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李 俊 周 瑜 許雪毅 劉麗琴
愛是唯一的指引,像等待一場天下的共鳴。我們眾里尋你,用愛的聲音,一呼百應。”伴隨著童聲清唱《眾里尋你》,“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頒獎典禮2012年1月16日在北京衛視大劇院拉開序幕。現場觀眾淚花閃爍,線上線下涌動著感動暖流。“從頭哭到尾,眼淚流了一公斤”,一位普通觀眾活動結束后表示他的話真不夸張。在北京的隆冬,這個以草根為報道對象的媒介事件何以帶來如此的溫暖和感動?
“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評選分為公眾投票和媒體專家評審投票兩部分。公眾投票于2011年12月20日落下帷幕,截止當日12時,共吸引近千萬網友參與投票,投票專題點擊量超過3億次,在網上形成“頂起心中草根英雄”的熱潮。是些什么人參與了投票呢?
最美鄉村女醫生鐘晶在頒獎典禮現場動情地回憶,“每次走在大街上遇到鄉親們,他們總會塞給我幾把青菜,最近他們除了塞青菜還會跟我說,我給你投了一票。我很驚訝,很多都是不認識沒有接觸過的。當我想到,支持我的那些票,是那些鄉民們用摘青菜的手,一票票投出來的,我就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了”。
本次年度網絡人物評選最基本的出發點是尊重網友和專家媒體的選擇,所選人物都是網民和專家媒體投票選出來的。評選的公正客觀保證最終入圍的人物在線上線下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牽引著那些一直關注活動及這些人物的網民和各界人士,形成評選活動的良好口碑。

2012年1月16日,以“我們的感動 我們的力量”為主題的“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圖為“拐杖老師”譚定才在“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頒獎典禮現場領獎。(新華社/發)
評選什么樣的人出來?這是人物評選活動最根本的問題。什么樣的人物是“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評選活動需要的呢?選擇人物的哪些亮點呈現出來?
《齊魯晚報》編輯閆杰說,在新華社有關人物報道的欄目中,本報最青睞的是“中國網事·感動2011”中的人物事跡報道,其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是人物形象真實、樸實、親切而又感天動地,代表了民間真實的道德形象。如果說媒體刊登的這些人物形象與讀者實現了“近距離”,而此次“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頒獎典禮則讓人們與這些道德人物實現了“零距離”
接觸。頒獎典禮上一些當選人物的所言,如吳菊萍的“是孩子,必須要接,不能躲的”、陳賢妹的“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人不能見死不救呀”、鐘晶的“到群眾中去給大家看病,鄉親們都離不開我,我覺得自己很重要”等等,人物在臺上的這些“直播”言行與《齊魯晚報》“轉播”的文字報道中所表現的形象高度合一,讓人們對這些道德人物再次做出了更為直接真實的“認證”。 真實、樸實、親切的語言表達是“中國網事·感動2011”受讀者歡迎的原因之一。
這真是一群好人!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坐在溫度不高的演播室后臺數個小時,怕給忙碌的工作人員添麻煩連水都不要。最年輕的獲獎人物陳文原看到工作人員忙不過來,二話不說直接上手。艾尼亞特·斯拉木大爺平時沉默少言,但說起來自己的橋,便滔滔不絕。自家的房子還有半爿以天為頂,卻為了一座橋,修了塌,塌了又修,他修橋修出了經驗,買水泥專程去別的縣買質量更好的。雖然別人不理解,但倔強的大爺堅持覺得,自己做的事,共產黨一定能看到。這樣質樸的對黨的熱愛,是不少年輕人都無法切身體會的。
不同于“樹形象、喊口號”的自上而下表彰形式,此次媒介事件突出“他來自我們,我們被他的行為所感動,所以我們用網絡的力量將這種感動傳播給更多的人,從而形成全社會的集體價值觀認同與主動弘揚”;因此,這是一場來自全社會的“全民道德觀的嘉年華會”。——基于網絡媒體特性,區別于傳統媒體宣傳方式下的“感動力量”的聚集、呈現與傳播。
相對于其他人物,導演組一開始認為陳文原不是很讓人感動,希望把他塑造成創業的勵志偶像。但實際上這不太符合陳文原的現實情況。“中國網事”項目組堅持認為,要原滋原味呈現人物,不要拔高。這個人物動人之處不在于他有創業意向,他有多成功,而在于他這樣一個農村娃,在沒有任何資本和背景的條件下,自立自強,努力想讓家人和自己過上好日子。他和同為大學生的頒獎嘉賓代表了年輕奮斗族健康向上的積極力量,正如頒獎嘉賓在舞臺上所說的,“我們還年輕,還有夢想,只要努力,沒有什么干不成的。加油!”
