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吳湘韓
(作者是中國青年報社編委、特別報道部主任)
中國新聞名專欄、《中國青年報》“今日出擊”欄目在采編過程中堅持“六不原則”:1)不撕裂社會傷口。2)不增加社會焦慮。3)不擴大階層裂痕。4)不加劇社會對立情緒。5)不做“一葉而知秋”的推論或全稱判斷。6)不低俗。
“今日出擊”是《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部2009年6月創辦的,目前已成為特別報道版的品牌欄目。欄目專門刊登記者獨立調查稿件,為嚴格意義上的調查性報道,并開辟了“特別追蹤”作為二級欄目進行追蹤報道。
2010年12月1日至3日,連續3天,3個整版,“今日出擊”對王鵬被跨省追捕事件進行了系列報道。可以說,王鵬事件報道,是很典型的特別報道,很典型的“今日出擊”,其間既有快速反應的現場、動態,也有縱深的分析、評論,從這組報道可以看出“今日出擊”這一重大輿論監督報道專題欄目的慣有堅持——“獨立調查,開掘真相,擔當責任,影響今天”。
如果說”今日出擊”有特立獨行的品格,與特別報道部采編人員秉持該欄目的價值取向,記者堅持獨立調查,編輯堅持客觀立場有關。
中國目前既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轉型期、改革攻堅期。改革攻堅面臨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會以不同的新聞事件顯現。深入挖掘有典型意義的新聞事件,分析背后的原因,建設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是主流媒體的責任和使命。
在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迅速,網絡謠言“繁殖”和生長也很快。此外,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還不能適應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為逃避責任總是遮蔽真相。開掘真相,是“今日出擊”滿足公眾知情權的責任和使命。也只有開掘真相,公開真相,公眾參與監督政府才有條件和可能。
作為一家主流媒體的輿論監督欄目,理所當然要有社會擔當,強化輿論引導和社會責任意識。對可能撕裂社會傷口,增加社會焦慮的選題寧肯放棄。采編人員在選題、采訪、編輯等環節,增強彌合傷口、減輕焦慮的意識。
采編過程中堅持“六不原則”:1)不撕裂社會傷口。2)不增加社會焦慮。3)不擴大階層裂痕。4)不加劇社會對立情緒。5)不做“一葉而知秋”的推論或全稱判斷。6)不低俗。我們不做強奸等刑事案件選題,對深圳聯防隊員強奸案我們沒有關注、報道,我們認為這是一般的刑事案件,也涉及個人隱私。我們曾經做過影響很大的貴州公職人員奸淫幼女案,因為涉及到公職人員,他們是媒體重點監督對象。
“影響今天”就是選取有積極社會意義的樣本事件,做有影響力的報道,積極干預社會,推動具體問題解決或制度變革,從而推動社會進程。
一是呵護高考錄取公平,推動高考政策調整。
近年來,高考作弊、加分造假、錄取暗道、冒名頂替等事件不斷發生,嚴重損害了高考公平公正,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也是我們報道的重點。
二是呼喚就業機會公平,推動公考制度完善。
我們通過報道公務員考錄或事業單位招聘中遭遇的不公平事件,維護青年上升渠道的公平公正。
三是維護司法公信力,推動社會法治進程。
截至2011年11月30日,“今日出擊”刊出140余期。堅持了正確的輿論導向,較好地發揮了疏導公眾情緒、輿論監督作用,社會反響很大。許多報道不僅被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等數十家網站首頁轉載,而且被都市報轉載,大大擴大了報道影響力,形成良性循環。我們接到的投訴電話中,有上海大城市的農民工,有內蒙古大草原的牧民,也有偏遠山區的農民。
在網絡時代,“今日出擊”的影響為何這么大?公信力決定影響力。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在“圍脖”、個人空間、論壇、博客發表消息。這些信息也增加了傳統媒體的新聞線索來源。但這些信息真真假假,可信度不高。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的還是傳統媒體根據這些線索采寫的報道,因為傳統媒體的公信力比較強,“今日出擊”的報道都是記者一線調查、反復求證的事實,客觀平衡,在讀者心中有很強的公信力。
該欄目選題“三堅持”:堅持選取有樣本意義、涉及公共利益的大事件,盡量不做極端個案的選題;堅持選取有人文價值、有思想含量的選題,放棄偶發的自然或突發性事件報道;堅持嚴肅、重大的選題價值取向,避免低俗、媚俗。
