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瑞,董紅麗
(長春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從新媒體的內涵角度看,新媒體是指20世紀后期在世界科學技術發生巨大進步的背景下,在社會信息傳播領域出現的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能使傳播信息大大擴展、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傳播方式大大豐富、與傳統媒體迥然相異的新型媒體。從新媒體的外延角度來看,新媒體主要包括光纖電纜通信網、都市型雙向傳播有限電視網、圖文電視、電子計算機通信網、大型電腦數據庫通信系統、通信衛星和衛星直播電視系統、高清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和多媒體信息的互動平臺、多媒體技術以及利用數字技術播放的廣播網等[1]。同時,在傳統媒體基礎上依托新技術衍生出來的新型媒體,如戶外新媒體、樓宇電視、車載移動電視、電子菜單等,其傳播形態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但是信息質量獲得提高,傳播范圍更加寬廣,到達了以前無法覆蓋的區域,因此也被認同為新媒體形態?!靶旅襟w”一詞自其誕生之日以來就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對于“新媒體”的定義仍然沒有一個統一、明確、權威的定論[2-4]。新媒體仍不是一個科學的學術性概念,新和舊是相對的,任何事物在初現時或被人們認識接受時都是新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熟悉程度和掌握程度的增加,新和舊之間的界限就會越來越模糊。同一事物對于不同人來說其新舊程度也是不同的。本文中的“新”媒體概念,是與“傳統”媒體概念相對應而言的。
對流行和時尚充滿興趣的大學生群體,思維敏捷,思想活躍,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成為接觸和使用新媒體最早、最直接的群體,是新媒體使用群體中最活躍的因素。具有獨特傳播方式和豐富傳播內容的新媒體,對尚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的大學生群體的閱讀行為習慣產生了重大影響。
本次研究主要應用了網絡問卷調查法,設置關于大學生應用新媒體閱讀的態度、習慣、特點等相關問題,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生群體對其進行抽樣調查。收集數據,利用統計、對比等分析方法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與分析,從而掌握大學生應用新媒體閱讀的現狀,解決大學生應用新媒體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此次調查主要選擇吉林省長春市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另外再選擇非省會城市的幾所有代表性的高校,保證調查樣本的全面性。集體樣本情況如下,調研組于2012年3月進行調查,對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長春師范學院、長春工程學院、吉林工商學院、長春大學、長春工業大學、長春農業大學、吉林師范大學、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等10所大學進行調查,有選擇性地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69份,有效回收率84.5%。其中男生81人,女生88人,涉及文科、理科、工科、醫科、動畫傳媒、藝術、體育等各專業,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包含了大一至大四各個年級。
調查數據顯示,聽聞過“新媒體”這一概念的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0.3%,而相對于調查總人數,剩余的49.7%則為了解模糊或根本不知道這一概念的人,兩類人群數所占的百分比基本相當?!靶旅襟w”概念盡管對于大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然而作為接觸新鮮事物較為廣泛的大學生,幾乎每天都在直接使用新媒體或間接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但絕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其使用的或受到的影響正屬于新媒體范疇。
2.1.1 性別因素對大學生“新媒體”概念認識的影響
從調查數據中可以分析出,男生聽說過新媒體概念的比例略高于女生??梢?,男生對計算機、數字技術等知識的偏愛和敏感性,導致了男生相對于女生更了解新媒體概念。
2.1.2 年級因素對大學生“新媒體”概念認識的影響
調查數據顯示,只有25%的大一學生聽說過“新媒體”這一概念,而其他年級對新媒體的認識有了明顯提高,分別是52.38%、51.39%、53.13%,且聽說過“新媒體”概念的人數都略高于沒有聽說過這一概念的人數??梢?,隨著年級的升高,所學的知識不斷增加,所涉獵的內容也更加廣泛,對新媒體的認識也更加深入。
2.1.3 專業因素對大學生“新媒體”概念認識的影響
大學生群體對“新媒體”概念的認識,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于所學專業的熏染。經過分析可以看出,如文學、歷史、語言學等文科專業(62.16%)和繪畫、動畫技術、傳媒科學等專業(66.67%)的大學生,由于學科性質、所學課程等原因,聽說過“新媒體”概念的人數比例更大。理科(48.65%)、工科(40%)、醫學(28.57%)、財會(33.33%)等專業大學生沒有聽說過“新媒體”這一概念,管理專業學生(50%)居中。
