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 張沁園 王曉紅
(1山東省濟南市天橋人民醫院 濟南250031;2山東中醫藥大學 濟南250355;3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濟南250033)
亞健康狀態是機體介于健康與疾病中間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適應能力下降,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亞健康包括軀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和社會適應亞健康。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健康人群與不健康人群各占全體人群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的人群則處在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過渡狀態,亦稱第三狀態[1]。亞健康問題成為普遍的醫療及社會問題,成為國際上醫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該類人群多表現為體弱乏力、頭暈目眩、厭食、失眠多夢等癥,理化檢查又無實質性病變。本研究自2005年2月~2006年3月以來,采用中藥復方調治亞健康狀態,同時又對該人群進行心理衛生測評。現將觀察結果及測評報告分析如下:
1.1 對象 426例亞健康人群均取自2005年2月~2006年3月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中心門診病例,采用WHO推薦的MDI健康評估量表,對被測試者進行健康綜合評價,其標準為:滿分100分,85分以上為健康狀態,70分以下為疾病狀態,70~85分為亞健康狀態。篩選MDI健康評估量表分值在70~85分的亞健康狀態病人,其中男性278例(65%),女性 148例(35%);年齡 38~67歲,平均(46.79±9.54歲);職業:干部301例,工人24例,個體工商戶80例,其它21例;以上病例均排除器質性病變及精神抑郁癥。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各213例。
1.2 觀察方法
1.2.1 疲勞和失眠的測評 采用改良睡眠質量評定量表和疲勞評定量表,分計總癥狀積分值。
1.2.2 90項癥狀清單自評量表 采用90項癥狀清單(90 symptoms check 1ist,SCL-90)計 10 個因子分及總癥狀指數,由患者進行自評[2]。SCL-90包括反映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癥狀、焦慮癥狀、敵對情緒、恐怖癥狀、偏執癥狀、精神病性和其它等10個方面的因子,共包括90個癥狀,每項癥狀的嚴重程度從“1”(沒有癥狀)到“5”(極嚴重)分為5級。評定時要求被測試者對量表的每一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獨立的評定。本協作組人員隨時檢查是否有遺漏以便及時補充,完成后統一收回。數據采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
1.2.3 中醫亞健康癥狀測評表 所有亞健康人群均具有下述典型的臨床表現:失眠多夢、倦怠乏力、精神不振、頭暈頭重、胸悶氣短、食欲不振、心煩易怒、自汗多汗。癥狀記錄采用半定量積分法。記分方法如下:自動說出者,主要癥狀記5分,次要癥狀記3分;詢問說出者,主要癥狀記4分,次要癥狀記2分;癥狀時有時無者,主要癥狀記3分,次要癥狀記1分;無癥狀者,記0分。
1.3 服藥方法 桂枝四逆散治療組:方藥組成:柴胡、枳實、桂枝、白芍、甘草、大棗、生姜,水煎服,10 d為1個療程。四逆散對照組:方藥組成:柴胡、白芍、枳實、甘草,水煎服,10 d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一切其它中西藥。
2.1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定量表觀察結果見表1。兩組治療后睡眠質量積分均有所下降,提示可改善亞健康人群失眠狀態,治療組提高睡眠質量療效優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平均值 分
2.2 兩組治療前后疲勞評定量表觀察結果 見表2。兩組治療后疲勞評定量表積分均有所下降,提示可改善亞健康人群疲勞狀態,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疲勞評分平均值 分
2.3 SCL-90自評量表觀察結果 426例亞健康人群心理健康水平與全國常模比較,反映整體心身健康水平的SCL-90總癥狀指數及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偏執和精神病性等6個因子評分均較常模高(P<0.01)。見表 3。
表3 亞健康人群SCL-90與中國常模比較 (±S)分

表3 亞健康人群SCL-90與中國常模比較 (±S)分
項目 亞健康人數(n=426) 常模(n=1388) P值軀體化 2.63±0.55 1.37±0.48 <0.01強迫 1.91±0.46 1.62±0.58 <0.01人際敏感 1.78±0.74 1.65±0.51 >0.01抑郁 2.04±0.72 1.50±0.59 <0.01焦慮 2.43±0.69 1.39±0.43 <0.01敵對 1.35±0.62 1.48±0.56 >0.01恐怖 1.18±0.53 1.23±0.41 >0.01偏執 1.89±0.48 1.43±0.57 <0.01精神病性 1.99±0.49 1.29±0.42 <0.01其它 2.13±0.73總分 193.26±47.73 129.96±38.76 <0.01
2.4 中醫亞健康癥狀測評表觀察結果 見表4。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均有明顯改善,治療組部分療效優于對照組。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測評 (±S) 分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測評 (±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1;與對照組藥后比較,△P <0.05。
