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靈 李桂杰 趙 航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康復醫學科,吉林 長春 30033)
隨著人工關節置換術應用的不斷增加,其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日益突出,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因此,及時有效的預防非常重要〔1〕。低分子肝素類藥物可有效預防膝關節置換術后DVT發生〔2〕。本文在應用低分子肝素同時聯合應用氣壓治療及踝泵訓練預防DVT的發生療效滿意。
1.1 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①年齡≥45歲;②無糖尿病史;③無血栓病史;④術后病情穩定,12 h之內開始康復治療。排除標準:①術肢靜脈結扎、皮炎、壞疽或皮膚移植;②下肢嚴重畸形;③疑似已出現下肢靜脈血栓;④下肢大部分水腫;⑤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腫;⑥血栓性靜脈炎;⑦下肢嚴重動脈硬化:⑧不穩定高血壓。根據入選標準,選取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早期接受康復治療的85例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手術方式均為膝關節前正中入路,均采用骨水泥固定。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齡40~53〔平均(47±5.8)〕歲;對照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齡42~54〔平均(48±4.1)〕歲;兩組性別、年齡、手術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藥物治療,術后12 h內開始應用低分子肝素(4 250 IU)皮下注射,1次/d,療程10 d。觀察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SCD expRessTM壓力系統進行氣壓治療,并聯合踝泵訓練物理療法,即患者術后行小腿及足部氣壓治療,3次/d,30 min/次,氣壓治療結束后2 h進行踝泵訓練,時間安排在早、午睡前。對照組患者常規用藥基礎上僅予氣壓治療。
1.2.2 療效判斷標準 納入患者統一在術后第14天進行雙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觀察DVT的發生率、血管管徑、血流速度、血管壁的情況等。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觀察組的DVT發生率6.98%(3/43)低于對照組〔23.81%(10/42)〕(χ2=4.647,P <0.05)。觀察組的股靜脈、腘靜脈管徑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股靜脈、腘靜脈管徑比較(±s,mm)

表1 兩組股靜脈、腘靜脈管徑比較(±s,mm)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組別 n 股靜脈 腘靜脈觀察組 43 9.3±2.71) 5.6±1.61)對照組42 10.1±0.5 7.1±2.2
膝關節置換術屬于大型手術,患者經歷手術、制動及臥床,具備發生DVT的高危因素〔3〕;如發生DVT將影響患者預后,增加經濟負擔,嚴重時可引起肺栓塞,易導致患者死亡,故對高危患者進行積極預防。手術后并發DVT的高發期是術后12~24 h,這一階段靜脈血栓形成后,臨床表現不明顯,故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應該盡早〔4〕。藥物預防靜脈血栓(如低分子肝素)副作用小,已普遍應用于預防骨科大手術后靜脈血栓,療效顯著,可使關節置換術后并發靜脈血栓降低50%〔5〕。
物理治療包括足底靜脈泵(VFP)、間歇氣壓裝置(IPC)及梯度彈力襪(GCS)。為更加有效預防骨科術后DVT,國內外學者嘗試各種物理療法的聯合方案,本研究認為氣壓治療聯合踝泵訓練預防膝關節置換術后DVT的效果更好,比單獨應用一種機械預防方法更有效。
氣壓治療用于預防DVT,相當于從腳開始,由下到上的一個柔和擠壓,促進遠端的血液和淋巴回流;并且,間歇氣壓增強纖溶活性,可更加有效預防DVT形成〔6〕。但是,這種方法有其局限性,氣壓治療是被動運動,下肢的肌肉沒有主動運動,不會增加肌力,因此,應該配合患者有規律的主動運動,即踝泵訓練,患者術后在護士指導下進行放松大腿肌肉、主動屈伸踝關節的踝泵訓練。在沒有引起膝關節疼痛的范圍內緩慢用力,最大限度背屈踝關節,并保持10 s,讓肌肉持續收縮,然后再最大限度地背伸踝關節,每組20次,每日3組,不能主動活動的患者由護士幫助完成踝泵訓練。
踝泵訓練在膝關節術后就可以應用,早期的關節活動能使高凝狀態的血液流動增快,抑制DVT〔7〕。觀察組采用主動被動相結合的物理療法,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股、腘靜脈的管徑小于對照組,發揮了氣壓治療與踝泵訓練各自的優點。
總之,膝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在常規應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通過氣壓治療聯合有監督的踝泵訓練,比單獨使用一種物理治療方案預防DVT的效果更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 Lieberman JR,Geerts WH,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Am,1994;76(8):1239-50.
2 楊 剛,呂厚山,高 健,等.低分子肝素預防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00;38(1):25-7.
3 董紀元,李國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轉子間骨折圍手術期的治療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00;20(8):476.
4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預防骨科大手術深靜脈血栓形成指南(草案)〔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7(2):118-9.
5 Heit JA.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the optimal duration of prophylaxis against postoperativ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or knee replacement〔J〕.Thromb Res,2001;101(1):163-73.
6 Pitto RP,Young S.Foot pumps without 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 for prevention of deep-vein thrombosis in total joint replacement:efficacy,safety and patient compliance〔J〕.Int Orthop,2008;32(3):331-6.
7 別明波,趙志彩,田翠英,等.系統康復治療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術后療效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9;31(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