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

信用是公民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企業的興旺發達之道,是政府的公正公信之源。誠信缺失、不講信用,不僅危害經濟社會發展,破壞市場和社會秩序,而且損害社會公正,損害群眾利益,妨礙民族和社會文明進步。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任務十分緊迫。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新和加強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以及進一步深化對外經濟合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對信用體系建設高度重視。早在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就提出,要“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去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更是明確提出“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隨后召開的國務院第176次常務會議又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行了進一步安排與部署。多年來,各地、各部門相繼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做了許多積極探索,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在這一過程中,長三角三省一市更是在區域信用合作方面率全國之先,取得的進展十分令人鼓舞。在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新的歷史階段,“信用長三角”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示范意義。
首先,“信用長三角”建設對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地區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已經成為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全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起步探索階段,長三角地區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正在努力成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表率,既帶動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形成良好氛圍,又為國家和其他地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
第二,“信用長三角”建設是推進長三角地區深化合作的必然選擇。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經濟相融,是我國市場經濟最發達、經濟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當前,長三角地區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不斷深化區域信用合作,可以更好地發揮信用在資源配置中的引導作用,加快推動長三角地區科學發展躍上新臺階。同時,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先發地區,經濟成分更加多樣化,經濟和社會往來更加密切,利益主體更加多元化,利益關系更加錯綜復雜,深化“信用長三角”合作,有利于共同營造良好的區域誠信氛圍,協同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促進長三角地區社會和諧、穩定和進步。
第三,“信用長三角”建設是長三角地區加強與其他地區乃至全球經濟合作的必然要求。長三角地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對內,需要有效推進長三角地區與國內其他地區的經濟合作,這必然要求長三角地區加快完善信用體系,以誠信凝聚國內的八方資源;對外,要打造在亞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服務體系、國際商務服務體系、國際物流網絡體系,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在我國參與全球合作與對外交流中發揮主體作用,也必然要求長三角地區向全球展示良好的信用形象。
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高度重視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積極的姿態和更加努力的工作,開創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新局面。當前,要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做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13—2020)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作為我國首部信用體系建設專項規劃,這部規劃將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方向、重點和主要政策作出部署,成為指導未來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文件。目前,國家發改委和人民銀行已組織共同起草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3—2020)》初稿,正在35個部際聯席會議單位征求意見。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組織專家論證,反復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審稿報國務院審議,力爭早日頒布實施。
(二)加快推進信用立法和制度建設。健全的信用法律法規體系既是社會信用體系得以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又是社會信用體系規范發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規體系是一項長期工作,又是一項等不得的緊迫工作,要按照“先出規章,加緊立法”的思路穩步推進。目前,要通過發布一些規范性文件,抓緊把已經形成共識的問題先規范起來,等有了一定的實踐基礎之后,再按照規章、法規的不同層次有序推進。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在信用立法和制度建設上都具有良好基礎。下一步,也請長三角地區進一步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權限,加快構建區域性的信用政策法規體系,為全國的信用立法工作發揮示范作用。
(三)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是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必須加緊推進。我們大力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部門先行建立失信記錄檔案,加快完善行業信用信息系統;支持各地方對本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信用信息特別是失信信息進行整合,形成統一平臺。在此基礎上,按照“聯建共享”原則,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信用長三角”網絡共享平臺作為全國第一個區域性信用信息平臺,建議在現有共享信息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共享查詢范圍,努力建設成為全國的示范性平臺。
(四)加快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運行機制中的核心機制,是直接作用于各個社會主體信用行為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對誠實守信者,要進行表彰和宣傳,營造守信光榮的良好氛圍,同時還要在政府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領域給予充分支持;對作假失信者,要綜合運用市場性懲戒、行政監管性懲戒、行業性懲戒、司法性懲戒和社會性懲戒等手段,加大懲戒力度。努力形成“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的良好秩序。希望長三角地區繼續協同加強區域信用監管,健全區域性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使守信者在長三角區域范圍內得到同等激勵,使失信者受到同樣的懲戒。
(五)加快社會信用服務體系建設。信用服務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良性運行的重要動力。要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社會信用服務機構,逐步建立公共信用服務機構和社會信用服務機構互為補充、信用信息基礎服務和增值服務相輔相成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社會信用服務組織體系。要特別重視各類社會信用服務機構自身的信用建設,一開始,就把所有從業人員的信用記錄建立起來,并重點規范管理。目前,長三角地區已成為全國信用服務機構的重要集聚區。下一步,可以重點扶持培育若干家具有較大規模和市場公信力的全國性信用服務機構,提升長三角地區信用服務市場的整體競爭力。
(六)加快信用示范試點建設。加快信用示范試點建設是有效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措施。當前,要選擇社會廣泛關注、信用缺失問題突出的行業推進示范試點;要選擇地方政府高度重視,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基礎比較扎實,試點工作積極性強的地方先行示范試點;要利用城市覆蓋面廣、涉及面寬的優勢,開展社會信用城市建設示范試點;還要開展一些區域合作的示范試點,比如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的信用合作試點。江蘇李云峰省長在演講中把信用示范建設作為一項重要舉措,深化到縣市區、鄉鎮、企業和各種社會單位,安徽詹省長帶領所有省轄市領導參會,推動各市全面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都極具社會影響力。試點越多,內容越豐富,實踐基礎越扎實,就越容易形成共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也就越容易推進。
(七)加快重點領域信用建設。當前,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工程建設、電子商務、股權投資、融資擔保等領域的誠信缺失問題較為突出,各種失信行為屢禁不止,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對這些關系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要率先加強信用建設。上海市艾市長在演講中講到的13個試點專項,極具針對性。浙江陳省長在演講中強調,從溫州等地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入手,加快建立健全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既體現了長三角各省市信用建設的務實求效,也反映了信用建設在當前全局工作中的重大現實意義。我們將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加快建立健全各重點領域的專項信用信息平臺,在日常監管和公共服務中加大對平臺信用信息的運用,推動重點領域率先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民心所向。長三角地區作為全國發展基礎最好、體制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起著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希望并深信三省一市結合自身實際,圍繞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戰略部署,牢牢把握工作重點,不斷深化合作內容,努力將“信用長三角”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的一張金名片、全國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面旗幟、長三角地區走向世界和接軌國際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