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趙妮娜
(作者是人民鐵道報社策劃部主任)
紙媒滿足大眾休閑需求的方式有哪些?如何策劃?作用是什么?新形勢下,這也考驗著紙媒的與時俱進和創新能力。
從手法來看,漫畫、猜謎、笑話等傳統形式在延續,但新的形式也已出現,并且有了來自讀者的響應力。歸納起來,紙媒滿足休閑需求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幾類:
如:數獨、連字、找不同。小游戲帶來的成功感和愉悅感極易讓人沉溺其間,欲罷不能,如果再加上一些智力因素,吸引力更強。找不同、連字游戲、數獨、推理題是在傳統的謎語后出現在紙媒上的智力類形式,最早多在南方地區的報刊上登場,然后慢慢到內地。《城市畫報》刊尾的“填字游戲”、《北京晚報》公眾平臺推出的“數獨游戲”已持續多年,這些小小的板塊有默默的擁躉者。數獨是其中發展很好的項目,這個由域外傳入的數字智力游戲,很得白領階層的推崇,目前已發展為有會員的組織,時有比賽見諸報端。
這些小智力游戲占用版面空間小,常常一欄足矣,卻能讓讀者長時間地將報刊留在手里,甚至拿出筆來勾勾寫寫,這成為延長紙媒生命周期的有力方法之一。
一條大新聞可以觸動讀者的內心,一個智力小游戲卻可以讓報刊留在讀者手邊,這就是小智力游戲讓人不得不嘆服的“微力量”。
如:冷笑話、四格卡通畫、手機段子。冷笑話是近兩三年來的新生產品,這種短小、多變、機智、搞笑的產品的閱讀者,跨越了年齡的界線,老幼通吃。形式有文本也有圖片,或者是兩者的組合,用或“萌”或“二”的手法表述故事、心情、感悟,極易讓讀者一邊微笑,一邊目光停留。
卡通四格畫不論在報紙還是在雜志的版面上,均有很好的調節視覺的能量。而更重要的是,它在年輕讀者中有足夠的市場,加之我們已進入了讀圖時代,后期看好。與老式漫畫不同,今天的四格卡通畫多用日韓漫畫的基本手法,但目前質量良莠不齊,名家的質量穩定,就更為吸引人。《三聯生活周刊》早在上個世紀就引入了臺灣作者朱德庸的城市漫畫系列,到今天依然每期給出1個版的珍貴版面。而這一頁是許多老讀者每期必尋的內容。
《讀者》的“笑話與幽默”欄目每期出現在刊物最中間的位置。前一頁是精選的10個左右的笑話或段子,后一頁是國外知名漫畫人的作品專題,如卡洛伊、安東尼卡洛斯等人的作品。兩頁之間,精選和名作帶來精悍又有力的“悅閱感”,是嬉笑類中的精品。
如:數據新聞、名人語錄。在社會新聞、政治新聞、經濟新聞之外,人們的“無聊”時光需要一種“無厘頭”的新聞,形成一種“無聊+新聞”的狀態。這種新聞不強調太多的正義和責任,它只是一種信息,更準確地說,它常常是一些邊角的、無用的、搞怪的資訊。
《三聯生活周刊》起始的“數字”欄目是這一碎片類形式的始祖之一。以不到100字的文字集中報道與數字相關的信息,占刊物起始部分的一個邊欄,雖短小卻搶人眼目,很快被眾多媒體模仿。緊隨其后的是名人話語,以幾句話來表達觀點,用點評說明新聞事實和背景,不表明態度和觀點。《新周刊》的“語錄”欄目并不是這一形式里最早的,卻期期有亮點:“我不求她結婚,不求她早結婚,不求她一直有婚,甚至不求她跟好人結婚……母愛是啥米呢,就是把底線一直放底——蔣方舟的母親尚愛蘭說。”
隨后,這一形式演變為多種形式,《新周刊》“小事記”欄目以國內外地名為標題和地點概念,講“蜘珠人”法國人阿蘭成功登了上土耳其最高樓,香港一平民第一次買彩票中巨獎但仍堅持做清潔工,布拉格的大象糞裝瓶按公斤出售……
式的精加工,獵奇的定位取向,短小新聞的形式,活潑諧趣的文風,滿足了快讀,制造了輕松,讓這一類型的內容在讀者中頗有人緣。
如:博客、微博。網絡勢不可擋,紙媒對網絡的隨勢利用主要表現在博客和微博的轉載上。在這一點上,幾乎所有生活類紙媒都表現出了積極態度。
《成都商報》的博客專版,對網上近期的博客和微博從流行事件、個人評論等角度出發進行精選和編輯,將優秀網絡文圖轉為版面內容,是轉載中力度較大的一家。
博客文章被報刊引入時往往看中的是博文的深度,而對微博的轉載更多的時候看重的是一抹“淺笑”——有智慧地搞笑和淡淡地講道理。

