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審計署發布的今年第26號“審計結果公告”顯示,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審計調查的54個縣區中,有53個在招商引資中違規。
5月底,在參加山東衛視《天籟之聲》杭州賽區海選時,山東省臨沂市莒南開發區招商局派往杭州的工作人員趙書峰“火”了——他在參加該選秀節目時,數次提及自己的家鄉和“招商引資”。
趙書峰“秀”招商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縣域版圖中官員的招商生態。很多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官員的政績考核指標,對官員硬性分配招商任務。
在山西省長治市,每個縣一年的招商項目不得少于15個,縣委書記、縣長每人每年要引進1個億元以上項目。
在江蘇省沭陽縣,“全民招商”已經實行了十多年。凡是財政供養及事業單位人員,一律要參與招商引資工作。若完不成任務,就要接受扣工資、降職甚至免職等懲罰。
審計署對54個縣區的審計調查顯示,有53個縣出臺了221份與國家政策明顯相悖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文件,變相減免應征繳的財政性收入70.43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對于財政利益的違規許諾,體現了地方急于體現政績、業績,“饑不擇食”的沖動心理,也是對其他兄弟縣域的不公。