該欄目采編各個環節貫徹理性和建設性的思想,不把個人的情緒、個人的評論帶入調查性報道中,注重建設性意見的采訪和報道。如該欄目2010年刊登的的高考加分系列報道,多次采訪專家分析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該欄目堅持“用腳采訪,用腦思考,用筆還原”,用證據報道,拒絕“網友曝”,追尋真相。盡管我們利用網絡進行輔助性采訪,但該欄目的報道是記者用腳板跑出來的,因為如果采訪不扎實,沒有形成證據鏈,就有可能遭遇訴訟。我們要求采編人員要有訴訟證據的意識,采訪過程中要注意收集、保存可用于訴訟的人證、物證,最好全程錄音。盡管至今沒有人起訴我們,但也要做好訴訟準備。
該欄目發表的《一個教育局長的“職務后”突擊》系列報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河北武安市教育局原局長馮云生在卸任的當晚調動數百名教師,有的媒體根據網上的反映打幾個電話就發表了報道,給讀者的真相不明,反響不大。特別報道部記者葉鐵橋、來揚在一個周日到了武安,當時只有網上陳述的簡單事實,不知舉報人是誰,采訪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記者在采訪手記中寫道:“接下來,我們又聯系了幾個被認為在當地教育系統內相當敢言的人,但這些人講述的內容要么離核心事實太遠,要么對我們的身份和來路存疑,不肯說出掏心窩子的話。垂頭喪氣中,我們把目標鎖在了又一個‘敵人的敵人’C上,我們成功地說服C深談,他的第一句話就讓我們震了一震……”
記者的踏實和執著終于使核心人物開了口。不僅如此,連報道直指的教育局長馮云生,竟也驅車趕到報社,要求就此事向記者“介紹情況”。盡管一再否認收受過錢物,但最終,檢察機關查實,馮云生轉移資金多達400余萬元。這一系列報道,引起國家領導人和紀檢部門的高度重視,馮云生被查出權錢交易而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
除有充分證據,被舉報的一方不愿意接受采訪這一特例外,欄目的絕大多數報道給雙方平等說話的機會。比如,在報道“金像獎風波”時,記者獨家專訪當事人桑玉柱,客觀呈現了他的辯解。即使明顯不占理的一方,也有張嘴說話的機會。2011年7月22日,《服刑民警仍正常上班辦案》一稿見報,記者沒有完全采信網絡言論及一方當事人的陳述,而是當面采訪了民警聶云峰,他也有機會倒了一把辛酸淚。
正因為該欄目的采編人員精心組織,扎實采訪,堅持新聞專業化操作,用證據報道,該欄目創辦兩年多來沒有發生任何政治性差錯,也沒有訴訟糾紛。
挖掘真相需要記者有很強的突破能力。突破能力主要是指尋找掌握核心事實的關鍵人,并說服他配合采訪,以及獲取核心事實和相關證據的能力。我們平時注重采訪人脈資源的積累和突破經驗的交流。
2010年高考開考前5天,《中國青年報》記者收到一封舉報信,稱“我們這里是一座相對偏遠的小縣城,高考作弊現象非常嚴重!很多考生已經購買了作弊器材……聽上屆高三的說很多人就是靠作弊考上大學的……由于高考升學率與學校和相關單位的利益有很多關系,所以‘外嚴內松’是我們這里監考的潛規則。”舉報人稱自己是在當地一所高中就讀的高三學生,但沒有說明自己所在的縣城,只是留下了一個郵政編碼。經查詢,該舉報信發自貴州省銅仁地區松桃苗族自治縣。
在核實舉報線索過程中,記者在松桃當地人氣很旺的“松桃熱線”網站上發現了一個題為《2010年松桃高考將出現大規模的集體作弊》的帖子。進一步核實線索后,特別報道部記者王國強、田國壘趕往貴州松桃。經過數天的暗訪,在當地有正義感的網友的配合下,打入團伙內部,不法分子利用學生組織多個作弊小組瘋狂作弊的內幕被逐步揭開。“今日出擊”隨后刊發的《貴州松桃高考高科技作弊調查》(2010年6月9日)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網絡時代,媒體競爭激烈,團隊多點作戰,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報道任務,搶占第一落點。這也考驗編輯的統籌策劃組織能力,此外,記者間的分工與合作、信息共享也十分重要。該欄目有影響的系列專題報道,都是團隊合作、整體策劃的成果。

經《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道,因舉報同學公務員考試舞弊而遭跨省追捕的王鵬事件三天發生逆轉,王鵬被釋放。圖為王鵬領到了釋放通知書,重獲自由。(張鵬/攝)
比如,王鵬事件系列報道。南方一家報紙雖然憑打電話采訪贏得了第一落點,但“今日出擊”發揮團隊作戰的優勢,“后來居上”。我們派出了三路記者展開全面調查,特別報道部副主任劉萬永采訪當事人的父親(當時在北京尋求幫助),并電話采訪有關各方核實,發表了《一青年舉報同學公務員考試作弊被刑拘》(2010年12月1日);駐甘肅記者張鵬在蘭州采訪受害者所在的單位和曾經就讀的大學,并隨單位領導去接被釋放的王鵬;當時駐寧夏的記者蔣昕捷采訪從沒有媒體采訪的公務員局,后趕到吳忠;特別報道部記者葉鐵橋采訪專家,分析這一現象的普遍性及其產生的深刻背景和原因;記者來揚與前方王鵬的律師保持熱線聯系。如此深入的報道獲得更多關注和好評是意料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