將聽說過“新媒體”這一概念的學生群體進行深入分析,大學生主要是從電視網絡等宣傳媒體和大學課堂兩種途徑聽說過“新媒體”這一概念。調查中,有51人選擇了是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宣傳才認識到“新媒體”這一概念的,占總人數的60%;大學課堂(30人)作為大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他們聽說“新媒體”的主要途徑,其中由于動畫傳媒和管理類專業更多地應用到了新媒體,涉及“新媒體”相關知識的內容要相對多一些;13人是從新媒體閱讀指導講座;15人是通過平時閱讀圖書等自主了解;17人是通過朋友告訴了解新媒體概念。

圖1 大學生群體對于“新媒體”范疇的認識調查一
根據調查顯示(圖1),目前大學生對于新媒體范疇的認識還不是很準確。其中超過半數的人認為手機、電腦網絡、移動平板電腦、樓宇電視、車載電視、手機平板電腦上應用無線網絡觀看的無線電視屬于新媒體,相對于以上媒體來說,認為mp3/mp4、電子書、電子廣告牌和數字電視等媒體是新媒體的人數比例在37.87%~44.97%之間,也有小部分人認為廣播和電視這類傳統的電波平面媒體屬于新媒體,極個別的同學甚至選擇了紙質圖書、報紙和雜志。
另外,綜合分析從各種途徑聽說過“新媒體”這一概念的調查對象和沒聽說過新媒體概念的調查對象對新媒體范疇的認識對比可以看出(圖2),聽說過新媒體概念的調查對象群體對新媒體范疇的理解明顯比沒聽說過新媒體概念的調查對象群體更加深入,認為手機、電腦網絡、移動平板電腦、樓宇電視、車載電視、手機平板電腦上應用無線網絡觀看的無線電視、mp3/mp4、電子書、電子廣告牌和數字電視媒體等是新媒體范疇的比例明顯增多,但相比之下,對于廣播和電視的理解則相反,更多聽說過新媒體概念的人認為廣播和電視屬于新媒體。

圖2 大學生群體對于“新媒體”范疇的認識調查二
大學生群體接觸新媒體主要用于休閑娛樂,占調查總人數的73.37%;其次是通訊需要,占調查總人數的48.7%;應用新媒體進行專業學習和擴展知識學習的人數比例分別為30.77%和44.97%??梢姡壳皯糜谛蓍e娛樂功能方面的人數較多,相比之下應用新媒體進行學習的人數就很少。大學時期正是專業學習和擴展知識學習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知識學習壓力和對新媒體優質知識資源的期待還是很強烈的。雖然新媒體擁有相當豐富的資源,可以給使用者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但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優質知識內容資源還有待建設和開放。
從大學生群體選擇新媒體的主要原因的調查數據發現,實用性強是大學生選擇新媒體的主要原因,占選擇樣本總數的63.31%;單純地由于喜歡、攀比和炫耀等心理選擇使用新媒體的人數所占比例在20%左右。可見大學生群體在新媒體的選擇方面還是比較理智的,更加注重新媒體的實用性。數據也同樣說明,在大學生群體中占有率較高的手機和電腦網絡等新媒體,以其價格公道、功能強大、使用性強等特點深得大學生喜愛。
從阻礙大學生群體購買新媒體產品的主要原因的數據分析顯示,購買設備價格偏高是阻礙大學生群體購買新媒體產品最主要的原因,占調查樣本總數的82.25%。大學生群體目前正處于依靠父母生活、經濟尚未獨立時期,即使個別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打工做兼職所掙的錢也是有限的,對于一些購買價格偏高(82.25%)和后續服務費用偏高(27.81%)的新媒體產品只能望而卻步,或購買同等功能價格偏低的產品替代。同時數據顯示,相對于其他群體來說,造成新技術利用障礙的主要原因,例如操作繁瑣、使用技術復雜(19.53%)等因素,反而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不大??梢?,操作繁瑣和使用技術復雜不是阻礙大學生群體購買新媒體產品的主要原因。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手機、電腦、mp3/mp4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比例已經很高。其中86.98%的大學生擁有手機;79.29%的大學生擁有電腦網絡;61.54%的大學生擁有mp3/mp4設備。可以看出,由于手機和電腦的多功能性和便攜性等特點,很受大學生群體的喜愛。由于對流行音樂影視的關注和喜愛,大學生群體對mp3/mp4的占有率也比較大。電子書的占有率僅次于mp3/mp4設備,為44.38%。大學生對平板電腦和移動電視等新媒體的占有率明顯不及手機和電腦,筆者分析主要是因為價格偏高導致的。
分別分析大學生群體平均每天使用手機(A)、電腦(B)、mp3/mp4(C)的時間,可以看出,超過50%的大學生使用手機媒體進行電子書、網頁閱讀的時間在2小時以下;在2~4小時閱讀時間的人數占調查總人數的26.04%;每天使用手機閱讀6小時以上的群體占12.43%。大學生平均每天使用電腦網絡的時間相對分散,利用電腦進行網絡閱讀的時間在2~4小時以內,占調查總人數的33.73%。但值得注意的是,有20.12%的同學平均每天使用電腦在6小時以上,已經可以劃到網絡成癮的范疇,同時每天上網4~6小時的大學生人數占21.89%。總體看來,大多數大學生還是可以健康上網,但也不排除一部分大學生沉迷網絡,這要引起社會、學校和家庭的足夠重視。相比手機和電腦網絡,78.85%的大學生平均每天使用mp3/mp4的時間在2小時以下,可以看出,在擁有手機和電腦的情況下,mp3/mp4是屬于閱讀附屬品供大學生選擇的。
大學生群體平時使用新媒體關注的內容中,新聞類所占比例相對較大,占63.31%;其次是影音游戲類和生活資訊類;但相比之下學校教育類所占比例只有43.2%,反映出大學生目前使用新媒體進行專業學習和課外知識擴展學習的情緒相對不高。
