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曹錫山、崔靈 編輯_趙澤瀛

近年來,中國食品界出現了一個奇特現象:在人們不經意間,廣東省吳川市的月餅業“異軍突起”。其產值連年遞增,2008年達4億元人民幣,2011年更是達到了12.5億元人民幣。吳川不僅有200多家月餅企業,更重要的是涌現出了近十家龍頭企業以及多個響當當的月餅品牌,如金九、福海、南方月等,其月餅規格多樣,餡料品種以數十計,風味獨具,令人耳目一新,而其中,尤以祖傳秘方的“金腿五仁”大月餅最為出名,不僅外形獨特,每個從重量1公斤到3公斤不等,甚至有超過7.5公斤的大月餅,而“香酥可口,不油膩”等風味在中國更是獨一無二,贏得了廣大顧客的交口贊譽和專業人士的好評,產品熱銷世界各地華人社區,其中粵港澳、東南亞人尤為喜愛。2010年,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吳川首個“中國月餅之鄉”的牌匾,來自粵西小城的這艘中國月餅航母以嶄新的面目閃亮登場,引起了世人廣泛關注,這一現象被業界稱為“吳川現象”。
那么,“吳川月餅”這樣一個地處偏僻,缺乏經濟支撐的地方品牌為什么能夠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崛起,并且蜚聲中國食品界呢?筆者認為吳川月餅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在于牢牢貫徹科學發展觀,打好了吳川月餅發展的五張牌,即觀念牌、政策牌、質量牌、文化牌、宣傳牌。
首先,革新觀念是根本,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每一輪經濟飛躍,無一不是思想解放的結果。上世紀80年代的“吳川模式”就是解放思想的歷史產物?!爸袊鸾q之鄉”“中國塑料鞋之鄉”“中國建筑之鄉”等榮譽稱號就是那個時代發展的深深印記,但在今天,放眼整個廣東,吳川在社會經濟發展各個發面與全省發達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如何找準突破口,實現吳川經濟的再次騰飛,2010年吳川市政府遠赴浙江 “取經”,通過考察開闊了視野,看到了差距,明確了目標方向,要做“中國大月餅”。縱觀國內縣域經濟發展,要把產業做大做強,一定要有全國響當當的產業品牌或地域標記。中山有燈飾,順德有家具,吳川有什么?月餅!這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月餅之鄉。

吳川經濟發展突破口的最佳選擇是月餅,現在是月餅產業發展的最好時機。月餅產業發展定位要高,目標要明確。抓基礎,抓品牌,抓規模,捷足發展,就有先機。如何做大做強月餅產業?只有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才可以,比如在吳川市區規劃一個工業園,籌建中國食品產業基地,將月餅廠家全部搬進去,建成集約化的生產基地。然后,以月餅為龍頭,打造食品產業基地。通過幾年的努力,月餅生產、研發、包裝、原材料供應、機械、展銷、運輸等,形成一個產業,形成一個基地。
其次,政策是關鍵,沒有規劃談不上發展,沒有定位搞不好基地,沒有產業談不上立市。吳川市制定各種產業政策,全力護航月餅產業發展。
為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吳川市搶抓歷史機遇期,在產業發展、基地建設、發展目標、品牌創建等各方面制定了科學合理產業發展規劃。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月餅產業作為吳川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政府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相結合,強化產業發展中的主導力,在資金、土地以及應用等方面給予相應扶持,整合科技資源、促進產學研合作,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產業健康發展。堅持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把食品產業基地作為月餅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引導企業向基地集聚,合理規劃布局關聯項目。食品基地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效能服務”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月餅產業集群化、規模化、標準化、鏈式化發展。堅持品牌引領,創新突破。依托龍頭企業,培育和創建自主品牌,以品牌建設促企業創新,以品牌建設促產業升級,以品牌建設促基地發展。
近年來,吳川月餅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效益,但不容忽視的是,吳川月餅還處于產業化的初級階段。月餅大戶們“散兵游勇”式的作業方式存在著信息不靈、服務不暢及效益低、成本高的弊端,或者造成月餅資源的閑置和浪費。這種各自為戰的發展模式,很難在市場上形成價格優勢和品牌優勢。吳川業內的有識之士也感覺到,唯有企業聯合,創建月餅協會,組團發展,才能贏得更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誰來充當領頭雁呢?吳川月餅行業龍頭企業一一金九,它的低調和務實是出名的。但是,當團結月餅企業 ,共謀吳川月餅發展大計的任務擺在面前時,這個低調的企業不再低調,金九總經理鄭日康積極地站出來,擔任了吳川月餅行業協會會長。鄭日康說,做企業可以低調,但是做行業就不能再低調了。在企業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要將吳川月餅的品牌做大做強,必須團結起來。
2009年9月7日,吳川市月餅行業協會宣告成立。協會成立以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職能作用,通過開展名企、名店、名師、名點的認定,組織月餅企業參加全國各類競賽活動,在廣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成立相應的協會,開展行業自律、舉辦美食節慶等相關活動。把吳川月餅企業凝聚起來,整合月餅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使得各企業逐步走上產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的生產道路。

