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寶,劉成麗,指 導:方 路
(1.河南中醫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河南 鄭州 450008;2.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體所引起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AIDS),患者表現為以CD4+T淋巴細胞減少為特征的免疫衰竭,常于感染后10~15年內因并發各種機會性感染或惡性腫瘤而死亡,自1981年第1例AIDS患者被確診以來,人類與艾滋病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斗爭,高效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的出現,使艾滋病可控成為現實,進行抗病毒的西醫治療是目前艾滋病的主要治療方法,HAART療法能使病毒載量大幅下降、機會性感染明顯減少,但不能完全消滅病毒,且患者需長期服藥,毒副作用很大,易產生耐藥性病毒株,停藥后迅速反彈,藥物價格昂貴,這些不利因素限制了HAART療法的進一步推廣,近年來,中醫藥在艾滋病防治領域的巨大潛力越來越受到醫療界的重視,通過不斷的探索,在治療機會性感染、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減輕西藥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使患者能夠長期帶毒生存成為可能,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本文通過對近幾年來已發表的研究成果進行初步評價,進行Meta分析,以評估療效,為中醫藥治療艾滋病提供循證醫學證據。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為發表于2005年~2010年間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有關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的相關文獻,初檢共121篇文獻,通過閱讀標題和摘要,排除83篇,保留與研究有關的38篇文獻。
1.2 納入標準
1.2.1 文獻納入標準 (1)采用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2)試驗納入的治療組采用中成藥或經驗方劑加減聯合西醫正規抗病毒治療,對照組僅用單純的西醫抗病毒治療或中醫藥治療;(3)中藥治療均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項目臨床技術方案,西醫治療為國家免費治療艾滋病方案。最終入選文獻10篇[1~10],共計647例。
1.2.2 病例類型 所有納入病例符合:①年齡10~60歲。②符合西醫艾滋病發病期的診斷標準和中醫的辨證分型標準。③未使用試驗外的其他中藥治療。
1.3 資料質量評價 采用Cochrane中心文獻質量Jadad評分的7分評分法(1~3分屬于低質量文獻,4~7分屬于高質量文獻),對1.2.1納入的所有隨機對照試驗(RCT)的文獻進行隨機化、盲法、隨訪三部分內容進行質量評分,每部分的劃分標準為0~2分,總積分為0~7分,其中1~3分為低質量研究,4~7分為高質量研究。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CD4水平和主要癥狀體征積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Revman 4.3軟件進行Meta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區間(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連續性變量采用標準均數差(SMD)及95%可信區間(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顯著性水平設為0.05,當各研究之間有統計學同質性(P>0.05)時,使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當各研究之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05)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即P<0.05時表示不同療法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軟件推薦使用Peto法的比值比(odds ratio,OR)。
2.1 納入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研究文獻的基本情況 見表1、表2。

表1 10篇文獻的基本情況及評分
表2 納入Meta分析的8篇文獻治療后CD4情況(個/mm3,±s)

表2 納入Meta分析的8篇文獻治療后CD4情況(個/mm3,±s)
?
2.2 Meta分析結果
2.2.1 治療前后CD4比較 共有8個試驗比較了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單用西醫(或單用中醫)在提高患者CD4水平方面的效果,對以上8篇文獻隨機對照試驗的文獻異質性檢驗顯示有統計學差異(P<0.00001),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合并效應量OR=43.81,95%CI(19.69,67.92),合并效應量的檢驗Z=3.56(P=0.0004),結果提示:與單用西醫(或單用中醫)治療相比,中西醫結合更能顯著提升患者CD4水平。見表3。
2.2.2 癥狀體征總積分 共有3個實驗比較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組與單用中醫藥對照組在癥狀體征總積分方面的差異,對這3篇文獻異質性檢驗顯示有同質性(P=0.98),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效應量OR=0.86,95%CI(-0.31,2.03),合并效應量的檢驗Z=1.44(P=0.15),結果提示:在治療后癥狀體征總積分比較方面,中西醫結合比單用中醫藥治療更具有優勢。見表4。

