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衛國 王祥麒 李志剛 王紅玲 谷 寧 張 翼 李薇薇 李偉明 王俊濤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五病區,河南 鄭州 450052)
典型表現是患者出現結內或結外迅速長大的腫塊,可伴有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常常擴散。β-2微球蛋白與腫瘤細胞增殖有關〔1〕,而乳酸脫氫酶作為一種糖酵解酶,在腫瘤細胞惡變時分泌增多,并參與病變進展中〔2〕。本文擬檢測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表達,探討二者關系及對預后的判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腫瘤科確診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患者9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齡39~80(平均56.4)歲,病史2~13個月。均符合WHO中關于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診斷標準,并經免疫組化輔助診斷及病理主任醫師閱片。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②診斷有疑問。同時選取同期在我院體檢證實為健康成人的血清標本55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齡39~72(平均55.4)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別,具有可比性。
1.2 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檢測方法 觀察組均于確診后次晨空腹抽取靜脈血10 ml,對照組常規抽取靜脈血,均盡快分離血清,放于-20℃冰箱中待檢,并于4 w內測定。應用放免法檢測血清β-2微球蛋白表達,應用速率法檢測血清乳酸脫氫酶表達,嚴格按說明書操作,嚴格質控。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AS6.12統計軟件進行定量資料t檢驗和線性相關性分析。
2.1 兩組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表達 觀察組血清β-2微球蛋白〔(4.27±1.04)vs(1.24±0.46)mg/L〕與乳酸脫氫酶表達〔(397.35±46.54)vs(190.35±36.43)U/L〕明顯高于對照組(t=8.35,P=0.010 3;t=12.35,P <0.000 1)。
2.2 觀察組不同類型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表達 觀察組不同類型患者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表達差別顯著,即非生發中心來源患者二種蛋白的表達量升高。生存時間≤1年患者血清二種蛋白表達量升高。見表1。
2.3 觀察組血清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表達關系 觀察組血清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表達呈正相關(r=0.41,P=0.024 1)。
表1 觀察組不同類型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表達(±s)

表1 觀察組不同類型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表達(±s)
n β-2微球蛋白(mg/L) t P 乳酸脫氫酶(U/L)t P生發中心來源 是 56 2.41±0.75 7.54 0.013 5 342.35±47.08 7.67 0.016 4否40 6.46±2.36 464.43±64.57生存時間 >1年 49 3.67±1.31 5.43 0.034 8 357.32±41.20 6.50 0.024 8≤1年47 4.93±1.42 439.78±53.21
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侵襲性腫瘤,臨床表現復雜,預后判斷指標不完善,治療效果差。近年來人們傾向于基因和蛋白檢測來判斷病變生物學行為和預后。β-2微球蛋白是一種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蛋白,是細胞膜上完整組織相容性抗原構成成分。一般來說人體內β-2微球蛋白在體內維持著動態平衡,因此其含量相對恒定〔3,4〕。β-2微球蛋白與腫瘤負荷相關,并與腫瘤增殖、浸潤及轉移有關〔5〕。乳酸脫氫酶作為機體重要的糖降解酶,廣泛存在于人類細胞和體液中,以心、腎和骨骼肌含量最豐富。當正常細胞惡變后,體內腫瘤細胞中基因控制失調,乳酸脫氫酶合成增多,同時由于反饋機制受到影響,腫瘤細胞內乳酸脫氫酶釋放增多,引起血清中表達升高〔6〕。也有觀點顯示淋巴瘤中乳酸脫氫酶升高主要是由于腫瘤細胞無限增殖,對周圍組織進行浸潤和擴散,刺激周圍正常組織發生反應性乳酸脫氫酶釋放〔7〕,而血清中酶含量間接反映淋巴瘤細胞增殖性。本實驗結果提示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釋放增多,并參與腫瘤惡性過程。由于淋巴系統是β-2微球蛋白的主要合成場所,因此使淋巴細胞增殖速度增加的因素均可引起β-2微球蛋白表達升高。惡性淋巴瘤時細胞增殖明顯增快是促進其表達的重要誘發因素〔8〕,在增殖過程中也促進了腫瘤細胞產生乳酸脫氫酶增多。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表達與腫瘤類型有關,由于生發中心來源患者預后好,非生發中來源預后差,提示聯合檢測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與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預后相關,同時在不同生存時間分組中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表達差別也直接證實了此結論。本實驗結果提示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具有協同作用,但關于二者協同作用的機制分析認為可能與細胞增殖作為中介發揮協同作用有關,但需要更多基礎實驗證實。
1 劉慧敏,楊順娥,馬 英.LD、β2-M、CA125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臨床意義〔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9;32(8):1031-3.
2 梁 進,何文杰,畢 清,等.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LDH和β2-MG及ESR與疾病發展及臨床預后的關系〔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8;15(4):328-30.
3 Langer P,Kocan A,Drobna B,et al.Alpha-fetoprotein,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nd beta2-microglobulin in adult population highly exposed to organochlorinated pollutants(PCB,DDE and HCB)〔J〕.Endocr Regul,2011;45(3):149-55.
4 Saito Y,Oba N,Nishinakagawa S,et al.Identification of beta2-microgloblin as a candidate for early diagnosis of imaging-invisi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 with liver cirrhosis〔J〕.Oncol Rep,2010;23(5):1325-30.
5 陳 芳,曹方方,張繼紅,等.β-2微球蛋白與乳酸脫氫酶對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效果的判斷價值〔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2C):4160-3.
6 Giatromanolaki A,Koukourakis MI,Pezzella F,et al.Lactate dehydrogenase 5 expression in non-Hodgkin B-cell lymphomas is associated with hypoxia regulated proteins〔J〕.Leuk Lymphoma,2008;49(11):2181-6.
7 張 妍,高艷紅,向 榮,等.淋巴瘤患者血清乳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總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變化〔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0;31(2):1171-2.
8 黃然欣,李曉林,黃曉春,等.非霍奇金淋巴瘤血清乳酸脫氫酶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10):1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