通過一年多的感動人物報道,項目組成員都深刻體會到,事實最具張力,過多的修飾反而削弱了真實本來的面貌。因此在頒獎典禮籌備期間,導演組的多次會議都圍繞一個核心:給真實一個舞臺,這些平凡的、原生態的人和事必定能迸發出強大的力量。項目組強調:晚會上,教嘉賓說話不可以,主持人居高臨下不可以,沒有溫情不可以,不用心去感受不可以。晚會彩排前三天,導演組、主持人反復與嘉賓采訪、聊天,消除陌生感、緊張感,讓彼此熟悉、成為朋友,充分去體會人物的內心,將心比心地感受他們人性的力量,感受他們的焦慮與擔憂。
儀式堪稱整個媒介事件的最高潮。濟南市政協常委張欽時說,“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頒獎典禮稱得上中國草根英雄的“星光大道”,是一次具有廣泛性的道德盛典,不僅為中國社會的道德實踐者提供權威性“亮相”舞臺,更為民眾向道德“致敬”提供暢通的表達渠道。
在晚會人物出場設置上,一開始導演組決定讓“守墓老兵”歐興田第一個出場,覺得他的“只為60年前的一句承諾,為戰友修墓守墓30年”最具崇高性、震撼力。但“中國網事”項目組和北京衛視有關領導覺得,歐興田的所作所為確實有分量,但正因其崇高性,作為第一個人物出場,容易將觀眾帶入一個“宏大”的氛圍,和整個晚會的草根基調不太協調。后來確定:應該是一個比較草根、比較嶄新的面孔,最終選擇了“棒棒哥”鄭定祥。
儀式體現于溫情的元素:璀璨的舞臺、屏幕上涌動的紅絲帶、背景板夜空里的點點繁星、《愛的奉獻》等溫情串場音樂、串場孩子們手里的紅心、主持人紅色長裙……一系列儀式細節指向溫情人性化的主旨,通過視覺、聽覺、甚至觸覺予以受眾多方位的溫暖與感動。
頒獎晚會錄制的前一天彩排中,胡艷蘋穿了一件黑色大衣配紅圍巾,整個人精神漂亮,上鏡效果非常好,導演指示第二天就這么穿。可錄制當天,胡艷蘋改系了一條黑色圍巾,搭配灰色長馬甲,效果也不錯,但導演總覺得不如頭一天的好,還專門找了條紅圍巾請她配著。負責安排嘉賓的記者覺察出她雖然答應下來了,卻微露難色。上去一問,胡艷蘋淡淡地說,“今天是我兒子的忌日,所以我才這么穿的。不過,既然人家說那個效果好,那也就……,也沒事兒……”記者馬上前去與晚會導演溝通,最后,胡艷蘋拿掉了那條增色的紅圍巾,以端莊大氣的灰黑色亮相。那一刻的她,格外美……
有一種誤區是網民只對負面信息有強烈興趣,然而在一年半的實踐中我們發現,這些草根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為能引起網民強烈關注。網友說,看到拄著雙拐出場的山村教師譚定才上場時,大家終于忍不住了,忍不住哭紅了雙眼,是怎樣的信念讓他忍住病痛堅持了整整25年!大美無言、草根有愛,互聯網世界里不是只有不滿與忿恨。
決定媒介事件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多媒體多平臺融合交互放大。此次活動受到多方關注,引起網民熱議,截至2012年1月16日,新浪、搜狐、騰訊等多家媒體的相關微博已超過3萬條,網友紛紛發布微博參與討論。草根性的內核讓活動與受眾“零距離”對接,多平臺多渠道將這種對接與共鳴無限放大,達到媒介活動的理想效果。
同為普通人的記者,有幸因工作之故直接接觸到這些感動人物,他們的經歷讓我們動容,他們的精神給我們以真切啟示:本色地活著、做純粹的人。
出了名,他們卻并不適應。吳菊萍、陳賢妹、阿里木,被年底各種晚會爭相邀請,他們卻也有苦衷。活動期間,阿里木在某電視臺參加一檔訪談節目,對方把他接去,采訪結束后,讓他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回去。他想請對方幫幫忙一下,卻怕被說自己“耍大牌”,有苦說不出。
組委會為他們準備了獎金,譚定才卻堅決不要,他覺得自己不過是做了該做的事,能讓他第一次出大山、進北京已經是對他最大的肯定了。
在報道中,如何抓住他們的特點,形成“環境肖像”是最值得思考的。換位思考,理解他們,理解他們的境遇和作為,然后記錄下來。與他們的每一次談話,都是一次洗禮,他們身上的樸實與純凈是對旁人物欲心靈的一種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