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艷
職業技能鑒定指的是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業標準,通過政府授權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與認證的活動。鑒定的標準、機構、考務、命題、對象、方法、考評人員等都是我國職業技能鑒定的基本要素。我國職業技能鑒定在對促進勞動者就業,提高勞動者技能,提升企業競爭力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項工作也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對我國及英國的職業技能鑒定從歷史、模式及未來發展的趨勢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以吸取英國職業技能鑒定過程中的精髓,從而促使我國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健康穩定發展。
英國全國同意的職業技能鑒定標準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建立的。此前,英國的職業技能鑒定是一種傳統的職業資格考試,一種非國家職業技能鑒定。
傳統的職業資格考試的主要特點是由職業培訓派生出來的,職業資格考試就是職業培訓畢業考試,職業資格證書也就是職業培訓證書,而且是由各種各樣的行業協會組織實施并頒發的。早在18世紀中葉就有了行會組織專門的職業資格考試。比較典型的是1878年建立的倫敦城市行業協會。該協會設計的職業資格考試共有400多種,幾乎涉及到各個專業或職業。考試標準分為7個級別,從最基礎的職業技能師到博士,其中1至4級為技術工人和技術員級。考試內容分為實際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論知識。考試形式有操作考試,筆試,面試。試題由行業協會根據相應標準命定。具體考試由行業協會認定的專門考試機構來組織實施,并負責操作考試的成績評定。倫敦城市行業協會已成為一個專業化,產業化,國際化的職業資格考試機構。該行業協會已在全球8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800多個職業資格考試機構,提供190多種職業資格考試,其證書在英聯邦國家和歐共體成員國以及雙邊合作的國家與地區得到認可,并享有很高的聲譽。
1.初創階段(1949-1977年)。建立考工定級和考工晉級制度。建國后,為解決失業人員的就業和不合理的工資分配制度問題,國家勞動部門大力開展了職工就業、轉業訓練班,并著手建立新型工資分配制度,同時特別注重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考工制度。這是我國職業技能考核鑒定制度的雛型。1956年6月,周恩來總理簽發 《關于工資改革的決定》要求全國按產業、部門逐步建立起涉及上萬工種的技術等級標準,并開始全面推行考工定級和考工晉級制度。同時規定了技術等級的數目 (通常八級,或在八級之內)以及各等級的技術要求。1963年,技術等級標準被第一次全面修訂,根據生產技術的發展,進行調整、增加,整個技術標準的水平有了提高。這些制度與標準的制定與完善,不但成為考核職工技術水平的尺度、確定職工工資標準的依據,而且成為企業定額管理和職業技術培訓的基礎。文革時期,考工定級晉級制度陷入癱瘓,直到1978年之后才得到扭轉。
2.恢復階段(1978-1987年)。確立工人技術等級考核制度。1979年,國家經委和國家勞動總局聯合發出了《關于進一步搞好技工培訓工作的通知》,要求為使職工隊伍的技術技能水平適應生產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需要,勞動部門應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同時頒布《工人技術等級考核暫行條例(試行)》,對工人的培訓和考核作出制度性規定,標志著工人技術等級考核制度得以確定。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一切從業人員,必須取得考核合格證書才能走上工作崗位。有關部門應該制定法規,逐步實行這種制度。”文件為我國技術等級制度的進一步充實、發展指明了方向。
3.調整充實階段(1988-1991年)。實行國家工人考核制度。這一時期,我國專業技術技能型職工隊伍建設開始加速。調整充實階段完成了三項重要工作:一是全面修訂了全國技術等級標準;二是建立和完善了技師評聘制度;三是頒布了《工人考核條例》。
4.轉軌階段(1992年-現在)。建立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1992年,黨的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我國經濟改革總目標。技術等級考核制度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更高要求。工人技術考核制度開始向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職業技能鑒定制度轉軌,以《職業技能鑒定規定》、《職業資格證書規定》、《勞動法》等法律、法規為基礎,完成了職業技能鑒定的理論架構。
英國是傳統工業和現代工業的發源地,因此,它既是職業技能分類最早的國家,也是職業教育、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鑒定最早的國家。1833年政府頒布第一個《教育法》,開始資助教育,建立國家公立學校,英國職業技能教育就開始萌芽,從而產生了專門以培養熟練技術工人為目的職業學校。建立健全了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完整的網絡體系,主要有以下部門(如圖1):

圖1 英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機構示意圖
1.英國教育與就業部。負責宏觀管理職業培訓工作和證書發放制度政策與立法。
2.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NCVQ)。其職能為建立職業資格證書體系,指導行業機構制定國家職業資格(N-VQ)標準,建立國家職業資格體系,批準證書機構,并對其進行監督檢查,收集、分析國內外有關職業資格信息,促進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發展。
3.行業指導機構。具體承擔本行業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制定,同時它又是證書機構。
4.證書發放機構。此類機構是經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批準的有權發放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機構。具體負責職業資格鑒定實施。目前,在英國這種證書機構主要有三類:商業及技術教育協會(BTEC);RSA考試委員會;GUILDS學會。
5.培訓與企業委員會。主要負責實施國家職業資格培訓計劃。在英國各地區都設有培訓與企業委員會組織,一般由郡、市、大學領導和宗教領袖及工會成員組成,其經費主要用于就業人員的培訓,而對企業內培訓資助較少。
職業技能鑒定的組織實施體系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職業技能鑒定的行政管理系統;二是職業技能鑒定的技術管理系統。
