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杜 宇 周朝森
(作者是溫州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溫州日報編委辦主任)
從2008年開始,《溫州日報》每年都有重大主題報道方面的稿件在浙江新聞獎中獲獎,如2008年度,組織策劃的“敢為天下先——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型連續報道”獲浙江新聞獎重大主題報道一等獎;2009年度“民企突圍的溫州報告系列報道”榮獲浙江新聞獎重大主題報道二等獎;2010年度,組織策劃的“十問溫州發展”“看世博·溫州叩問”等兩組系列報道,分獲浙江新聞獎重大主題和組合報道一等獎;2011年度,“大愛傾城”“炒錢之瘋”等兩組系列報道均獲浙江新聞獎二等獎。這些報道引起各界很大反響,也獲得業界好評。
在獲獎綜合類34篇作品中,重大主題方面的有24篇,占了70%以上。
這幾年《溫州日報》創新重大主題報道方面的嘗試和探索,主要有三個做法:
把重大主題報道當作掌控社會思想輿論話語權,為黨和政府加強執政能力和地位助力,也是重視重大主題報道創新和策劃的內在動力。在實施具體報道時,《溫州日報》注重把行政資源作為黨報的優勢品牌來打造,圍繞中心工作主動策劃。提出做好重大主題報道的“早知曉、早介入、早策劃”的“三早”策略,及早獲悉信息,及時介入、及時進行策劃,在積極參與、主動策劃的過程中爭取重大主題報道的主動權。
2010年底,溫州市委提出要開展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活動,上級最初的想法是要黨報搞一個“解放思想大家談”之類的報道,后來跟市委辦進行溝通協商,幾經策劃討論,大膽提出了“十問溫州發展”的報道思路,準備對制約溫州發展的十個方面突出問題進行深刻叩問。這種體現上級意圖、又不機械執行的做法,把宣傳和新聞較好結合起來,既及時、準確地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意圖,又給我們新聞創新以廣闊空間。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非常認可報道方案,并批示要求提交市委書記辦公會議討論。重大主題報道“關口前移”和主動策劃、積極創新使策劃、組織重大主題報道獲得很大的主動權。
還如獲2010年度浙江新聞獎重大主題報道一等獎的“看世博·溫州叩問”系列報道,跳出了展覽會時間跨度長、地域相對較遠的制約,化靜為動,化遠為近,緊扣“叩問”兩字展開主題,以世博給溫州帶來哪些啟示為切入點,帶著思考眼光觀看上海世博會展示的“城市”“生活”等方面的世界先進技術和理念,審視溫州發展,很好地深化了報道主題,尋找到一條地方媒體更好地參與國家重大活動主題報道的路徑。這組報道的策劃,也是“三早”理念的嘗試。在世博開幕前,進行了大量資料收集和調查研究,摸清了本地讀者“看”世博的關注點及上海世博會與溫州發展的結合點。報道采用了1+X的運作模式,即在上海世博會的184天里,指定一位編輯做牽頭人,統籌整個世博報道思路和報道主題,并充分發揮專家學者的智力資源,確保世博報道形式穩定性和主題多樣性。
重大主題報道往往是同題競技,眾多媒體圍繞同一題目,“千報一題”進行策劃、創新。因此如何吃透“兩頭”,既吃透報道主題的背景、意義,同時結合本地經濟社會實際,使重大主題報道“上接天氣,下接地氣”,特別是使報道“特色落地”,與別人不同,十分關鍵。
《溫州日報》在重大主題報道策劃創新上堅持挖掘溫州本土特色,寓重大主題于鄉土題材元素當中,把重大主題報道與溫州改革創新的元素以及“敢為天下先”的城市特質結合在一起,把報道做成社會熱點、群眾的焦點,用地方元素凸顯、詮釋報道主題。
2008年,《溫州日報》在策劃“敢為天下先——改革開放30周年大型連續報道”時,沒有把它作為一般的紀念活動來策劃,而是站在“溫州,在而立的節點上”的高度上,以“高舉旗幟,創業創新”為主旋律,用“敢為天下先”做主線來策劃。整個報道共分四章:溫度——名記名家看溫州;刻度——溫州風云錄;熱度——征選風云30人30事;高度——30年后看溫州,回顧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人走過的路、經歷過的事、留下的記憶。報道第一階段“溫度——名記名家看溫州”,就是回顧展示30年來,一些在溫州改革開放進程中起到關鍵和重要作用的名家名記,他們在引領溫州社會變革中具有標志性和先導性的意義,充分體現“高端訪談”的特色。

□ 2012年10月11日,“重大主題報道的創新與實踐研討會——以溫州日報的探索為例”現場。
地方黨報只有充分把握溫州的區域經濟特色和社會管理特性,善于捕捉在溫州萌芽、在全國有先行示范和借鑒意義的新鮮事件,從而“立足”溫州前瞻全國,“才能使新聞作品更具深遠性、生命力。
2011年年底,溫州的民間借貸市場飽受非議。面對外地媒體近乎妖魔化的言論,曾經為溫州民營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民間借貸何去何從,不僅關系到溫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溫州和溫州人的形象。正是站在這樣的立足點,《溫州日報》組織采寫了《炒錢之瘋》《出路之困》《陽光之鑰》等一組深度調查文章,對民間借貸的現狀、困局與出路,進行了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正視聽的作用。
一個好的新聞作品,特別是新聞精品的產生必須要有好的工作機制提供制度保證。《溫州日報》在做重大主題報道時,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結合自己長期以來形成的“新聞創新土壤”和“新聞決定一切”的理念,好的題材讓強的記者去寫,好的新聞要讓好的編輯去編,好的創意不惜一切版面體現、表達,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思想與語言的融合。
一是推行“項目制”。重大主題報道均采用“項目制”。即先確定項目牽頭人,由牽頭人“組閣”,不受部室限制,在整個編輯部“招兵買馬”,招募記者和編輯,組成一個臨時性的“項目編輯部”,包括攝影、美編等。如“十問溫州發展”主題報道就是采用“項目制”,即先把題目分解,任務到人,再由項目牽頭人“組閣”,不受部室限制,在整個編輯部“招兵買馬”,招募采訪記者組成采訪小組;主題報道充分發揮部主任和骨干記者這些“核心記者”的作用,報社領導要求部主任上一線“操刀”采寫。據統計,采訪中心所有采訪部室的主任、副主任都參與“十問溫州發展”報道采訪和寫作,采訪部室三年以上的骨干記者的參與率達到70%以上。
2009年,在策劃“民企突圍的溫州報告”系列報道時,也成立了“項目編輯部”,分采訪組、編輯組和資料組3個小組,分別落實分解的項目任務。這些重大主題報道都經過“項目編輯部”多次開會策劃研究,發動所以參戰編輯、記者群策群力,協調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報道。
二是建立核心記者制。《溫州日報》一直重視中層骨干在一線采訪的核心作用。這幾年,凡是重大主題和好的題材,都充分發揮部主任和骨干記者這些“核心記者”的作用,讓部主任上一線“操刀”采寫,如今年推出的“溫州好人 善行天下——尋找雷鋒精神的溫州印記”系列報道,涉及內容非常多,每篇報道均由選派各部骨干負責采寫,這組報道歷時4個多月,足跡遍及除港澳臺以外所有省份,報社所有的骨干記者都參加了報道。
為了促進記者快速成長,《溫州日報》還在報社內部推行“首席記者”制度,每年評選五六名,享受主任助理或副主任待遇。編輯則實行主編制。如果連續兩年評上首席記者或主編,終身享受相關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