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鳳山
朝陽市龍城區共有6個街道18個社區。按照基層組織建設年要求,區委年初將8個社區列為后進社區整頓對象,并根據這些社區普遍存在的辦公場所面積小、配套設施不完善、下崗失業人員多、共駐共建難開展等問題,采取區委常委包、區直部門包、非公企業包和駐街單位包等四項措施進行全方位幫扶,取得了明顯成效。

王鳳山(中)到海龍街道紫金苑社區檢查指導工作
一、區委常委包,解決辦公場所問題。根據區級領導包鄉鎮街分工,全區18名區級領導每人包扶1個社區,其中,8個后進社區分別由區委常委直接幫扶,3個市后進社區由區委書記、區長和區委副書記幫扶,重點是幫助解決辦公用房問題。副市級干部、區委書記吉鳳德負責幫扶竹林社區,他兩次帶領組織、民政、財政、規劃等部門負責人進行現場辦公,幫助解決各社區辦公用房、工作經費短缺等問題;區委副書記、區長宋臻為新北社區解決了3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結束了社區長期靠租房辦公的歷史;區委副書記薛立強等區領導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所幫扶社區妥善解決辦公用房問題。后進社區整頓工作啟動以來,區領導已經幫助4個社區增加了辦公場所面積,新增辦公用房面積1100平方米,使全區一半以上社區辦公場所面積達到省規定標準。
二、區直部門包,解決設施配套問題。龍城區委選擇了8個有經濟實力的區直部門,與社區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重點解決辦公場所設施配套問題。區人社局投資5萬多元,幫助新北社區建設了“一站式”為民服務大廳,裝備了50多平方米的黨員活動室;區國稅局幫助柳城社區解決了復印速印機、傳真機、文件櫥柜等辦公設備;區環保局為騰龍社區解決了10套辦公桌椅、30套會議室桌椅及2臺辦公用電腦。為建立后進社區整頓工作長效機制,每個幫扶部門選出8名年輕后備干部到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幫助社區加強“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指導社區黨建及社區管理工作,推進“一社區一品牌”工程。區環保局辦公室主任劉桂春被派到騰龍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后,幫助社區設計黨員親情樓院建設品牌,得到了居民的廣泛認可。截至目前,僅幫扶8個后進社區的區直部門已累計投入配套資金85萬元,提供辦公桌椅120套、電腦等設備54臺套,使社區辦公場所配套設施得到明顯改善。
三、非公企業包,解決人員就業問題。本著雙方自覺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原則,龍城區委從全區68戶規模以上企業中,選擇了18戶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與社區進行“聯姻”,幫助解決社區內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問題。這項工作由區勞動就業局與各企業、社區三方負責,社區負責統計下崗失業人員及就業意向,各企業負責提供就業崗位,區勞動就業局負責組織對接并提供免費培訓。朝陽利民房地產開發公司負責包扶新城社區,企業老總得知企業包扶社區后,主動提出把這個社區的25名下崗失業人員招收到新建的物業公司工作;朝陽光明風機廠幫扶柳城社區,企業法人代表兼黨支部書記張孝芳,第一時間到社區聯系,不但在位于高新區的新廠區安排了12名工人,還主動投資2萬多元幫助社區購置辦公設備。朝陽當凱電力有限公司招收社區15名失業青年到企業免費學習電工技術,并承諾畢業后安排工作。僅今年上半年,全區非公企業已安置就業人員150多名。
四、駐街單位包,解決共駐共建問題。龍城區委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街道社區共駐共建活動的實施意見》,全區所有駐社區單位全部與所在社區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后進社區整頓開展以來,僅8個后進社區就召開共駐共建座談會、懇談會、對接會16場次,參與駐社區企事業單位86家,議定解決問題44個,目前已落實21個。朝陽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朝陽特種設備檢驗所等作為竹林社區的駐社區單位,雙方在今年“七一”、“八一”來臨之際,連續兩次開展大型集體聯歡活動,密切了雙方關系,促進了共駐共建工作;朝陽縣農業機械學校的會議室、圖書室、健身室等設施常年向新城社區居民開放,而且還為社區解決經費不足問題;國電電力集團朝陽發電廠作為騰龍、飛馬兩個社區的駐社區單位,將面積為500多平方米的辦公用房無償提供給社區使用,公共設施全部免費向社區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