職業技能鑒定的行政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各級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其中,通用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以各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為主進行管理,行業特有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以行業部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或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為主進行管理。
職業技能鑒定的技術管理系統,實質上是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技術支持和服務系統,主要包括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職業技能鑒定所(站)和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和管理人員隊伍。
出乎意料,小間的門開了,光線照射進來。大林心里咯噔一響。每次深夜歸來,一朵都是輕手輕腳地洗澡,輕手輕腳地躺到女兒的身邊,這樣的時間段,一朵從不打擾大林的休息,更別說走進小間來打牌了。
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職業技能鑒定則是這個體系的一個分支部分。英國的職業技能鑒定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為依據,具有法律效力,在頒證機構批準的中心(鑒定站或所)進行。凡經專門的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考核合格者,便能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英國職業資格證書體系有兩個系統,即國家職業資格(英文縮寫NvQs)證書系統和通用國家職業資格(英文縮寫口NvQs)證書系統。
1.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系統。英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為滿足英國產業界和雇主用人以及適應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上就業的需要,由國家就業部于1987年建立和開發的,有700多個職業標準,涵蓋了全國80%的勞動人口。國家職業技能鑒定主要是為接受培訓的勞動者提供職業資格的社會評測,一般以在工作場所測試為主,書面測試為輔,重點測試其工作能力。
國家職業資格分為五個等級,從第一級的簡單操作工到第五級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都有不同能力結構標準要求(見表1)。

表1 五個等級的能力范圍
2.通用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系統。通用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英國政府在實施國家職業資格制度六年之后,即1992年開始在職業教育中推行的另一種職業資格證書。其覆蓋的職業工種目前有6個。它將學歷教育同職業培訓相結合、相溝通,學生既可以通過按通用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設置的課程學習為就業作準各,也可以學習基礎課程爭取接受高等教育。英國政府實施通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適應英國經濟變革而在教育培訓制度以及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中的重大突破。因原己建立起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職業教育發展問題,建立通用國家職業資格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在職業資格和學歷資格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使職業教育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得到發展。
通用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分為初、中、高三個等級,為14-18歲青少年學生提供學習機會。接受通用國家職業資格教育的學生經過二到三年的學習并獲得通用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后,既可以進入企業工作,也可以直接升入大學深造。顯而易見,通用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同普通學歷證書、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是等價值的,三者相應等級具有同等資格效力(見表 2)。
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沿用技術等級證書的標準,分為五個層次:
2.中級。要求:取得申報職業(工種)初級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后,連續工作3年以上或取得申報職業(工種)初級職業資格證書并經過中級技能培訓取得畢(結)業證書的以及具有所申報職業(工種)大專以上學歷均可申報中級工。

表2 英國教育與培訓體制
3.高級。要求:取得申報職業(工種)中級職業資格證書滿5年的,或是取得申報職業(工種)的職業資格證書并經過高級技能培訓并取得了畢 (結)業證書的,可申報高級工。
4.技師。要求:取得申報職業(工種)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滿兩年的可以申請技師鑒定。獲得青島市職業技能大賽前六名且雙合格者,可以申請技師評定。
5.高級技師。要求:具有技師資格滿三年,可以申請高級技師鑒定。獲得青島市職業技能大賽前六名且雙合格者,可以申請高級技師考評。
目前,英國在職業技能培訓的模式上進行著一系列的變革。變革的內容著重在方法的靈活性和教育投入的效能上下功夫。具體說主要有以下兩點:(1)受培訓者可以選擇任何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培訓,不受時間、地點或場所的限制。英國從90年代以來推行的“國家職業資格”(NVQ體系)新模式就貫徹了這一思想。受培訓者均可以通過職業教育機構的中央信息和咨詢中心的數據庫終端,檢索到各種職業的技能要求、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時間以及地點等方面的信息資料。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培訓方式,并可以在職業技術教育機構或培訓中心學習,也可直接在工作場所學習實踐或是在家自學等。學習的進度既可以由培訓機構幫助擬訂,也可以由自己掌握,一旦某個單元學習結束,經技能鑒定考核合格者,其學分即記錄在個人的“國家職業成績檔案”里。(2)對受培訓者進行“起始評估”,避免教育培訓的重復性,了教育投入的不必要浪費,提高了培訓效能。英國“國家職業資格”推行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起始評估”制度的建立。所謂“起始評估”,是指在對受培訓者進行培訓之前,要先對受培訓者進行原有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評估,以決定相應的學習起點。通過起始評估,受培訓者可以出示有關知識方面的學習成績和技能方面的證據材料(如產品或制成品、文獻、證書、有效信件等),得到培訓機構的認可并給予相應的單元學分,然后再由培訓機構向受培訓者指出“尚未達到的標準”,需要培訓的方面有哪些。英國在職業教育上建立的“起始評估”制度,不僅避免了培訓和考核內容上的不必要重復,而且也大大減少了教育資源的浪費。而我國在提高培訓效能方面主要是通過在鑒定過程中運用先進技術,如智能化考試等。此外,在考試過程中,仿真技術的使用也非常普遍,通過計算機處理后,使得鑒定更加方便,直觀。