吳川月餅講求質量,注重品牌建設。努力實施“三名”(名師、名點、名店)戰略,以“名師”創“名點”,以“名點”揚“名店”,品牌發展意識得到極大強化,市月餅企業多次參加全國、省、湛江市舉辦的月餅大賽、烘焙大賽以及文化節、美食節,每次都能以用料考究、制作嚴謹、工藝精細、地方特色鮮明、色香味俱全而獲得各種殊榮。吳川月餅先后獲得了“中國著名品牌”“中國質量500強”等稱號。還先后涌現出“金九”“南方月”“福海”“雙金龍”“金源”等眾多品牌產品。這些大型龍頭企業帶動中等規模企業的整合與聯動,以鄉情為紐帶、以特色為靈魂、以品牌為旗幟、以管理為基礎,按照政府引導、改造創新、市場運作、企業為主的發展原則,總結提高、推陳出新、博采眾長,用政府給予政策優惠扶持,行業協會牽頭組織,品牌企業積極參與的方式,迅速打造以民營資本為主體的吳川月餅的航母級集團公司,推動了吳川月餅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第三,產品質量是核心,是發展好月餅產業的先決條件。吳川月餅之所以品質好,廣受歡迎,根源在吳川人用心造月餅,造好月餅。在選料、制作工藝、制作規范上,都精益求精,其專致度令人起敬。吳川月餅屬廣式月餅,但吳川月餅又有自己的傳統配方,特殊的制作工藝,無論是以前全程手工制作還是進入工業化時代,為保證吳川月餅的獨特品質,烘焙前的生產工藝流程還是全部采用傳統手工操作。這是吳川月餅制作最大的特色。廣式月餅的特點是皮薄、餡大。但吳川人更是把月餅,尤其是大月餅的皮餡比列做到極致,為2:8,而一般廣式月餅皮餡比列為3:7。
制作工藝上,吳川月餅的制作工藝,代代相傳下來,已日臻成熟和精細。制作環節有二十幾項之多,每個環節都有嚴格要求,每個環節都聚集了數百年制餅師傅的經驗和心血。其中揉捏、搓擦、攪拌等特殊手法及配料、肉類腌制、烘烤等工藝都是吳川月餅的獨特之處。各環節要求做到嚴謹、細致,力度要求把握到恰到好處。
制作規范上。目前,吳川市大多數月餅生產企業通過了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或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取得了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嚴格按照月餅質量標準進行生產,確保了產品質量,使消費者吃到更加新鮮、衛生和安全的月餅。
第四,文化是基礎,一個地方有特產,必定有這個特產的歷史和文化。吳川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文優勢明顯。吳川月餅的文化蘊含著深厚的地方文化,包括歷史、習俗、傳說,以及吳川人的精神。吳川月餅歷史悠久,起源于800年前南宋時期皇上恩賜吳頤的“帝賜肉”。清代,吳川人制月餅、吃月餅已開始興盛。當時吳川的縣城在吳陽鎮,鎮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糕餅鋪,這些糕餅作坊,中秋時期臨時多請伙計,趕做月餅。八月初一開始,大大小小的餅鋪便爭相開爐制餅,一直忙碌到八月十五。晚清時期,吳川人制作月餅的名氣已至極盛,當時廣東下四府最出名的制餅師傅,均為吳陽人。
依江臨海的吳川人素來大方,重親情,講友情,喜歡饋贈。在吳川人眼里,富親戚接濟窮親戚是天經地義的事,無論是雞鴨魚肉還是柴米油鹽,都可以送,特別是在節氣,更是要互相饋贈,都認為這樣才有人情味,大月餅自然而然成為了吳川人中秋饋贈的最好禮品。改革開放以來,大批吳川人走四方、創大業。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中秋佳節收到家鄉的大月餅,倍感親切。在外面結識新朋友,用家鄉生產的月餅送人,覺得體面,吳川在外的人們將吳川大月餅的“好看、好吃、夠體面”推向各地,使之口口相傳,聲明在外,拉大吳川大月餅的供求。吳川人這種獨特的地域文化,讓吳川月餅獲得發展空間,而吳川大月餅銷售范圍也越來越廣,在全國大部分城市里,可以看到吳川大月餅獨特的身影。吳川大月餅甚至出現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人民大會堂。
古語說:“酒好不怕巷子深。”但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早已是“酒好也怕巷子深”。如何讓更多的國內外消費者認識、了解吳川月餅文化,喜愛吳川月餅,這是吳川發展月餅產業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難題,有計劃、有目的地宣傳已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吳川人認識到要想做大吳川月餅產業,必須要有大的視野,大的氣魄和大的手筆,在宣傳上要有大的舉措,搭建大的平臺。2010年9月14日,經中國烹飪協會專家組的認真評審,吳川市喜獲“中國月餅之鄉”稱號,命名“中國月餅之鄉”在全國還是第一次。并且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中國月餅節將連續3屆在“中國月餅之鄉”吳川舉行。
有了“中國月餅之鄉”這個金字招牌和平臺,吳川月餅開始高歌猛進,聲動四方,通過各種形式的美食節、大獎賽、聯合辦節等活動宣揚吳川月餅,吳川月餅的影響力顯著擴大,知名度和美譽度極大提升,吳川月餅美食品牌全面打響。形成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媒體傳播、互相協作”的良好合作氛圍。吳川月餅開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