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建良
美國人投票選總統,全世界跟著看熱鬧。媒體自然不會錯過這熱鬧的機會,各國報紙編輯們想盡辦法設計出吸引讀者眼球的版面。于是,便出現了一些非常有特點的版面。
2012年11月6日是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由于時差關系,菲律賓2012年11月7日報紙截稿的時候,美國的點票結果尚未出爐。究竟誰是下屆美國總統還是個謎。
在菲律賓馬加智出版的《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頭版設計了一個很特殊的版面:報頭下移,讓出報紙的最上方位置報道美國大選。編輯做了一個通欄標題:民意調查機構調查結果奧巴馬獲勝。通欄標題的左下方是紅藍兩色的民意調查結果線段圖表,藍色代表奧巴馬,紅色代表羅姆尼,各項指標均顯示奧巴馬獲勝。線段圖表的下方是一張奧巴馬充滿活力、面帶笑容、迎著朝陽晨跑的照片。選舉結果未揭曉,什么結果都有可能出現,為了對沖高調報道奧巴馬可能獲勝的風險,編輯在奧巴馬照片的“對面”,直接擺放了一張投票日前一天,即11月5日出版的《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頭版版面,那個版面上整版一張羅姆尼拉票的照片,壓圖大字標題“我要贏了”。右上角還有羅姆尼伸出大拇指的一只胳膊(見圖1)。
把已出版的報紙版面作為圖片使用,從而實現“一版兩報”報道同一新聞的形態,以表達編輯對同一新聞的不同觀點,這種形式非常少見,也算是圖片使用的一種創新。整個版面特殊的地方不僅僅在“報中有報”,也在下移的報頭仿佛是被抱在文章之中,形成了“文抱報頭”的特殊“景觀”。

圖1圖1:《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

圖2圖2:《公共報·里斯本版》。

圖3圖3:瑞士《每日導報》。

圖4圖4:《費城每日新聞》。
讀圖時代,在進行重大題材,尤其是像美國總統大選揭曉這樣重大題材新聞報道的時候,在頭版不使用照片而使用漫畫的報紙,堪稱鳳毛麟角。
2012年11月8日,在瑞士蘇黎世出版的《每日導報》(Tages-Anzeiger),頭版頭條就是一張標題為《總統選舉》(Prasidentschaftswahl)的漫畫作品,而且編輯給出了通欄版面,足見對其重視程度。這幅漫畫是根據奧巴馬在民主黨設在芝加哥總部等待選舉結果的現場,支持者們得知奧巴馬獲勝之后向空中噴射彩花歡慶勝利的情景所畫的。笑逐顏開的奧巴馬在飛舞的彩花中接受支持者祝賀的照片,被11月8日出版的許多報紙發在頭版。比如,在葡萄牙里斯本出版的《公共報·里斯本版》(Público - Lisbon Edition)頭版,報頭位置也讓給了這幅照片,報頭徽標直接壓在照片上。為了盡量不破壞照片的結構完整,保持原有的風貌,編輯們把報眉與報頭徽標分離開來,放在了天頭線上方(見圖2)。瑞士《每日導報》卻選擇了漫畫家根據這一情節創作而成的漫畫《總統選舉》。漫畫中的奧巴馬張開雙臂,在雪花般飄落的彩花中眉開眼笑地迎接連任總統的勝利。
漫畫中的亮點不在奧巴馬的笑容,而在奧巴馬腋下的兩片汗漬。右腋下的汗漬面積小一點,旁邊寫著“做了什么”(was getan ist);左腋下汗漬面積大一點,旁邊寫著“還有什么是需要做的”(was noch zu tun ist)。以兩片汗漬面積的大小來生動、形象、有趣地提醒奧巴馬,雖然連任成功,但是任重道遠,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需要做。在漫畫下面,編輯加了一段很正面的文字說明,肯定了奧巴馬“是最合適的人選”。漫畫說明的下面是一行通欄大標題:“幸運的是,奧巴馬贏得了世界(見圖3)”(Zum Glück für die Welt hat Obama gesiegt)。
一般來說,報紙上漫畫所占的版面不會很大,且不會用在頭版頭條。像瑞士《每日導報》這樣在頭版頭條通欄使用一張漫畫的情景,十分罕見。
《每日導報》創立于1893年,是瑞士一份全國性德語報紙,也是一份大型的政治日報,不但在瑞士德語區,甚至在全瑞士都有很大影響力。這份報紙版面設計上的突出特點就是在頭版頻繁使用漫畫。該報在2009年曾廣招天下設計人才,對報紙版面設計改版投標,許多主打照片牌的設計均遭淘汰。在頭版使用漫畫報道重大新聞已經成為該報的風格和特點。就連倫敦奧運會開幕式這樣的視覺盛宴般的重大新聞,該報依然不用照片只用漫畫。

