
(江蘇省泰興中學 江蘇 泰興 225400)
所謂“雙主”教學模式,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簡稱“雙主”)的教學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以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雙主”教學模式將以教師教為主和以學生學為主的教學設計模式有機結合,避免了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滿堂灌”或“盲目學”的現象,優化了教學過程,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下面以“氯氣與水反應及氯水成分的探究”為例,說明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如何構建“雙主”教學模式,促進有效課堂教學。
1.理解氯氣與水的反應,了解氯水的不穩定性及氯水可用來漂白殺菌的原因。
2.通過對“新制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新制氯水的性質”的探究過程,體驗由實驗探究事實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科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對自己的化學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的能力。
3.關注氯氣及含氯化合物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 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氯氣在生產、生活實際中的應用,采用“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等環節組織學習活動。 進行多樣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實驗,在實驗中培養觀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究意識。
[引入] 觀看影像資料:自來水的生產過程。
設計意圖:設置情境,引入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導入是一堂課關鍵,好的導入能先聲奪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立即投入到良好的學習氛圍中。
[交流討論]“氯氣能用于自來水消毒”,為什么?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并鼓勵學生通過交流討論進行溝通和交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猜想]猜想①氯氣能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氣能殺滅水中的細菌;猜想②氯氣能與水反應,反應后的某種生成物能殺滅水中的細菌;猜想③“猜想①”和“猜想②”兼而有之。
說明:學生經過交流討論后,只得出了猜想①和猜想②;猜想③是在教師的點撥下得出。
[實驗探究]設計實驗證明氯氣能與水反應?
(提示:若Cl2能與水反應,則溶液的組成和性質一定會發生變化。 )
[演示實驗]利用電導率傳感器(圖1)和pH 傳感器(圖2)進行實驗探究,證明氯氣能與水反應。

圖1

圖2
[實驗現象]將氯氣不斷通入水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黃綠色;溶液的導電能力增強;溶液的pH 變小。
[實驗結論]氯氣通入水中“溶解”和“反應”兼而有之,溶解于水的氯氣部分能與水反應。
設計意圖: 教師將傳感技術引入化學演示實驗,可以優化實驗教學手段, 促使學生了解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分析推理]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
[學生練習] 寫出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設計意圖:用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理論分析推理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全體學生參與寫出方程式,是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又調動了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閱讀課本]小結HClO 的化學性質。
[投影] HClO 的化學性質
1.極弱酸,比碳酸還弱。
2.強氧化性,能用于殺菌消毒和漂白。
3.不穩定,易分解。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從閱讀中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小組討論]新制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
設計意圖:主體參與的小組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交流思想,并通過分析、比較、綜合、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在小組討論中,教師發揮了引導作用,成為合作者、參與者。
[小組匯報] 三種分子:H2O、Cl2、HClO; 四種離子:H+、Cl-、ClO-、OH-(少量)。
[分組實驗] 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實驗探究新制氯中含有H+、Cl-。
學生分組實驗藥品與儀器:新制氯水、AgNO3溶液、NaHCO3粉末、鐵粉、藍色石蕊試紙、玻璃棒、滴管、表面皿、試管4 支。
設計意圖:本實驗事先不組織學生討論,由學生自己根據提供的藥品和儀器設計實驗方案,并自己動手完成實驗, 本分組實驗也能反映學之間動手能力的差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匯報交流, 提出問題] 藍色石蕊試紙為什么會褪色?使藍色石蕊試紙褪色的是Cl2的作用還是HClO 的作用?
[實驗探究] 設計實驗探究新制氯水能使有色物質漂白是Cl2的作用還是HClO 的作用。 (裝置見圖3)

圖3
設計意圖:由觀察到的異常現象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高漲。
[知識介紹]美人蕉葉子變白:氯氣污染信號。
[生活小竅門] 自來水不適宜直接放入金魚池中養魚。 因為自來水一般是用氯氣來殺菌消毒的,而氯氣等物質對金魚的生長不利,所以自來水最好用盆裝著在陽光下曬一二天后,再用來養魚。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讓學生體驗到化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練習與實踐]
1.自來水可以用氯氣消毒。 某學生用這種自來水配制下列物質的溶液,不會產生明顯藥品變質的是( )
A.NaOH B.FeCl2
C.NaHCO3D.AlCl3
2.礦泉水目前已成為人們常用的飲料,市場上有些不法商販為牟取暴利,用自來水冒充礦泉水出售,為辨別真假,可用下列的一種化學試劑來鑒別,該試劑是 ( )
A.酚酞試液 B.氯化鋇溶液
C.氫氧化鈉溶液 D.硝酸銀溶液
設計意圖:當堂訓練有利于學生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也是減負增效的有效途徑。
[歸納小結]
1.氯氣能與水反應:Cl2+H2O?H++Cl-+HClO
2.新制的氯水中含的三種分子、四種離子。(注意:新制氯水與久置氯水成分的區別)
3.HClO 的三個重要性質。
設計意圖:歸納小結點明了知識體系,老師和學生共同回顧,在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何在新課程實驗中演繹出更多精彩、互動、有效的課堂,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深思的問題。 本節課以促進有效課堂教學為理念,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即“雙主”教學模式),教師是引導者,設計師,設計時突出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編排上盡可能做到“學習內容問題化,問題情境真實化,解決問題自主化”,將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化于無形之中,學生是學習主體,學生在質疑中學習、討論中提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 學生從一系列活動中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認識科學發展的規律、了解化學常識,開拓視野,體會化學的重要貢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胡安華.“氯氣的生產原理”的探究教學實踐和反思[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