紙媒抓住讀者無聊狀態的版面形式越來越多樣,版面空間也呈現增加趨勢。不管是新開設的還是長期開設的,目前有一些共性的問題需要注意:
前期推出時各欄目內容定位清晰,從源頭消滅稿件上版時的可左可右,并不斷根據讀者反饋和評報信息調整,不行就換,更換頻率速度要快,力求在調整中早早形成特色。面對老的欄目和內容,調整則顯得更為重要。有口碑的留,老化且質量低的取消。
調整中要注意欄目豐富性,要在有限版面上盡可能增加內容,多類型呈現在讀者面前,讓喜歡數獨的讀者有題可做,給找不同的讀者提供畫面,喜歡冷笑話的讀者能看到小段子,愛好推理的讀者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滿足不同的讀者需要,以此擴大讀者群,增加吸引力。
這一部分是輕松的內容,太多的文字會增加版面的沉悶感,這時圖文結合就顯示出重要性。在欄目設計之初如果能考慮到圖文比例來設定欄目,在版面上的組合就會輕松。目前看,在這一內容上圖文配合比例為一比一時,效果較好,
要保持刊登出版的連續性,版次固定,位置固定,形式相對固定,盡可能不被廣告沖擊,以持續的刊登來慢慢建立起對讀者的吸引力。
觀察這一內容的出版頻率,目前看期刊多是每期都有,報紙多數并非日日都有,而是一般以周為循環單元,許多報將出版的這一天放在了周五、周六、周日中的某一天。
流行是前提。對流行的跟從,是獲得讀者注意力的好方法。對流行的跟從,要內容形式同步前進,內容跟當下主流話題,形式以視覺為出發點,南方報系的做法值得留意。
如果說流行是經線,那么智慧是緯線,跟著流行又不斷提高檔次的手法是蘊含智慧,特別是越搞笑的內容越要有智慧,博人一笑的同時博人一驚,嬉笑與智慧水乳交融,兩者的結合才是上品。這一點對冷笑話類的很重要。
但是,一定在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在此時是“一點點的”,而不是大量的。讀者目光停留于此,多是為了享受和消遣而來,笑話若蘊含的信息量太大,攜帶的難度系數高,則容易嚇走或難走讀者,其中的度需要用心把握。
以應對讀者無聊時光的內容在版面上極易顯得檔次不高,文字類的作品在博客、微博和手機段子的帶動下,基本可以在內容和文風上達到一定的水平,漫畫的情況就差一些。
許多紙媒為此熱誠于選用名人作品。名人開欄,自然提高了品質和知名度,在漫畫版上,歐美紙媒的手法也是如此,為一個作者開欄數年直至一生不是個案。但是目前看來,國內還沒有這么成熟的作者,選用名人作品其實質成了“大陸外個人作品展”。《北京晚報》曾推出一些年輕卡通畫作者的作品,后來可能是出于質量考慮慢慢取消,目前漫畫板塊仍以朱德庸作品為主打。
真是國內漫畫界無人才?看看視頻類的動漫作品,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在這一點,紙媒與影視媒體相比,缺少了發現和培育人才的用心和耐心。另外,紙媒稿酬低,優秀作者積極性不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編輯過程中,編輯要有心,要注意發現作者,推出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并能積極培養優秀人才,以特別稿酬吸引作者同時要求獨家刊登,形成獨立品牌。目前在少兒類報刊上流行的四格漫畫《桂寶瘋了》是其中成功的案例。
漫畫類作品如此,文字類的冷笑話、段子、推理作品也可以考慮開設作者專欄,目前這類專欄在國內紙媒上還沒有出現。
必須承認,用于讀者打發無聊時光的內容對于紙媒來說不是重要的,它僅是制造閱讀吸引力的輔助方式,近期看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它已越來越成為版面的小亮點、制造吸引力的手法,值得進一步關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