由圖3數據顯示,大多數大一年級的學生關注的內容是影音游戲類,關注的新聞類信息較少;但相比之下,大二及以上年級的學生對新聞類信息關注度都比較大,占所有選項中最大的部分。而對于學習教育類的信息,大四的同學選擇比例占調查樣本總數的51.56%。可以看出,隨著年級的增長,面臨著找工作或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任務,大四的學生對學習教育類的信息關注度也明顯增加。

圖3 不同年級利用新媒體關注的內容
從大學生群體閱讀時使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偏向調查顯示,大學生閱讀時,選擇使用新媒體的數量明顯多于使用傳統媒體,分別占調查樣本總量的72.78%和27.22%。其中,男生相對于女生,偏向使用新媒體的比例明顯更高,男生中有80.25%的調查對象更傾向于使用新媒體閱讀,女生則有65.91%的調查對象更傾向于使用新媒體閱讀。另外,分析年級對閱讀選擇應用的媒體時也發現,隨著年級的逐漸增高,學生閱讀時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也逐漸減少,應用傳統媒體依賴的程度逐漸增加。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級的增高,對學術知識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加,所以高年級的同學會對利用新媒體閱讀的依賴程度逐漸減小。
(1)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的優勢。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群體普遍認為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具有方便快捷(81.66%)、信息量大(68.05%)、信息時效性強(66.27%)等優勢。在現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可以更加及時有效地向使用群體傳播海量信息,以其小巧造型更加方便人們的生活。
(2)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的不足。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有其相對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不足,有很多地方還需要進一步改進。調查發現,大學生群體認為,相對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最大的不足是使用過程中對身體的損害(69.23%),如強輻射、長時間使用會誘發頸椎病等。這主要是由于新媒體都是依托數字技術、電子技術存在的電子產品,利用新媒體閱讀時需要利用一定的載體,長時間面對這些載體會對人的眼睛、頸椎等造成很大傷害。其次,信息干擾大(42.01%)、信息繁雜(34.32%)、信息可靠度低(33.14%)、導向多樣性(25.44%)、缺乏深度(28.4%)、費用較高(31.36%)、難以控制輿論(23.08%)等因素也是新媒體的不足之處,都有待改進。
(3)新媒體的改進。根據上述不足和調查,新媒體還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首先是在技術成熟的基礎上降低價格,讓新媒體可以讓更多中低層消費群體所接受,尤其是經濟尚未完全獨立的大學生群體。其次是要通過先進的技術使新媒體中海量的信息更加有序化、易檢化,讓更多的非專業人士可以輕松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時還要找到提高技術的辦法,減小使用新媒體過程中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等。
本文運用調查研究方法,選取了吉林省近10所高校多個專業中的200位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廣泛發放調查問卷,使用“問卷星”網站所提供的分析軟件,對吉林省大學生閱讀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總結了大學生的新媒體閱讀習慣形成、行為特點,通過對大量相關數據的分析,試圖把握當代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了解程度、使用情況及其存在的不足等問題,號召相關各界引導并提倡大學生廣泛應用新媒體閱讀。目前,全民閱讀率下降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但伴隨著傳統紙質載體閱讀數量的減少,使用新媒體進行閱讀成為一種趨勢。大學生作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體,更是使用新媒體閱讀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朔旅襟w閱讀的不足,引導大學生使用新媒體豐富的閱讀資源更好地閱讀,從而培養大學生扎實的知識功底、健康的處世哲學,塑造大學生完整健全的人格,還需要大學生自身、學校和社會各界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蔣宏,徐劍.新媒體導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14.
[2]景東,蘇寶華.新媒體定義新論[J].新聞界,2008(3):57-59.
[3]陳錦宣.新媒體的定義及其內涵探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7):28-29.
[5]馮一粟,葉奕.大眾傳媒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226.
[6]肖艷梅.大學生閱讀特征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1(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