表3 治療后CD4水平比較

表4 治療后癥狀體征總積分比較
2.2.3 方藥差異 在所納入的研究中,有5篇文獻研究使用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的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項目用藥的中成藥。共有4篇文獻研究按照國家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項目臨床技術方案處方辨證治療,另有1篇文獻使用固定方劑,所有方藥均經過大量試驗及研究證實對艾滋病的治療有效。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體后,持續性地破壞機體免疫系統,引起多種機會性感染及惡性腫瘤,從初始感染到終末期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危害大,目前尚無根治辦法,現代醫學主要是針對病原體的治療,采用抗病毒、提高免疫、治療機會性感染等方法,延長患者生命,中醫藥憑借其毒副作用小、效果明顯、患者依從性好等優點,在臨床治療艾滋病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有研究表明,在無癥狀期應用中醫藥早期干預,通過調節免疫,增強機體功能,能夠有效的延長無癥狀期,使患者長期帶毒生存。而從被納入文獻的研究結果也表明了,中西醫結合或單用中醫藥治療,都能夠明顯提高患者CD4水平及癥狀體征積分,中西醫結合在艾滋病期的治療中,比單用西醫或單用中醫治療療效更加突出,有效緩解了西醫抗病毒治療引起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證實中醫藥可以增強HAART療效,促進免疫重建,起到了減毒增效的作用。本研究也提示了在臨床治療艾滋病中,應根據患者分期與實際情況,合理運用中西醫結合的療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中醫藥治療優勢,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Meta分析作為現代科研的文獻分析方法,能夠對多個獨立的研究結果進行綜合的統計學分析,真實反映臨床療效,高質量的研究結果的Meta分析能為循證醫學提供強有力的證據,本研究所納入的關于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文獻中,關于治療效果的評價方法差別大,療效“金標準”的缺失,臨床技術方案的不一致,方藥制劑的選擇差異,試驗設計的不合理性表現的比較突出,設計考慮因素太少,觀察方法不科學,觀察內容不全面等,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綜合性療效評價的困難,建立“共識療效”,找到客觀的、有說服力的、被多方肯定的、一致性的療效評價方法,運用科學的循證醫學的方法和經驗,使真正的療效得到肯定,將會對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前景產生深遠影響,也能為準確客觀的Meta分析提供強有力的循證醫學證據。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在提高患者CD4水平、改善臨床癥狀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由于隨機試驗的設計、隨機化方法、療效評價差異,因此入選文獻Jadad評分都屬于低質量試驗,本次研究還不能作為說明其臨床循證醫學的可靠證據,期待將來能有高質量的研究,來驗證其療效的可靠性。盡管如此,從本次分析結果中仍可以看出,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金燕 .艾靈顆粒對HAART增效作用的臨床研究[D].中國中醫科學院,2007.
[2]李秀慧,胡建華,劉翠娥,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85例艾滋病患者臨床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2007,26(1):11~12.
[3]吳亞梅,張毅 .中西醫結合治療HIV/AIDS的臨床療效觀察[J].河南中醫,2009,29(3):282~284.
[4]李淑梅,王梅枝 .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患者50例臨床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09,30(24):97~98.
[5]鄧鑫,蘇齊鑒,韋斌,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促進AIDS病人免疫功能重建的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0,16(6):599~603.
[6]楊新勇,冀愛英 .益艾康膠囊治療HIV/AIDS 50例臨床分析[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7,131(22):6~7.
[7]唐友琴,張毅 .中西醫治療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療效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13(2):45~46.
[8]馬英蓮 .中藥抗艾膠囊聯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艾滋病臨床分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8):151~152.
[9]張愛民,譚行華 .中醫辨證聯合HAART療法治療艾滋病63例臨床觀察[D].中華中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274~277.
[10]唐寧新,黃紹標,劉燕芬,等 .中醫辨證施治與ART協同治療艾滋病的臨床研究[J].廣西中醫藥,2010,3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