圖5圖5:瑞典《Dagens Nyheter》。

圖6圖6:2012年11月5日至11月7日,《今日美國》報頭徽標的變化。
這里所說的攝影漫畫,是指用兩張以上圖片“PS”成的具有漫畫特點的新圖片。2012年11月8日,在美國費城出版的《費城每日新聞》(Philadelphia Daily News)頭版,整版就是一張“攝影漫畫”。代表著在總統競選中敗北的共和黨的大紅底色上,是一頭代表著共和黨的大象形象。大象的鼻子“握著”一把小鏡子,正在照自己的臉。大字標題做得也頗下工夫:反白字“脾氣暴躁的老黨”(GRUMPY OLD PARTY),三個單詞分三行排列,每個單詞的首字母用黃顏色特別標出,三個黃色大寫字母“GOP”恰好是“共和黨”的英文縮寫。這樣一來,標題就成了“脾氣暴躁的老黨——共和黨”。大標題下黃色標題字意是:該改變一下形象了。美國編輯玩起文字游戲來,也是很有水平的(見圖4)。
這是一幅典型的政治漫畫,相當于一篇政治評論,但它有自己的特點:用形象來說明問題,容易吸引讀者。它抓住最核心的政治問題用形象加以突出,使讀者在很短時間就能接受到最核心的新聞內容。攝影政治漫畫的最大特點是新聞性和時效性強,這一點不遜色于新聞照片。攝影政治漫畫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借助具體的形象來反映抽象的政治內容,把抽象的政治形象化,也易于讀者理解和接受。
2012年11月7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出版的《Dagens Nyheter》報,頭版主圖是一個巨大的阿拉伯數字“5”,筆畫中填充的是美國國旗圖案。文字大標題是“總統最嚴峻的挑戰”,下面配以五個圓形小圖,形似省略號,依次是伊朗精神領袖講話的頭像、美國華爾街建筑外景、正在手術的醫務人員、頭戴安全帽的工人、“9·11”雙子塔被撞情景。五個小圖,形象地概括了美國將要面臨的五大難題:伊朗問題、財政問題、醫療問題、就業問題和安全問題。這個版面在提醒成功連任的奧巴馬總統,未來4年的挑戰是嚴峻的(見圖5)。
與眾不同的也有美國報紙,比如《今日美國》(USA Today)。隨著美國大選的進程,該報報頭徽標也在“變臉”。這是該報自2012年9月13日改版以來最明顯的變化,那就是報頭徽標不固定,沒有重大新聞的時候是個藍色實心圓,有重大新聞的時候徽標會根據新聞內容而做相應的變化。比如2012年11月5日,距離投票日僅剩一天,該報報頭徽標保持原狀,頭版頭條通欄標題內容是兩位候選人“在搖擺州:48%對48%”,民調顯示,打個平手;2012年11月6日是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對美國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天報頭徽標實心圓里就畫了一個反白對勾,形象地提示讀者:該填寫選票了。要聞標題:對美國來說這是“決定性的一天”;11月7日,選舉結果揭曉,報頭藍色實心圓里加了許多白色五星,讓讀者聯想到美國國旗的一部分,而藍色恰好又是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的顏色,配合著通欄大字標題“奧巴馬的勝利”,這個徽標也包含了這是美國的勝利的含義。而報頭的左邊以及下方的要聞導讀,也設計成了紅白相間的條狀,使得整個報頭、報眼、報眉區域,形成了美國國旗圖案(見圖6)。
徽標的變化,大概算作《今日美國》改版后的又一大創舉——開發出報頭的新聞價值和閱讀價值。不過,這一創舉對美編提出了極高要求。這一變化的最大好處就是便于讀者閱讀:沒時間的,看一眼報頭便知道當天最重要新聞;稍有一點時間的,可以進一步閱讀要聞圖片;有時間的,可以仔細閱讀文字和轉版內容。問題是這種變化會不會給人報頭不夠嚴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