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鳳
(江蘇省沛縣中學,江蘇 沛縣 221600)
對于高中物理教材中的“3-3”、“3-4”、“3-5”3個選修模塊,江蘇省高考只要求學生選修其中的2個.2011年的《考試說明》中,3個模塊全是Ⅰ級要求,該要求的具體含義是:對所列知識要了解其內容及含義,并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2011年的江蘇省物理高考卷選修部分的試題應該說是緊扣《考試說明》的,但相當一部分考生反映選修模塊的試題不好做,通過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主要是主觀認識和復習教學上存在問題.
很多學生對如何學習選修模塊知識的認識不到位,認為要求低,概念性的東西多,“記記背背”就可以了.Ⅰ級要求并不是沒有能力要求,“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就是能力要求.這里以2011年江蘇高考物理卷選修模塊“3-3”和“3-4”中的試題卷為例來分析說明.
例1.(江蘇高考試題“3-3”第1題).如圖1所示,一演示用的“永動機”轉輪由5根輕桿和轉軸構成,輕桿的末端裝有形狀記憶合金制成的葉片,輕推轉輪后,進入熱水的葉片因伸展面“劃水”,推動轉輪轉動.離開熱水后,葉片形狀迅速恢復,轉輪因此能較長時間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轉輪依靠自身慣性轉動,不需要消耗外界能量.
(B)轉輪轉動所需能量來自形狀記憶合金自身.
(C)轉動的葉片不斷攪動熱水,水溫升高.
(D)葉片在熱水中吸收的熱量一定大于在空氣中釋放的熱量.

圖1
例2.(江蘇高考試題“3-4”第1題).如圖2所示,沿平直鐵路線有間距相等的3座鐵塔A、B和C.假想有一列車沿AC方向以接近光速行駛,當鐵塔B發(fā)出一個閃光,列車上的觀測者測得A、C兩鐵塔被照亮的順序是
(A)同時被照亮.
(B)A先被照亮.
(C)C先被照亮.
(D)無法判斷.

圖2
分析:例1考查的是“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命題背景是演示用“永動機”,“永動機”不永動,試題要求學生能用學習過的知識去解釋有關現(xiàn)象,成功解題需要將“現(xiàn)象”(轉輪的轉動)與“知識”(能的轉化和守恒)正確的結合.
例2考查的是狹義相對論中“同時的相對性”,教材上是這樣來說明該問題的:……一輛飛快勻速行駛的火車,車中央的光源發(fā)出了一個閃光,閃光照到了車廂的前壁和后壁.車上的觀察者認為兩個事件是同時的.車下的觀察者認為閃光先到達后壁,后到達前壁……
與教材上的問題相比,試題將觀察者和光源的位置調換了一下,問題的實質并沒改變,雖是能力考查,但要求并不高.可那些平時學習只靠“記記背背”而不注重真正理解的學生就要失分了.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兩道題目都很注重能力的考查,如果只是記住一些基本概念,不理解相關的物理原理,是不可能成功解題的.這兩題都很好的體現(xiàn)了《考試說明》中的“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這一要求,也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這樣的高考試題,對學生的平時學習有很好的導向作用,即學習選修模塊的知識,不能只靠記憶,同樣要重在理解.
由于新教材使用的時間較短,不少物理教師對于這一部分知識,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全成熟的復習體系和方法,每年的《考試說明》在部分知識點上還有微調,這些都容易使教師在復習該部分知識時思路上出現(xiàn)偏差。另外,在復習教材及教輔用書中也存在習題老化、內容過深或過淺、新型題目數(shù)量不足的問題.
(1)教師和學生要認真學習每年的《考試說明》,把握住其中的細微變化,在復習教學中一定要做到全面、細致,不留死角.
(2)教師要緊扣《考試說明》,精選、精編習題,扎實地搞好選修模塊知識的復習教學.
這方面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現(xiàn)舉一例說明.
例3.(2011年江蘇南通調研卷試題).2011年4月17日,我國首架殲—20隱形戰(zhàn)機再次成功試飛,

圖3
其最大飛行速度可以達到2馬赫(即2倍音速).如圖3所示,隱形飛機外形設計采用多棱折面,同時表面還采用吸波涂料,使被反射的雷達信號盡可能弱,從而達到隱身的目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戰(zhàn)機采用了隱形技術,不能反射電磁波,因此用肉眼看不到.
(B)涂料隱形技術利用了干涉原理,對某些波段的電磁波,涂料膜前后表面反射波相互抵消.
(C)戰(zhàn)機速度超過音速,不能用超聲波雷達來探測.
(D)當敵機靠近時,戰(zhàn)機攜帶的雷達接收反射波的頻率小于發(fā)射頻率.
分析:該題考查了波的反射、傳播、干涉和多普勒效應等眾多知識點,像上面的高考試題一樣,同樣注重能力的考查.結合隱形飛機設置的4個選項,令人拍案叫絕,與前面的例1確有異曲同工之處.此外,以殲-20隱形戰(zhàn)機為背景命題,題目還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我國在國防科技方面的前沿成果,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利用這樣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和進行復習教學,何愁學生能力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