英國在職業技能開發上,不僅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理論的教育,而且在具體操作的實習時間上具有增加的趨向。英國的技術學院在課程設置上均體現了這一特點。英國的謝菲爾德多科技術學院,無論是學制四年的學位課程,還是學制三年的文憑課程,都必須保證用其中的一年時間完成實習。在這一年的實習期內,學生可以到工廠、企業以及與專業相關的有關部門的各種不同的崗位上工作,聯系實際理解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并熟悉整個生產活動的過程以及生產流程中的前后銜接環節等。
職業教育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向社會輸入更多的具有一定技能的技術型人才。如何培養學生的技能,提高他們的現場適應能力,不僅是職業教育機構而且也是社會所關注和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建立一種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的“產學結合”的職業教育制度已成為當代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趨向。英國的“國家職業資格”(NVQ)新模式,就特別強調雇主的企業或公司應成為學習機會的主要提供者,工作場所應是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主要場地。為了讓企業或公司接受培訓者,國家還從法律的形式上予于保證。
職業技能資格鑒定是在國家職業分類的基礎上,根據職業所必備的技能標準,由國家勞動技術技能鑒定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的一項職業技能資格考核方法的一種行政行為。職業技能資格的鑒定,能以特有的社會功能對勞動者所具有的技能水平作出科學、公正和權威性的客觀評價。要進行職業技能鑒定,其標準的確定尤為重要。因為標準的確定,直接關系到鑒定者行為推測的尺度,并且也為被鑒定者提供了應努力的目標和方向。關于職業技能資格鑒定的標準問題,當代西方國家呈現出向“社會化”方向發展的趨向。所謂職業技能資格鑒定標推的社會化趨向,是指職業技能鑒定的標準,不能以滿足某企業或公司的短期需要為標準,它必須以整個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資格標準為目標,同時還應考慮到與國際標準考核證書相銜接的問題。目前,在英國推行的“國家職業資格”考核體系中,大約有180個“產業指導機構(LD)”研究制定國家職業資格能力要素及其操作“標準”問題,并且規定國家職業資格的使用期限最多只能是五年。同時還根據社會需要對標推進行不斷的修訂。目前,我國職業資格證書體系還不太完善,但國家陸續制定和頒布了技師、高級技師的職業標準。隨著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職業技能鑒定制度將慢慢走上國際化道路。
[1]Blake,D.and Gallagher,D.(2009).Exam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ctorian Certificate of Applied Learn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chools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 Australia.Journal of Appli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1,2009,49-71.
[2]Dickerson,A.(2006).The Returns to Academic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the UK.Coventry:University of Warwick,Warwick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
[3]Henry,J.,Dalton,J.,Walsh,J.and Wilde,R.(2002).VCAL Trial Project 2002 Evaluation Interim Report–July 2002.East Melbourne,Victoria,Australia:Victorian Qualifications Authority[online].Available.
[4]Clark,D.(2009):“DoRecessions Keep Students in School The Impact of Youth Unemployment on Enrolment in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 in England",Economica,forthcoming.
[5]Clark,D.,Conlon,G.and Galindo ‐ Rueda,F.(2005):“Post‐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Attainment”,in Machin,S.and A.Vignoles (eds.)What’s the Good of Education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
[6]Dearden,L.Leslie McGranahan,L.and Sianesi,B.(2004):"Returns to Education for the Marginal Learner:Evidence from the BCS70,"CEE Discussion Papers 0045,Centre for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LSE.
[7]Dickerson,A.and Jones,P.,(2004),"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a minimum wage on the labour market behaviour of 16 and 17 years old",Research Report for the Low Pay-Com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