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個稅起征點調整到了3500元,但個稅收入增速高于居民收入增速的勢頭,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轉。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增長14.1%。剔除價格因素影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4%。
根據財政部門的數據,2010年中央個稅收入為2902.85億元,去年是3633.07億元,實際增收25.2%;2010年全國個稅收入4837.17億元,去年是6054.09億元,同比增長也是25.2%。由此可以看出,去年個稅收入增速相當于居民名義收入增速的近兩倍、實際增速的3倍左右。在這樣大幅度減稅的政策背景下,去年個稅仍然大幅增收,不但遠遠高于居民的收入增速,也高于之前沒有出臺減稅政策的正常年份。這說明,很多居民的個稅負擔相對并沒有減輕。
還記得,去年4月份,財政部曾經預計,如果個稅起征點調整到3000元,財政收入將減收1200億元;后來,個稅起征點實際調整到了3500元,那么,財政預計減收肯定不止1200億元。這樣算下來,如果沒有個稅減稅政策,去年的個稅增速或許會突破30%。這并不是說個稅收入應該不增長,或負增長,而是說,個稅收入增長應該和居民收入增長基本保持同步。如果個稅收入增長過快,也就意味著居民的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
現在,國內經濟形勢面臨復雜局面,居民增收也非常不易。提振內需的一個方面就是讓國與民之間的財富分配結構更加合理,改變目前財政收入增速過快的趨勢。財政少收一分錢的稅,民眾就多一分錢可花,反之亦然。要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沒有比這更簡單的公式了。而當下,靠大規模投資和刺激房地產泡沫實現“穩增長”并不可行,那么繼續減稅或許是最優選項之一。
期待有關方面對此進行評估,進一步提高個稅起征點、逐步推行按家庭征收個稅,讓稅制和稅率更加合理、公平。通過減稅,讓利于民,藏富于民,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錢可花,拉動消費就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