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桂澤

15年來,為群眾脫困,他寢食難安;15年來,為群眾致富,他嘔心瀝血;15年來,他以堅定的信念、執著的意志和奉獻的精神詮釋著共產黨員的樸素情懷。他就是遼寧省阜新市清河門區烏龍壩鎮細河堡村黨總支書記王憲禮。
過去的細河堡村,村民們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吃的是粗糙的雜糧,走的是凹凸不平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土地承包到戶后,村民多數靠種植高粱、玉米解決溫飽問題,單一作物的種植效益不高,村民們很難富裕起來。
頭腦靈活、精明能干的王憲禮率先搞起了棚菜生產,后又搞起了煤炭經銷,每年獲純利潤三四萬元。王憲禮富了,成了本村的富裕戶,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靠勤勞和智慧致富的王憲禮富而思源,他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自己富了不算富,全村人都富才叫富。”王憲禮深知,細河堡村必須摘掉貧窮落后的帽子,要擺脫貧窮,改變落后,就必須富民強村。為了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幫助村民致富,王憲禮選擇了走調整農業結構的致富之路,發動群眾調整種植結構,以包技術指導、免費提供服務等條件調動村民的積極性。王憲禮白天奔忙于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生產,晚上走家串戶,傳授技術,先后帶領農民開發了幾百畝“黨群共同致富責任區”,搞起了棚菜生產;培養了葡萄種植儲藏大戶共產黨員邱鳳義,帶動了幾十戶農民發展葡萄百余畝,使全村70%的農民擺脫了貧困。
2001年,王憲禮搶抓“阜新經濟轉型”的機遇,爭取政策、資金支持,帶領農民致富。他率先投資2萬元建起了科技大棚,并自掏腰包墊付10余萬元建起了10座高標準日光溫室。王憲禮走家串戶,跑斷了腿,磨破了嘴,動員了幾戶人家搞起了棚菜生產,從北鎮引進暖棚嫁接茄子栽培技術。一年下來,這幾戶農民年均收入3萬多元。可觀的收入激發了旁觀者致富的動力,農民們一窩蜂似地跑到村里報名建棚。此時,王憲禮又盤算著在暖棚外建冷棚和小拱棚,在暖棚中邊角空地育西紅柿、甜香瓜、茄子幼苗,早春移植到冷棚和小拱棚,使產品提前上市,賣上好價錢,探索出“一暖帶兩冷”的生產模式,種植戶平均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為了實現“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愿望,他帶領細河堡村群眾建“四位一體”生態戶200戶,施農家肥,用生物藥,茄子、甜香瓜、黃瓜獲得遼寧省綠色認證。目前,細河堡村有暖棚50畝、冷棚800畝、裸地菜350畝,形成了“春秋有冷棚菜、冬天有溫室菜、夏天有裸地菜”的生產鏈條。
長期困擾該村發展的有“三難”,即灌溉難、行路難、引水難。面對連年干旱少雨,王憲禮帶領農民興修水利。2000年完成“3655”引水上山灌溉工程,創造了山頂有千畝水澆地的奇跡;修筑了2000余延長米的防洪大堤,防災蓄水兼得;全村先后打大口抗旱井70多眼,鐵管井200余眼,水澆地面積達24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80%,實現人均水澆地2.3畝,基本上擺脫了“雨養農業”的束縛。
“要致富,先修路”。王憲禮認準這個理,親自帶領村里的黨員、群眾修沙石路達3000延長米;爭取資金修環村柏油路達5000米;爭取資金40余萬元,讓全村的人都吃上了自來水。如今的細河堡村群眾過上了“出門就走柏油路,甘甜清水直入戶”的富裕生活。
王憲禮的心里永遠裝著集體和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村集體經濟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他外出辦事、開會從來都是只坐公共汽車,自己掏錢吃飯;他不搞招待,狠剎吃喝歪風,自己抽旱煙,只有來客人才會買一盒普通的卷煙,往往是一盒煙招待幾次客人,人們都稱他是“小摳干部”。建棚期間,群眾紛紛把買竹竿、塑料的錢交到村干部手中,王憲禮既當采購員,又當技術員,上北鎮,跑黑山,渴飲礦泉水,饑食涼饅頭,披著星星出,迎著月亮回,成了鄉親們離不開的“拐棍”。王憲禮收多少錢,花多少錢,賬目一清二楚,既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實施,又確保了資金的安全、合理使用,令群眾對村干部們信任有加。
王憲禮認為:建設新農村關鍵是“人”。所以,他在致力于發展生產,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一直在探索提高村民素質、打造文明新風的新路子。他從班子建設入手,注重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為了增強組織活力,努力把優秀青年、致富帶頭人吸引到隊伍中來,使黨員隊伍由原來的十幾人發展到今天的47人,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影響力明顯增強。他認真抓好村民的尊老愛幼、扶貧幫困等工作,以“為民服務創新管理,全面構建和諧清河”活動為抓手,開展幫扶活動,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為了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幾年來,他把舊村部改造一新,改善了辦公環境;新建了124平方米的活動場所和2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集學習、活動、娛樂于一體;安裝太陽能路燈26盞,讓遠離城市的鄉村亮起來;完成清潔工程200戶,其中100戶實現室外改水改廁,100戶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和室內衛生間,讓農民過上城里人的日子。
在王憲禮的苦心經營下,細河堡村發生了巨變。昔日的窮山村,變成了小有名氣的科技園。悠悠青山承載了新的希望,涓涓流水講述著干群親情。這里印記著一名農村干部的足跡,這里見證著一名平凡黨員對群眾的情懷。如今,在王憲禮的帶領下,富裕起來的細河堡人正沐浴著及時雨,繼續耕耘著幸福,建設美好和諧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