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立 趙建農 鐘維佳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重慶 400010)
大多數腦梗死患者治療后都一定程度上遺留生活不便。常規CT和MRI檢查在顯示病灶與其神經纖維的關系及白質束受損范圍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很難準確顯示其關系。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彌散張量成像(DTI)是在常規磁共振和彌散加權成像的基礎上開發的無創性成像方法,可比較直觀地顯示病變對白質纖維形態結構產生的影響〔1〕。本研究主要探討老年缺血性腦梗死患者康復治療前后DTI成像特點。
1.1 一般資料
1.1.1 對象 選擇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本院90例老年缺血性腦梗死患者,男50例,女40例。并按年齡分為四組:年齡60~65歲組22人,男10人,女12人,平均年齡(62.78±2.01)歲;66~70歲組26人,男 15人,女 11人,平均年齡(67.97±2.33)歲;71~75歲組29人,男17人,女12人,平均年齡(72.82±2.28)歲;76歲以上組13人,其中男8人,女5人,平均年齡(78.22±3.76)歲。
1.1.2 納入標準 60周歲以上老年人,性別不限;初次腦梗死發病,且在3 d以內;單側發病;生命體征平穩正常,可接受磁共振檢查;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該檢查。
1.1.3 排除標準 年齡<60歲;雙側發病;無法配合完成相應的全部檢查;首次發病但其他病癥、病史對此次檢查有影響。
1.2 方法
1.2.1 神經功能評分 在進行MRI檢查前,使用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量表(NIHSS)對9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評估,分值越大,其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
1.2.2 MRI檢查 使用GE公司Signal EXCITE 3.0T磁共振機對90名研究對象進行磁共振平掃檢查,包括軸位T1Flair、T2FRFSE-XL及DTI檢查。
1.3 數據處理 本院專業工作組利用分析軟件包計算出部分各向異性(FA)圖,手動在 FA圖各個層面上畫出梗死灶區(ROI)及其對側相應大小正常腦組織ROI,得到相應FA值,每個區域測量3次,取平均值,再將各個層面的值平均后得到梗死灶和對側相應正常腦組織的FA值。
彌散張量成像纖維束成像(DTT):在DTI圖和FA圖的各個層面畫出梗死灶纖維損傷嚴重區域對側相應正常腦組織,再使用纖維束成像軟件包及專業軟件進行圖像分析得出。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在入院時,各組患者梗死灶側(患側)的FA值小于對應正常側(健側)組織(P<0.01)。入院治療8 w后,各組患者梗死灶側與入院時比較,其FA值均有所增加,且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患者治療8 w后NIHS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降低,且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各時點FA值、NIHSS評分比較(±s)

表1 各組患者各時點FA值、NIHSS評分比較(±s)
組別 n FA值患側入院時 治療8 w 健側NIHSS入院時 治療8 w 60~65歲組 22 0.385±0.043 0.441±0.039 0.494±0.042 10.89±1.57 7.91±1.36 66~70歲組 26 0.351±0.032 0.419±0.033 0.469±0.036 10.64±2.11 7.93±1.64 71~75歲組 29 0.338±0.035 0.390±0.028 0.440±0.031 12.57±2.37 9.11±1.79 76歲以上組 13 0.307±0.039 0.371±0.031 0.412±0.024 13.44±2.61 10.76±1.98
腦卒中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病癥,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后有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特別是手腳運動功能障礙。運動功能的恢復與中樞神經系統及傳導系統結構的可塑性及功能有很大的關系。MRI和OTI為研究腦梗死的機制提供了可視化數據,對臨床治療和研究提供了指導和應用價值〔2,3〕。
DTI是臨床上觀察和追蹤腦白質纖維束的檢查方法,雖然是最近幾年才運用到臨床上的功能性MRI方法,但是卻能較理想地顯示出腦白質纖維,甚至可以發現腦卒中發作時的微小差異變化,從而更有利于對患者的長期預后進行準確評估,提高護理的合理性〔4,5〕。本次研究中,患者患側的FA值較對應健側的FA值相比較低,說明了梗死初發時期的DTI參數變化。而在康復治療8 w后,FA值有所增加,顯示康復治療后,患者的神經功能有所恢復。
1 張曉鈺,桑德春.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前后的彌散張量成像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1):73-6.
2 張 霞,邢 悅,張 蕓,等.彌散張量成像技術在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應用〔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40(3):551-4.
3 張曉鈺.彌散張量成像技術在評估腦卒中患者白質纖維束損傷及預后方面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6):538-9.
4 陳自謙,肖 慧,張碧云,等.磁共振成像和彌散張量成像評價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皮質運動功能激活狀態及皮質脊髓束異常與肌力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8):46-9.
5 周克貴,柯開富.功能磁共振與彌散張量成像對腦卒中后運動功能恢復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4):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