治療組(n=213) 對照組(n=213)癥狀 藥前 藥后 藥前 藥后失眠多夢 2.95±0.28 0.80±0.23*△ 2.83±0.29 2.29±0.26*倦怠乏力 5.05±0.19 2.43±0.25* 4.98±0.19 2.87±0.28*精神不振 2.75±0.24 0.78±0.22*△ 2.65±0.25 1.65±0.23*頭暈頭重 3.18±0.35 0.68±0.20*△ 2.92±0.25 1.97±0.23*胸悶氣短 1.90±0.13 0.33±0.10*△ 2.03±0.14 1.68±0.11食欲不振 2.88±0.14 0.80±0.12* 2.64±0.13 1.68±0.12*心煩易怒 1.68±0.12 0.20±0.06*△ 1.78±0.13 1.35±0.08*自汗多汗 1.10±0.09 0.03±0.03*△ 1.19±0.07 1.08±0.06
亞健康是由心理、社會、自然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于人體而形成的。中醫學雖無亞健康一詞,但與此認識相一致的未病理論顯示出中醫學對亞健康的關注由來已久。《內經》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中醫學對亞健康病因病機的認識和現代醫學對亞健康狀態發生機制的認識是一致的。亞健康的心身失調多源于長期的負性情緒,《素問·天元紀大論》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情志活動的物質基礎是藏精之五臟,五志過激同樣也傷及五臟。《靈樞·舉痛論》中有“百病皆生于氣”之論。指出臟腑氣機失調是多種病證產生的關鍵機制。氣郁日久可從火化,氣滯又可形成血瘀,肝郁漸及胃脾,影響后天化源,氣血陰陽兩虛則羸劣之態畢現。在亞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著“三高一低”的傾向,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和免疫力低下。在中青年亞健康人群中真正完全屬于虛證者較少,在氣郁的同時,一般夾雜有不同程度的實邪,如濕、痰、瘀等。其治療的關鍵在于諧和陰陽、調理氣機。
桂枝湯是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有學者統計古今1 128例桂枝湯的臨床醫案,并對其癥狀進行分析后發現,在諸案所出現的100種癥狀中,出現頻數最高的有汗出、神疲體倦、惡風寒、發熱、納呆食少五項,而這些癥狀正是亞健康人群由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低下的最普遍癥狀。桂枝溫中通陽,芍藥益陰和營,兩者相伍,有滋陰和陽、調和營衛之用;生姜、大棗、甘草補脾益氣,調中和中。全方共奏和調陰陽氣血之功。藥理研究表明,桂枝含桂皮醛,可刺激汗腺分泌,擴張皮膚血管,有解熱功能,桂皮油可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并有解痙、鎮痛及強心作用;芍藥能收斂,止痛;甘草有強心、抗炎、抗過敏之功:故本方有清熱消炎、改善消化系統功能、解痙、鎮痛、鎮靜、改善心腦血管、增強血液循環、抗過敏及雙向調節的功能。現代臨床上桂枝湯常用于治療感冒、流感、妊娠惡阻、胃炎、胃潰瘍、慢性腸炎、痛經、結核、神經衰弱、神經痛、偏頭痛、蕁麻疹、濕疹、多形紅斑、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此外,對于某些原因不明的自汗、盜汗、陽痿、失精等癥也可辨證應用。四逆散是調和肝脾的代表方劑,具有疏肝解郁、調氣機、和肝脾的功效。后世在臨床運用上,抓病機,靈活辨證,凡由于肝郁不暢、陰邪郁結于里,導致陽氣內遏不能透達所引起的一切臨床癥狀,如四肢厥逆、煩悶易怒、抑郁不暢、胸脅苦滿、腹中脹痛、小便不利、咽中噎塞、咳痰不爽、食欲不振等皆可運用而取佳效。四逆散的臨床應用和實驗研究亦表明,四逆散在膽道疾患、膽汁返流性胃炎、胃潰瘍、胃黏膜異型增生、早搏、高血壓性頭痛頭暈、肝炎、腸炎、尿潴留、抑郁癥、輸卵管阻塞、痛經帶下、植物神經紊亂、更年期綜合征、皮炎、濕疹等病證上皆可加減為用。
疲勞是一種主觀癥狀,疲勞評定量表不但描述軀體及心理的疲勞特征,而且可用來區別一般的疲勞和病理狀態的疲勞。本項臨床觀察證實:患者通過治療后疲勞分值明顯改善,證實治療組用藥具有很好的改善機體疲勞的作用。亞健康狀態常伴有睡眠障礙,但對睡眠障礙的診斷和癥狀輕重程度一直以來卻缺乏客觀和有效的衡量和評定工具。本課題通過對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賦值,并觀察到其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且簡捷有效。此表系自評式問卷,問題簡潔,凡具有小學以上文化水平者皆可填寫,全部完成僅需10~15 min,收回后,由醫師根據賦值進行統計。本課題證實,桂枝四逆散的治療對于改善睡眠質量有顯著意義。
90項癥狀清單又名癥狀自評量表,它能反映個體或某一職業群體的心理衛生問題,此次調查結果表明,總癥狀指數(總分)及9個因子(不含“其它”因子)中除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和恐怖外的6個因子與常模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說明亞健康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一般人群,亞健康狀態下存在心理癥狀與精神障礙,即精神亞健康。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與環境因素造成心理緊張和超負荷的工作與社會壓力是亞健康形成的根本原因,中醫對亞健康的認識多認為與陰陽失調肝氣郁滯有關。此次觀察所選用的SCL-90常模為1986年的全國常模。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政策、社會觀念和生活壓力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處事方式、精神壓力、承受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也不一樣,常模有重新調查修改的必要性[2]。
總之,桂枝四逆散在防治亞健康狀態上針對氣郁、陰陽失調入手,氣暢則百病除,陰陽和則體自康。本研究結果顯示,桂枝四逆散結合心理療法是目前防治亞健康的有效方法,無任何毒副作用,經濟便宜,值得臨床推廣。
[1]嵇冰,艾宗耀,楊春華,等.歸脾湯加減治療亞健康狀態46例[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7,7(2):33
[2]金華,吳文源,張明園.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雜志,1986,12(5):26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